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广安门医院李国勤:中医崇尚“治未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广安门医院李国勤:中医崇尚“治未病”
[复制链接]
147
|
0
|
2019-8-28 05: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未病学告诉人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意在了解各种疾病的致病过程及始发阶段的征兆,识别疾病到来前的危险信号,从而采取防治措施,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国勤向记者介绍说。
冬病夏治要重视
资料显示,冬病夏治的方法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这是中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夏者,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故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能促进其康复。这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点,因为中医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夏天(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此时调养人体的阳气是最佳时机。
李国勤介绍说,通过公共卫生和自我保健,可以保持较长甚至很长时期的健康状态,这是人人所希望的,但要达到这一点却很困难。因为除了躯体的致病因素外,人们还受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健康状态的破坏开始时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因而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随后病理信息逐渐加重而显露,从而表现出某些先兆症状,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不一定引起注意。直到发展为已病,才有就医的可能。由于没有未病的概念,不知道治未病的诸多优越性及重要性,致使许多人处于未病状态而不加细察和理会。未病学的确立与实施,使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病治已病”等思想深入人心,加上治未病要比治已病容易,花费又少,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一方法。
内病外治法与消喘膏
李国勤说,内病外治法即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方式以达到治疗体内病证的目的。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医疗方法。贴敷所取穴位皆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俞穴,其中肺俞为主穴,是肺卫经气输注所在,与心俞、膈俞相配,可利气祛痰,散寒平喘。研究表明,背部穴位贴敷可提高哮喘患者体内的干扰素水平。内病外治法其治疗疾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外症外治、内症内治发展到了内外症皆可外治。特别是像哮喘病这样的既是常见难治病,又属心身疾病的病症,增加外治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轻医药费用,促进康复。消喘膏即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
消喘膏是根据清代医家张璐的《张氏医通》中“白芥子涂法”的基础方加减制成,方中白芥子利气豁痰,细辛温肺化饮,甘遂泻水逐饮,延胡索活血理气,地龙平喘,冰片引诸药入里,全方具有温阳散寒、利气豁痰、祛风平喘等功效。腧穴是脏器输注之所,腧穴外敷之药随经气入肺、心、膈等到部位,达到振奋胸阳、祛痰消肿、气脉通畅、咳喘自平的目的。
药物贴敷疗法治疗哮喘
药物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加工外用贴敷人体的穴位,用来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是几十年来既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国勤还特别强调,中医学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故咳喘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咳喘病的穴位贴敷法是通过肺的外部所通鼻窍或通过肺脾肾经络走行部位的腧穴进行治疗,达到相应疗效。
对于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的机理,李国勤说,穴位贴敷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可激发经气,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通过经络的疏达、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的作用,此外,药物透过皮肤由血管淋巴管吸收后,进而达体内,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而产生全身性的药物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