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老年人用药时为何要少而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老年人用药时为何要少而精
[复制链接]
62
|
0
|
2019-8-27 2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这其中既包括医生开的部分治疗药物,也包括老人或孩子轻信广告而自购的所谓营养品。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严格遵守每几小时需服药一次的等待中度过的。
然而,医生们在对现代老年人所具有的强烈自我保健意识感到欣喜的同时,不免又多了几分忧虑: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对药物的性能、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对老年人的特点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吃药常常适得其反。
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如心脏指数每年下降0.8%左右,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9%,肝血流量减少1.5%,脑血流且减少0.4%。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可达20%-30%叽,老年人体内总水分减少10%-15%。这些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尤其是心、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另有统计资料表明,使用l~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可见同时服用大且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用药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明确诊断,对症下药。首先应当权衡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许多疾病只要合理安排生活、调理饮食、加强锻炼便可不治而愈,老人切忌动辄服药,应消除完全依赖药物的不良心理。如高脂血症的患者,首选当是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而不是马上服药。
2.个体化给药。由于老年人存在个体的衰老、受损程度及药物治疗史不同等众多相关因素,对药物效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日常用药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许多药物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通常我们推荐的剂量为成年人剂量的1/4-1/3.然后逐渐加量,直至最低安全有效维持量。如普奈洛尔、哌替叮,吩噻榛类药物的使用,因个体用量差异较大,当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用药时间的长短亦应视病情及个体反应而定,尤其是对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不应连续用药到疾病完全治好才停药,当遵循中医学所提倡的“中病辄止,不可过剂”的用药原则,以免人体元气大伤。
3、用药宜精,药量宜轻。部分老年人仍存有“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好”的错误观点。殊不知老年之体由于正气不足,脏腑亏虚,生理功能减退,已不堪重剂。药量应力求适中,既要避免杯水车薪,药不胜病,也不能药过病所,诛罚太过。所以,处方用药贵在精,用药以味少而胜多。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但也不可急于求成,用药也应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分。
4、联合用药选些中药。为了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宜以小剂量为好,如不足以产生疗效,就需要联合用药。如小剂量利尿剂加中药健脾利湿或温阳利水方治疗老年人水肿,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对有多种馒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老年患者,我主张尽量联合中药治疗。
5、加强用药后的监测。对于需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来说,如应用头袍类和氨基甙类抗生素以及噻嗪利尿剂,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态;对长期服用地戈辛、氨茶碱的患者应尽可能到有条件的医院做血药浓度监测,以便医生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