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夏秋养生大不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夏秋养生大不同
[复制链接]
35
|
0
|
2019-8-27 1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期根”的养生原则,至今仍在应用。要注意保护人体的正气。人体的正气首先取决于先天禀赋(即从受孕到出生时先天身体状况)的强弱,同时也有赖于后天的养护。对于后天的培补和养护,主要的通过养护脾胃,提高脾胃的运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达到强壮五脏六腑的功能。此外,要注意适当补充益髓添精的食物,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要顺应四季养生的要求,不要过度疲劳,既不可过度劳心,也不可过度劳力。这样气血才能旺盛,精气充足,阴阳平和而不易生病。尉主任说,夏季应该养阴,秋季应该养阳,养生应该因季节而异。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在起居时间上不要熬夜,早早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睡卧时,不要头枕冷石、铁物取凉,如不注意可损及眼目;也不能露宿室外,以免生癣或生面风;保持适当的室温,空调温度过低会阻遏身体阳气的通达和宣泄。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宣畅。可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活动来适应夏季时令特点。但要注意不可过度劳累消耗,以避免被暑邪所伤。同时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人体在夏季心火旺盛而肾水衰弱,虽自觉很热,喜欢吃冷食吹空调,但应有节制。在饮食上应注意慎、戒油腻厚味和粘腻食物,宜减少苦味食品,多吃辛味食品以养肺脏,不要吃太饱,更不可暴饮冰水饮料和冷冻瓜果。三伏以后不宜多吃冷饮、凉粉、冷粥,饱腹受寒,肠胃必病。
立秋以后,秋天就开始了。到了“处暑”是炎热即将过去,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时节。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收敛,不可放纵,这样才能收敛神气,不使其过于耗散,从而减少秋季疾病的发生。在起居时间上要早睡早起,晨起可以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比较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操等,喜爱跑步的也要像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应适当减少。不能使身体出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心情要保持安宁,收敛神气。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违反了这一自然规律,肺脏就会受伤,到了深秋或者冬季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腹泻。秋季人体的阳气渐收,阴气渐增,天气又干燥,要避免燥邪对身体的侵害,防止燥咳疾病的出现。由于暑热潜伏体内,所以不要过多过早的增加衣服,使内热不得宣散,且秋季不宜发汗和催吐,这样会消耗津液使脏腑不安。秋季肺气旺,饮食应当减少辛味食品以防助长肺气,宜适当增加酸味食品使肝气得到补养,避免肺旺而伤肝。宜食润肺食物如梨水、梨膏、鲜荸荠、麦冬、藕等润肺,香蕉、柿子、菠菜、松子、鲜杏仁、花生、南瓜子、银耳、木耳、银鱼、蘑菇、芝麻以润燥。
四气五味要讲究
中医“药食同源”理论认为,药、食都有“四气五味”,运用这一理论,就产生了“药食同用”的实践,不仅药物有毒有害,食物同样有毒有害,只不过是害处小到不足以引为人们的重视而已。尉教授指出,任何一种食物或者药物都存在着利和弊,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四气”是指食物(或者药物)寒、热、温、凉四种属性,又叫“四性”。凡是寒性、凉性的食物都有利于热性疾病,如:苦瓜性寒,能清热解毒,可用于热病或者暑热烦渴,肝热引起的目赤痛。藕性凉,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可用于热病心烦、口渴,喜饮或血热引起的吐血、便血。西瓜性寒,能清热解暑,利小便,用于受暑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黄。寒凉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如苹果,香蕉都属于凉性水果,都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热伤阴津出现的发热口渴。凡属于热性、温性的食物对寒热病症有好处。如:羊肉、狗肉性温,都有温中暖肾的作用,可用于脾肾虚寒出现的腹痛少食,腰膝痿软,阳痿。鹿血性热,能大补精血,壮阳气,止血,用于精血虚亏,阳气不足引起的心悸短气,周身乏力,吐血,鼻血,月经过多。“五味”是指酸、辛、苦、咸、甘五种味道,味道不同作用就不同。酸味能收能涩,如樱桃能滋养肝肾而止泻;杨梅和胃止泻;石榴能止腹泻、痢疾。辛能散能行,如葱白、香菜能散风寒;砂仁、桔皮能行气调中。苦味能泻火,如苦瓜能清热解暑,解毒。咸味能软坚润下,如紫菜、海带都能软坚散结,用于瘿瘤、瘰疬。甘味能补虚,如龙眼肉能补脾胃,养血安神;大枣可补脾胃,养气血。
中医理论认为,“四气五味”把握不当会损害身体健康。尉教授说,“四气”如果应用不恰当,就会使脏腑的阴阳寒热失去平衡,对身体造成危害。此外,食物的温度也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如果冷饮吃多了会损害脾胃的消化功能,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使人感觉精力不足,面色欠润,目下发青,小儿可出现消化不良(疳积)等。过凉的食物还可以损害牙齿,使牙齿早脱,饮食过热、过烫可损伤食道;冷热食物交替食用,对脾胃、牙齿损害更大,最终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人体以五脏为核心,统管着皮、肉、筋、脉、骨(五体)和耳、眼、鼻、舌、口(五官),食物的五味能使五脏阴精充足,保持着五脏功能的平衡。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同时也要避免五味所伤。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多食多用,过多食用反而会伤及五脏,偏食也会导致五味失衡,使五脏的阴阳失衡而发生疾病。食物之间在搭配上也有相宜和禁忌,搭配不当不但可以削弱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甚至还可以对身体造成损害。
饮食要相宜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生理需求。饮食要与自身禀赋体质相适应,不同的体质对于饮食的需求也就有所区别,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同样年龄段的老年人,有的在盛夏季节,仍喜食热性食物,穿较厚的衣服也不觉得热,这是禀赋阳气虚弱的缘故。这些人要经常食用一些温热性的、有补益阳气作用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鹿肉海参等等。有些老年人在严寒的冬季都觉得心中怯热,口干,口渴喜吃冷食,这是禀赋阴虚内热的缘故,要经常食用一些偏凉性,有滋阴降火作用的食物,如猪脊髓、燕窝、鸭肉、鲈鱼、银鱼、墨鱼、鲍鱼、山药、百合等。同是中年人,有的耐寒冷而不耐炎热,喜凉,喜冷食,时常吃一些去火药才觉得舒服,这属于热性体质的人,平时宜吃一些偏于凉性,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大麦、荞麦、粟米,赤豆、绿豆、白菜,芹菜、灰菜、黄花菜、竹笋、莴笋、茭白、藕、冬瓜、西葫芦、黄瓜、丝瓜、苦瓜等。相反有的人能耐炎热而不耐严寒,喜吃温热性食物,若感受寒凉或吃了寒凉食物后常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出现腹泻。
青年时期食物宜广而杂,力求营养全面而丰富,中年以后饮食相对清淡一些,油腻厚味食品必须减少,尤其要尽量少吃大鱼大肉。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减弱,活动消耗相对减少。消化、解毒、吸收能力也随着下降。为了适应这一生理特点必须饮食清淡,多用流食,食量宜少,可以适当加餐。要做到: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切忌肥甘厚味,生冷油腻,忌饮白酒,药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进补,各种补品最好请营养师指导使用。
降雨比较多时,湿气较重,一些年轻女性容易长青春痘,还有一些上火、口舌生疮等症状出现,适宜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利湿)、山药(健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浪漫的小灰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