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失眠怎么办?中医宁心安神四法治疗失眠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预防疾病]
失眠怎么办?中医宁心安神四法治疗失眠
[复制链接]
94
|
0
|
2019-8-28 14: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湖南省脑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永贵介绍,以上这段论述,通过对青年和老者气血运行情况进行比对指出,只有阴阳平衡、气血充盛,才会有正常的睡眠。若人体气血、阴阳失调,则导致神志不安、烦躁焦虑而失眠。
失眠可由单一
或多种因素而致
许多失眠患者或对治疗信心不足,或因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而长期服用安眠药。中医学认为,“阳不入阴”是失眠的基本病机,造成这种病机的原因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肾阴虚的患者,会因心火过旺扰乱心神而不易入睡。此类人多伴有心烦多梦、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症。
平素多思多虑,会影响脾胃的消化机能,日久营养不良、气血虚少、心神失养,表现为睡后易醒,多伴心慌、乏力、精神萎靡等。
心强气盛或有情志郁结,常会因气郁化火扰乱心神而失眠。这类人容易睡中惊醒,常伴有睡觉时胸闷、胁痛、口苦等。
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消化不良、胃中撑胀、不舒也会引起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
从四方面入手
俗话说:心病难医,失眠者往往伴随着精神因素。因此,失眠患者平时应注意调畅情志,避免五志过极、七情过激。严重者应及时就医,中医治疗失眠,重在宁心安神,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将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见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味。虚证若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心胆气虚者,用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用交泰丸。
养血育阴安神镇静 中医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及安神定志等方法,可随证选用。常用中草药为珍珠母、百合、酸枣仁、夜交藤、煅龙牡等,常用中成药有安神定志丸、刺五加片、参松养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
精神调治舒畅情志 临诊中还应随证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因情志不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功效。
针灸疗法宁心安神 中医治疗失眠所选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四神聪、三阴交、安眠、足三里、后溪等。三阴交健脾益气,柔肝益阴,可使脾气和,开气疏泄,心肾交通,心气安而不寐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中药方剂
医理探源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