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呼吸修炼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呼吸修炼
[复制链接]
81
|
0
|
2019-8-27 1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呼吸修炼,这是道教气功的一种炼“气”之法。传统医学认为,气有与天气自然相通的呼吸之气,生而俱来的先天之气,水谷滋生的后天之气等等。而道家的呼吸修炼,正是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庄子·刻意》所说“吹响呼吸,吐故纳新”,意即指此。
在具体的修炼上,道家的方法名目繁多,如纳一吐六之法,这种方法,《服气经》介绍道:“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呷、皆出气也。”又说:“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呷以解极。”这里,明确指出了吐气的重要性。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这是说调气的时间,要选在夜半后到日中前的这一气生阶段,而不能选在日中后到夜半前这一气死阶段。至于具体的方法,孙思邈这样说道:“调气之时则仰卧,床铺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准前法。闭口以心中数,数气耳不闻,恐有误乱,兼以手下筹(用手指计数的意思),能至千则去仙不远矣。若天阴雾恶风猛寒,勿取气也,但闭之。”这种调气之法,还可结合吐六之法,祛除脏器疾患,方法是:“若患气冷痛,气即呼出;若热病,气即吐出;若肺病,即嘘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肾病,即呷出。”次数是:“夜半后八十一,鸡鸣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十四,辰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
道家呼吸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胎息。《后汉书·王真传》说:“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注解是:“《汉武帝内传》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饮之,名曰胎食。”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还解释胎息的方法和名词道:“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则道成矣。”后世《摄生三要》则认为:“须要其气,如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胎胞中,故曰胎息。”为什么要胎息呢?这是因为用鼻呼吸,“一窍即开,元气外泄,泄而不止,劳及性命”。
从人体生理说,葛洪所说的“不以鼻口虚吸”,其实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道家的胎息法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在修炼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致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处在母亲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
对于胎息的功能,《胎息坐》说: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
吐唯细细,纳唯绵绵。
坐卧亦尔,行立坦然。
戒于喧杂,忌以腥羯。
假名胎息,实曰内丹。
非止治病,决定延年。
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流年无殇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