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慢性鼻炎怎么治疗?滴鼻剂的选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预防疾病]
慢性鼻炎怎么治疗?滴鼻剂的选用
[复制链接]
187
|
0
|
2019-8-28 1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认识滴鼻剂。
感冒后,鼻子堵了,呼吸不通畅,喷嚏不断,苦不堪言。为了解决呼吸问题,有的人自行去药店买滴鼻剂来用。到药店一看就傻眼了,各种滴鼻剂琳琅满目,有的叫滴鼻净,有的叫鼻眼净,还有的叫鼻通的……。哎,到底该选哪种好呢?自己选的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啊?很多患者常常为此一筹莫展。其实要认识滴鼻剂还得从滴鼻剂的功用入手,目前最常用的滴鼻剂从功用上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血管收缩剂:最常用是麻黄素类的滴鼻液,这类药主要起收缩黏膜血管的作用,能在短期内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解除鼻塞。二是激素类的滴鼻剂: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该类药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三是鼻黏膜润滑剂:常用的有复方薄荷油,石蜡油等,能促进黏膜润滑,保持鼻腔的湿润,对于干燥性鼻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余洪猛
2、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不能长期使用。
麻黄素滴鼻液或滴鼻净(萘甲唑啉)等都属于血管收缩类滴鼻剂,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应用后,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缩,从而缩小鼻甲,改善鼻子的通气状况,所以不少患者将其视为常备药,只要鼻子不舒服就滴几滴,结果发现药效越来越差、滴药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症状却越来越重。虽然血管收缩类滴鼻剂在缓解鼻塞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该类药物所起的作用是治标不治本的,用药过后却会出现反跳性血管扩张,使鼻塞症状再次出现甚至加重,导致病人反复滴药。该类药物对鼻黏膜纤毛的运动有抑制作用,长期频繁使用就会损伤鼻黏膜,引起鼻黏膜的病理改变,导致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并可能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造成药物性鼻炎。另外,如果长期连续过量用药,还可能产生蓄积作用,以致诱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由于麻黄素滴鼻液的弊多利少,有些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限制麻黄素鼻腔局部的使用,国内鼻科专家也于近年提出了限制滥用麻黄类鼻腔减充血剂的建议。目前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主要是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且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而且不宜点药次数过多,一般以每日3次为宜。另外,不少中成药类的滴鼻剂中也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成分,都应慎重使用。
3、激素类的滴鼻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长期使用
目前激素类的滴鼻剂广泛用于各种鼻病的治疗,如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但仍有不少病人一听激素就恐惧不安,大有“谈激素色变”的感觉,其实鼻腔使用的激素是局部用药,其使用的剂量相对全身用药来说是非常少的,大约相当于口服或注射用药量的1‰,激素类的滴鼻剂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以达到治本的目的。而且研究数据显示长期使用推荐剂量的鼻用激素不会抑制鼻纤毛运动,对儿童生长没有影响,所以说鼻用激素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在使用激素类的滴鼻剂的时间周期上,急性鼻-鼻窦炎要求及时与持续用药治疗。因此,除了口服抗菌素要超过20天,局部使用含激素类的滴鼻剂也要超过1个月,这样才能让急性鼻窦炎彻底治愈。有些病人患了急性鼻窦炎,在药店或者上医院买了药,用了三四天,感觉鼻塞或头痛减轻,于是就不再继续用药。可是,尽管症状没有了,但鼻窦里面的炎症并没有好,就是因为没有坚持用药,才发展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息肉手术后的病人,要求连续使用鼻用激素2~3个月,每天1~3次,然后随着黏膜的恢复逐渐减少用药的次数,如改成隔日1次,一直到黏膜恢复正常后改成每周2次的预防用药量,在这样长期预防用药的干预下,这些疾病也就可能终生控制或不再复发了。
当然,并不是说鼻用激素没有任何副作用,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鼻腔干燥和鼻出血的不良反应,这时可同时使用一些鼻用的油剂来减轻这种副作用。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滴鼻剂的使用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样才可能做到既安全又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中药方剂
医理探源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