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咳喘缘于阳气不足,注重冬至日养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咳喘缘于阳气不足,注重冬至日养生
[复制链接]
46
|
0
|
2019-8-27 2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月21日冬至。这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也是养生和治疗的重要节气。“冬至一阳生”,冬至日作为阳气初生的日子,我国中医非常重视,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能不生病或少生病。
冬至后有小寒、大寒,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对于以往身体不好的人都是需要小心防范发作的时段。咳喘患者往往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正气虚弱,形成痰邪,潜藏于体,这种中医称为“宿痰”、俗语叫做“病根”的寒湿痰邪就会乘虚上犯,侵袭呼吸道,引起咳喘的复发或发作。
冬病缘于阳气不足
天气变冷、空气干燥、开窗减少,使气管炎、哮喘、小儿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病增加。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痰多、呼吸困难。中医认为这些病症的发生是由“痰湿”引起的,痰湿的原因在于“阳气不足”。有很多咳喘病患者只在咳喘发作时才急着去找医生治疗,一旦病情缓解就停止治疗,而没有预防发作的意识,致使咳喘反复发作,病情越来越严重。其实,在缓解期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完全可能减少发作直至痊愈。
内调外贴补阳回暖
中医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药物,找到与脏腑有关的穴位贴在皮肤上,就能够经过经络透达脏腑,把“痰邪”从潜伏之处驱除出去,以根除病原。药物本身能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益阴固肺、健脾益肾、化痰平喘,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肺系疾病。经穴位皮肤吸收的药物不经过消化道和肝脏,可减少副作用,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三伏贴属于“冬病夏治”,三九贴则是“冬病冬防”,两组药物,同一方式,治疗很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尤其对于已经贴过三伏贴的患者,配合三九贴治疗,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贴治方式
成人后背俞穴约8-10小时,前胸俞穴约24小时;儿童,后背俞穴约4-5小时,前胸俞穴约24小时。需要在12月21-29日、12月30日-2009年1月7日及2009年1月8日-16日期间各贴一次。同时可以配合中药汤药调理。
适用范围
能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易在冬天发作的病症。
贴敷注意事项
贴治过程中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多出汗而影响药物的贴敷力。贴治过程中不必中止其他中西药物治疗。
不适用人群
咯血,活动期肺结核,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本疗法,孕妇禁用,发热患者暂缓贴治。
日常起居重调理
1.加强深呼吸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经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用口呼气时做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2.学习有效的咯痰方法。坐位或站立,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呼吸,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同时用手压在腹部。深呼吸、屏气,然后用力进行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从肺的深部咯出。咳嗽时间不要太长,宜在早晨起床后或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进行。
3.起居有常,防止感冒,注意背部和颈部保暖。羊毛、鸭绒、动物毛皮衣物及化学纤维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发作,故咳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
4.注意根据疾病寒热选饮食。少吃辛辣油腻及海鱼、虾、蟹、秋茄等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大便通畅。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性偏凉的食物,如生梨、菠菜、毛笋等,而应进食性温食物如羊肉、姜、桂等;而热性哮喘则正好相反。荸荠、白萝卜、胡桃肉、红枣、芡实、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之功效,对防止咳喘发作有一定作用。
5.多补充水分,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洒水以增加室内湿度。
6.适当增加耐寒锻炼。如游泳、用凉水洗脸等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发病。但要注意晨练不宜过早,另外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雾天及空气不好时不宜室外锻炼。(指导专家:天津公安医院中医科主任 刘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会员之家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