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
[复制链接]
94
|
0
|
2019-8-27 19: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吕氏春秋》为秦吕不韦集门客所撰,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计160篇,20余万字。该书对研究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科学文化有着极重要的学术价值。有关养生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本生、重己、贵生、尽数、达郁”等篇。其文字有详有略,至今读起来亦倍感贴切实用。
利性取之,害性舍之
吕氏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个人欲望,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如“本生”篇指出,出入乘车,以代步履,但可伤筋软骨,名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适口丰体,但可壅伐肠胃,名曰“烂肠之谷”;过恋美色,陶醉淫乐,但耗散肾精,名曰“伐性之斧”。而懂的养生的人,则重生轻物,对于外物“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故能终其天年而不衰。“重己”篇则指出,懂养生的人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衣服不求过暖,这样能保持阴阳适度,脉理通畅,方可享长寿之福。“贵生”篇则进一步提出避害之法,认为要达到“全生”,必须控制身、目、鼻、口的欲望。欲望过极,就是“迫生”,生命在“迫生”之下就毫无意义了。“尽数”篇则从五味、五志以及自然界六气变化阐述“太过”的害处,只有明其害,才能知其本。利与害是相对的,适度为利,而太过则为害。吕氏这种明害知本说,辩证地阐明了身外之物与生命价值的关系,至今读起来,也是值得人们回味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以动养形,以求寿考的养生之道,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如庄子所说的“吐故纳新”等。吕氏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之腐,户枢不蝼,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烩炙人口,铭记人心。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贵乎流通,而精气流通的先导,在于形体运动。只有形体像流水那样川流不息,像门上转轴一样转动不已,精气才能贯彻全力,营灌脏腑。东汉华佗受其启发,模仿禽兽动作创立“五禽戏”,可谓形体运动的上乘之作。如果饱食终日,懒于运动,精气就会凝迟不通。“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种形不动、精不流所导致的郁证,临证比比皆是。所以古代名医有“郁为百病之首”之说。吕氏还在“上乘”篇中说:“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即不到老而僵化不得停止运动,没有疾病就不得体息,不到终日不得舍弃农事。而预防精气郁滞的方法,就是“舞以宣导之”。《说文解字》云:“舞,乐也,用足相背。”它最早是百姓休息时的娱乐活动,用以宣通血脉,轻快筋骨,不使精气郁滞,这比单纯药物健身要有效的多。
无饥无饱,清洁水源
饮食调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我国最早的食养家伊尹的故事。伊尹为商汤讲述美味之技,他从水火、五味、烹调等方面,讲述良好的饮食养生方法。吕氏受其意,提出“凡食为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即饮食保持不饥不饱的状态,这样才能使五脏得到安和。他还强调“食能以时,身必无疾。”定时定量的饮食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若认为老年食量越多越好,那么迟早就会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患。细细品味“不饥不饱”四字的含义并能实行之,对保障精气的充盈与流通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到烹调是一门非常细致、非常讲究的学问,“口弗能言,志弗能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际操作,才能使饮食发挥正常的营养作用。另外,书中还提到饮水卫生,“尽数”篇指出,水中多盐与矿物质的地方,人多患脚肿与痿躄不能行;水味辛的地方,人多长痈疽与痤疮;水多苦涩的地方,人多鸡胸与驼背;而水味甜甘的地方,人多善良而美丽。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对饮水卫生有如此精辟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命不由天,防重于治
《吕氏春秋》不承认天命,不相信鬼神。“节丧”篇指出:“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他对“命”作过科学解释,“知分”篇说:“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从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命”是客观存在的,靠聪明乖巧是不能领会其中奥义的。靠近它未必能够得到,离开它未必能失去。虽然这种认识有不可知论,但他把“命”作为一种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是科学的。人要长寿,就要顺其自然,“顺性则聪明长寿。”这里包含有积极的预防思想。吕氏认为,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保全生命而定的。所发布的政令,若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令不相符合,就会人为地出现自然灾害,发生疫疠疴毒。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这是预防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察微”篇指出:“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一个医生要能明察疾病发生或传变的端倪,正确指导病人有适应性地去锻炼身体,保养元气,就能杜绝疾病的发生。这样的医生,在古代称为“上工”、“良工”和“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