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神的药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神的药养
[复制链接]
171
|
0
|
2019-8-28 05: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神是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中医把神放在首要地位,是因为神最能够反映心脑功能,而且同整个机体兴衰与共,步调一致。所以《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医门法律》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不仅与形体同在,而且是机体的主宰。随着年岁的推移,神也逐渐衰竭以至消亡。就象《灵枢·本神》的记载一样:“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神如此重要,难怪养生家把神同精、气一道合称三宝了。精是生命的原初物质;气由精与饮食营养化生;神来源于先天之精。精、气、神这三大生命支柱,相互资生,三位一体,既能自身调节,又可人为调养。
神的药养,也就是精、气、神的药养。
养精重在养肾。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不足常有精神呆钝,动作缓慢,发落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性欲早退,舌光脉细等症。药养应当补肾填精,宜服左归丸。该方由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牛膝、龟胶、鹿胶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龟鹿胶兑汁,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6~9月,多有效验。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补肾丸,每次1~2丸,1日3次,淡盐汤送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气重在养脾胃。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足见养脾胃就是养气,养气就是养神。气不足常有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腹胀食少,大便稀薄,舌淡脉虚等症。药养应当补中益气,可服参苓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山药、砂仁、茯苓、桔梗、苡仁、扁豆、莲米、甘草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2~3月即能获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仍服参苓白术散,每次3~6克,1日3次,枣汤调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神重在养心脑。因心是藏神的脏器,脑为元神之府。肾脏能够生成骨髓,脊髓上聚于颅腔而形成脑。《图书编·脏腑诸论》说:“人之神发于目,寤则栖心,寐则栖肾。”足见养心脑实际上就是养心肾,养心肾就是养神。神不足常有精神不振,头晕健忘,声低懒言,动作迟缓,怠惰乏力,舌淡脉弱等症。药养应当补益心肾,须服安神定志丸合归肾丸。二方由人参、茯苓、熟地、枸杞、当归、杜仲、菟丝子、茯神、远志、龙齿、菖蒲、山莱萸、山药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l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3~6月,常有良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安神补心丸,每次2~3克,1日3次,白开水送下,疗程与前述汤剂相同。
总之,神就是生命,就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旺是健康的象征,神衰是病老的原因,神宜强而不宜弱,宜调补而恶耗损。根据精、气、神三者不足何多何少的情况,分清主次,侧重调治,就是神的药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流年无殇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