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养生主要方法之二调神养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养生主要方法之二调神养生
[复制链接]
79
|
0
|
2019-8-27 19: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调神的方法,除四季调神外,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养静藏神
《素问·痹论篇》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老子恒言》直接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这里的“静”,系指要求人们保持心境的安宁、愉快和达到虚怀若谷、无私寡欲的精神境界。养静的关键在于节欲。所谓节欲,系指要求人们做到对一切声名物欲应有所节制。如果过分地贪求种种声名物欲,如:在酒色财气上不予节制,放纵恣为,或所欲不遂而恚嗔连连,均可导致损正折寿。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妒嫉等要求。
在养静以藏神的同时,中医养生学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在可能的情况下,又应当尽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作条件的需求,使其心志得安,更加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情绪。
养静藏神的机理,首先是与心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欲耎”,系指心具有以宁静、收敛、和调为贵的生理特性而言。若心火太盛,则为“诸躁狂越”,故“耎”系与“躁越”对举言。心静则神安,神安则脏腑气血和调,邪亦难犯,自有益于延龄益寿。其次,养静与机体的真气状态密切相关。养静藏神,真气无伤,抗病力强,有利于防病抗衰,亦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 动形怡神
动形,包括散步、传统健身术、体育锻炼等内容。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此外,动形还有助于安眠,起到静神的作用。尤其是人到老年期后,脏腑气血虚衰,功能低下,神倦乏力而喜坐好卧,睡眠不宁,反应迟钝而且性情不定。通过适当的动形活动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3、 移情易性
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或改变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使其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排除或改变其错误认识、不良情绪或生活习惯,或使不良的情绪感适度宣泄,以恢复愉悦平和的心境。变如华岫云所指出的“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临证指南医案》)。
移情易性的具体实施方法很多,例如:经常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在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中医内科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医理探源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