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盛志勇院士:养生不要太刻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盛志勇院士:养生不要太刻意
[复制链接]
68
|
0
|
2019-8-27 18: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笔者日前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拜访我国现代烧伤医学的开拓者、著名烧创伤专家盛志勇院士。见到盛老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为学生修改论文。盛老精神矍铄,热情开朗,若不是一头银发,根本不会想到他已是92岁高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在整个访谈中,他思维敏捷,谈锋犀利,和蔼的语言中透出练达和严谨。
笔者问盛老,90多岁高龄了,身子骨依然这么硬朗,有什么养生之道?盛老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养生之道,一切顺其自然,我觉得养生不要太过分,不要太刻意就行。”
不要把自己当成病人
盛老认为,有的老年人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其实这反而对身体不好。“我是肥肉照常吃,人是杂食动物,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所以老年人不要太限制饮食了,有时,高血脂也不一定就是吃食物导致的。年纪大了容易出毛病,要特别注意每年的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很重要。”盛老指出,八九十岁什么病也没有,耳不聋,眼不昏花,这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可这样的人比较少,老年人往往会逐渐出现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盛老五六十岁时也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还曾做过疝气修补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心脏里还放了5个支架,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
“人老了有些慢性病很正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样,如何自我调整,使老年慢性病生活正常化很关键。”
日常生活很规律
盛老介绍说,他的日常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晚上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早上为学生修改文章。国内关于烧伤专业的杂志因为发行不够,被引用的也有限,所以影响力不高。要想让学科保持年轻态,那么我们国家的许多专业文章要走出去,像《柳叶刀》杂志一样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因为医学英语与中文毕竟不一样,所以盛老也尽量发挥一些余热,为年轻人写的论文英语摘要润润色,为自己的学生孩子们修改文章,这样也能感到自己年轻了。
每天午饭后,盛老都要看看《参考消息》,然后午睡半小时去上班。盛老上班在二楼,楼层不高,基本上不坐电梯,如果楼层比较高,他下楼就走楼梯,但因为心脏不好,上楼就要量力而行坐电梯了。
孩子应该有更多玩的时间
“我现在的身子骨是年轻时爱动打下的基础。”盛老说。
盛老告诉笔者,他小的时候“皮得很”,在学生时代很贪玩,花在玩上的时间比读书时间还多,成绩也不是特别好,但盛老擅长很多运动,如乒乓球、足球、网球、游泳、跳绳、踢踺、双杠样样喜欢,而且一学就会,冬天还洗冷水澡,在华山医院实习时曾荣获跳绳冠军,同学们送盛老个外号叫“猴子”。后来直到高二时才逐渐“改邪归正”,成绩明显提高。盛老说,现在的孩子太辛苦,玩的时间太少了,业余时间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还是应该让孩子有更多玩的时间,这对成年后的身体大有好处。
保持一颗好奇心
盛老告诉笔者,他年轻时好奇心很强,什么事喜欢自己动手试一试。他听说人的头骨有7个孔,在7个孔里放上7颗黄豆,撒一泡尿,头骨就会在地上滚动,于是他就和同学到郊外找了一个人头骨如法炮制,结果这个头骨动也没动,他才知道这是大人骗小孩子的。
他在中学时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化学成绩在全班也最好,有一次他在家做电解实验,用的是漆包线,因为不绝缘,差点被电死。盛老回忆起这些幼年往事,笑得像个孩子,也正是从孩提时就形成的这种凡事都要探个究竟的性格,为他以后在医学生涯中为新中国现代烧伤医学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奠定了基础。如今盛老92岁高龄,他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看一段英文小说。他说:“各种各样的小说我都爱看,主要爱看侦探小说,这样可以保持一颗好奇心,使心态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中医内科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