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白血病偏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白血病偏方
[复制链接]
162
|
0
|
2019-8-28 06: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某一类型幼稚白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丧失正常功能,并有成熟障碍。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量和质的异常表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异常的幼稚白细胞出现),并广泛浸润全身组织与脏器,导致该组织和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证据表明本病与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的刺激、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穿刺血液学检查便可确诊。按病程可分为:(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较短,骨髓检查原始细胞超过10%。(2)慢性白血病:起病慢,病程长(可1年至数年),骨髓检查中原始细胞很少,而幼稚细胞在 10%以上(慢性白血病可以有急性发作)。按周围血象可分为:(1)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超过15000,并出现幼稚细胞。(2)亚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不超过15000,但有幼稚细胞出现。(3)非白血病性:白细胞总数不超过15000, 未见幼稚细胞。按细胞形态可分为:(1)粒细胞性白血病;(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其它较少见的尚有红血病、红白血病、浆细胞性白血病、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毛细胞性白血病等
。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联合化疗有效,较大部分的急性白血病可得到缓解,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必须维持治疗3年以上。近年来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部分患者有了治愈的希望。慢性白血病也主要依靠化疗。但慢性粒细胞往白血病治疗不当可出现急变。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急劳”“虚劳”、“血证”等范畴,而慢性白血病的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的症状表现则多属于“症瘕”、“积聚”、 “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因虚致病”和“因病致虚”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本病先有体虚内伤,然后邪气凑之;而后者认为先有邪毒内伏,然后导致正虚邪盛。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大多学者认为本病是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之证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泻腑通便。主治急性白血病。
【处方组成】
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制法: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挪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徽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一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一5次,休息1天。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按 语】
本方具有杀虫解毒,破积祛瘀功效。其主要药物与华佗《中藏经》中的“疗万病大神丹”、“鬼哭丹”和《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追毒五金散”、“返魂丹”等古方相似。对病程较短,发热与出血不明显,中医辨证为阳虚或气虚的患者,使用本方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李涌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沙龙
医学视频
新闻中心
中医资源
肝病治疗中心
肠炎,痢疾,疟疾
临床经验
会员之家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患者心声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