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不仅是蜱虫,秋游当心7种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不仅是蜱虫,秋游当心7种虫
[复制链接]
64
|
0
|
2019-8-28 0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近,叮咬致人死亡事件闹得人心惶惶。其实,秋季“小虫”咬人又何止蜱虫。时下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大好时节。但外出秋游,一定要当心有害昆虫的伤害。研究发现,除了嗜血的昆虫蚊子等以外,大多数虫子不会主动发动袭击,它们袭击人多是因为受到了人的惊吓。因此,提醒大家野外游玩时最好不要主动招惹某些昆虫。
蜱虫: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毛毛虫:在有被啃咬痕迹的植物叶子上,常常会有五彩斑斓的毛毛虫。以松毛虫、桑毛虫、刺毛虫等较为多见。这些毛毛虫多有毒,千千不要直接用手去捏,以防被它的毒刺刺伤。如果不幸被毛虫蜇了,千万不能抓,越抓红肿范围越大、皮肤越痛痒难忍。最好随身带些胶布,贴在创面上然后揭下,粘掉皮肤上的毒毛,以减少伤害。
步甲虫:一些步甲没有毒刺,但当它们受惊时会喷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的雾状液体,如果眼睛接触了,要痛几个小时,有时几周才会痊愈。这种御敌的绝招是许多步甲所共有的,有的步甲虫在喷射液体时还会发出“砰”的一声响亮的爆破声,因而俗称“放炮虫”或“放屁虫”。
黄蜂:黄蜂也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奉劝你最好不要好奇而主动靠近黄蜂窝。这些昆虫具有防卫的本能,如果蜂窝受到侵扰,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倾巢而出的黄蜂非常危险,人被蜇5次~10次以上就有致命可能。万一遭到黄蜂的追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逃,尽量用衣服遮住皮肤,如果附近有水塘,跳进去避难也未尝不可。
毒蜘蛛:人一旦被蜘蛛咬了,甚至可能致命。因此,野外不可招惹你分辨不清是否有毒的蜘蛛。
蝎子、蜈蚣:此类昆虫毒性较强,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和溶血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户外行走坐卧时要注意脚下身边,不要随意翻动石块土丘,避免蝎子、蜈蚣为保卫家园而主动伤人。一旦被蜇伤,应立即用橡胶止血带或者绳索等在伤口近心端扎紧,不要挤压伤口,可以用负压的办法吸出毒液,再用肥皂水、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湿敷,以中和酸性毒液,有条件同时口服外用蛇药片,并立即就诊。
隐翅虫:隐翅虫夏秋季活跃,多夜间活动,有趋光性。隐翅虫的强酸性体液接触人体皮肤引起强烈刺激性反应。多发于四肢、头面、颈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甚至发生糜烂、坏死,自觉瘙痒及烧灼感。一旦发生要冲洗患处,用生理盐水、苏打水等湿敷,红肿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抗过敏药物。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要避免昆虫伤害,正确的衣着很重要。长袖衣服和长裤是必须的,最好上衣带有帽子,以防某些小生物空降到你的领子里。衣服的颜色不要太鲜艳,特别是黄色和红色,很容易招虫子。浅蓝、淡绿都是合适的颜色,最好是穿迷彩服。鞋子应选择高帮的,因为草丛中除了虫子还可能有蛇,而最容易被蛇袭击的部位就是脚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理探源
中药方剂
会员之家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