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中医传统理疗方法介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传统理疗方法介绍
[复制链接]
35
|
0
|
2019-8-28 04: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有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放血疗法、推拿按摩疗法、膏贴疗法、药蒸疗法、药酒疗法,刮痧疗法、火罐疗法、健身气功疗法等。本文介绍常用且容易掌握的理疗方法:灸法、拔罐疗法与刮痧疗法。
一、灸法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在体表的穴位上熏灼或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施灸的材料一般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灸法的种类很多,这里主要介绍间接灸、悬灸和三伏灸。
1、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将艾绒捏,紧成圆锥形艾炷,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如隔姜灸,用新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此法适用于一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不孕、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所隔的物品除生姜,还可用大蒜、纯净干燥的食盐、附子片等。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
2、悬灸
悬灸即用艾条,将其一端点燃,与穴位或患处保持一定的距离施灸的一种方法。如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处进行熏烤,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皮肤红晕为宜。雀啄灸即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回旋灸则是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回旋施灸。
3、三伏灸
三伏天是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立秋后第一庚日。中医认为利用三伏天发热气候,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以辛温、走窜、通经的药物,利用药物对阳气的疏通,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得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从而增加身体抗病能力,预防旧病复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常用的三伏灸药物有白芥子、肉桂、细辛、甘遂、生姜汁等,将其制成约1.2×1.2 ×0.5cm饼状,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2~5小时。该科已开展此项目多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施灸时应注意几点: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空腹、过饱、过度疲劳不应施灸;体弱患者施灸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刺激量不可过大;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