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功能性早搏不必用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功能性早搏不必用药
[复制链接]
57
|
0
|
2019-8-28 04: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薛这几天一直忧心忡忡,原来上周体检时查出有“早搏”。他在网上一搜,发现对早搏的治疗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这让他很困惑。其实不同情况的早搏要区别对待:对于有症状的器质性早搏需积极治疗;而自觉症状不明显的功能性早搏则无需药物治疗,只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提醒,如果对功能性早搏进行过度治疗,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要比早搏本身严重得多。
两类人群常发生早搏
早搏(又叫过早搏动),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即心脏不是有节律地跳动,忽快忽慢,人会感觉到心慌、心悸,甚至有心脏偷停的症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说,早搏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常常是因为喝酒、喝咖啡、喝茶、熬夜、精神紧张等引起,多在做体检心电图上显示出异常,而这一部分患者以青年人居多。
而器质性早搏以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居多。如果频发的早搏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或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因为早搏而诱发甚至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这一部分人则要积极治疗。
通常来说, 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早搏往往在运动、劳累状态下多发,而功能性早搏往往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多发。由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早搏,一定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而功能性的早搏,常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主要是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所致,在身体上并不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心脏B超,可区分不同早搏
周淑娴指出,对于早搏的诊断需要结合年龄、病史、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在区别诊断功能性早搏和器质性早搏上,患者的年龄、性别也常常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周淑娴说,比如一个30岁的早搏患者,如果是女性,以功能性的居多,因为女性在绝经以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是很少罹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如果是男性,则要看他有没有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家族史,需排除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所以,早搏的诊断需要详细问诊及具体的检查。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给早搏的患者做心脏超声波检查,以确定心脏的大小、结构、功能有没有问题,这是区别是否器质性早搏的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复杂一些的病例,有时候也要进一步做冠状动脉的检查,比如冠脉CT、冠脉造影等,看看冠状动脉的状况,以辅助确诊。
过度治疗,后果比早搏本身严重
对于功能性早搏,如果自觉症状不明显,仅仅是在心电图上有表现,就没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应该着重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保证睡眠时间,每周有一定的运动量,饮食清淡等。除了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要保持情绪稳定,协调好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有一些患者因为工作压力而使情绪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这往往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如果自觉症状明显,老是感觉“心慌慌”不舒服,对工作生活也会造成影响,则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周淑娴说,对于早搏的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以缓解症状,比如服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情况严重的可以使用β阻滞剂类药物抗心律失常,或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搏的治疗上,切不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态度,一查出早搏就用药物一一消除。
实际上,对于功能性早搏,如果没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必用药物治疗,如果过度治疗(例如用药抗心律失常),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要知道,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引起人体血压降低、心功能不好等副作用。(张华 王海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