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内经》论术数养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内经》论术数养生
[复制链接]
179
|
0
|
2019-8-27 23: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运动保健一向是《内经》重要的养生理法,包含于其所提倡的“术数”养生之中。术数养生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术数”专指养生方法和技术,张介宾注云:“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具体指导引、按跷、吐纳、咽津等。“和”,为适中、恰到好处之义,说明术数养生的关键即为调和运用,不宜太过与不及。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勿令九窍闭塞。”华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模仿虎、鹰、熊、狼、鸟五种动物动作,创制出了称之为“五禽戏”的导引健身术。
由此可以看出,《内经》术数养生比运动保健的范围更广,除了如跑步、爬山、游泳、体操、太极拳等之外的传统有氧运动保健方法,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养生保健之术。正如《素问·血气形志篇》所云“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下笔者将对特殊的、又便于实施的养生保健之术具体阐述。
梳发与擦面
《诸病源候论》曾云:“千过梳头,头不白。”头是诸阳之会,梳头能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梳发时间,一般可在清晨、午休、晚睡前。具体做法可结合手指按摩,即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侧向头顶梳理、按摩,用力均匀一致,如此反复做36次,至头皮微热为度。
擦面,又称干洗脸。可疏通面部皮肤气血,增加肌肉的弹力、减皱及美容的作用。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具体做法先将两手掌互相擦热,然后两手由前额顺着两侧往下擦,擦至下巴时,两手再向上至前额如此一上一下擦面,共20次。除此之外,还可以专按鼻翼两侧迎香穴,促进鼻粘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具体方法用两手大拇指基部的背侧,互相擦热,轻轻地沿着鼻梁两侧各擦20次,而后用两手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
熨目与摩耳
《灵枢·官能》曰:“明目者,可使视色”;《灵枢·大惑论》亦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可见目与脏腑关系密切,常熨目可以养睛明目,使双眼明亮有神,气血健旺。具体做法在黎明时分,用两手相互摩擦,搓热后,将手掌放于两眼之上,这就是熨目,如此反复熨目三次。
《灵枢·官能》云:“聪耳者,可使听音”;《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及其周围是众多经脉汇集之地,所以摩耳有助于增强听力,疏通多条经络,清脑醒神。具体做法先按摩耳根,用两手食指按摩两耳根前后各15次;再按抑耳廓,以两手按抑耳轮,一上一下按摩15次,再摇拉两耳,以两手拇食二指摇拉两耳廓各15次,但拉时不要太用力;最后弹击两耳,以两手中指弹击两耳15次。古人还有“鸣天鼓”法,以两手掌捂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用两手中间的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连续开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震动,故称之为“鸣天鼓”。
叩齿与咽津
《灵枢·五味论》云:“齿者,骨之所终也。”经常叩齿可增强牙齿的坚固,不易松动和脱落,使咀嚼力加强,促进消化。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都重视叩齿的保健作用,尤其清晨叩齿意义更大。具体方法是先排除杂念、思想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相互轻轻叩击,先叩臼齿50下,次叩门牙50下,再错牙叩犬齿50下,需注意的是所有的牙都要接触,用力不可过大,防止咬舌。每日早晚各作一次,亦可增加叩齿次数。
另外,叩齿可以与咽津配合进行,先叩齿36次,后漱津咽下,每次三度九咽,时间以早晚为好,若有时间,亦可多作几次。
捏颈与捶背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此语虽只言头,但颈椎上连头颅,下接躯体,支配着颈部、躯干及四肢的许多活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颈椎的保健尤为意义重大。具体做法是先选腕骨、外关、肩中、风池等穴位进行按摩,同时缓缓转动颈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然后将手掌握在后颈部,以四指和掌根用力捏起后颈6~9次,每日3次。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按摩、捶打背部,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益肾强腰、调和脏腑。自己捶打时,两腿开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自然下垂。捶打时,先转腰,两拳随腰部的转动,前后交替叩击背部、小腹。左右转腰一次,可连续做30~50次。叩击部位,先下后上,再自上而下。他人捶打时,坐位时,身体稍前倾;卧位时,取俯卧位,两臂相抱,枕于头下。捶打者用双拳沿脊背上下轻轻锤打,用力大小以捶击身体而不痛为度。从上而下为一次,可连续打5~10次。注意用力不宜过大、过猛,速度不宜过快,动作需协调。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