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四种异常出汗需干预调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种异常出汗需干预调理
[复制链接]
56
|
0
|
2019-8-27 18: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但出汗太多或出汗部位异常则属于病理现象,需要积极干预调理,以下是4种最常见的异常出汗现象。
手足心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就连双脚、腋窝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曾指出:“(手足心汗)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因此,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一些外用法,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也有一定作用。
头面部汗多
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面部出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还可以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如果吃饭时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情况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如果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就要多吃些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等。
白天一动就大汗
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还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这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群在饮食上应多食些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里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特别适合气虚不固之自汗:黄芪30克,红枣20枚,水煎服。
半夜出汗多
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表现为入睡后,或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还常伴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肝火旺所致。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衷敬柏
■相关链接
3个“止汗穴”一按见效
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与合谷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揉,复溜穴要轻揉,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按揉时应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天可按揉2~3次,每次5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会员之家
浪漫的小灰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