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科普:国人对高脂血症认识的九大误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预防疾病]
科普:国人对高脂血症认识的九大误区
[复制链接]
149
|
0
|
2019-8-28 16: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国公众对高脂血症的认识还存在九大误区。比如,64%的人认为高脂血症应该有症状;近90%的人不知道每日应该摄入的胆固醇量;48%的人认为肥胖与高脂血症最密切;仅20%的人知道血脂成分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无需要、考虑血脂情况。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负责人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病关键在预防和疾病的管理,其重要性无论怎么描述都不为过。鉴于我国心血管防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公众层面强调健康素养的提升,如对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由于城镇化和老龄化等因素,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由此带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明显变化。比如,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1989年我国男性居民食用胆固醇仅为100mg/d,至2009年,已逼近300mg/d;在1978-1992年的15年间,北京居民的红肉、鸡蛋和牛奶的消耗量增加了5倍。同期,体力活动也明显下降,在10年间,我国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36.9%。
他认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加速了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也推高了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血脂异常就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赵冬教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北京居民在1984~1999年血胆固醇水平增加了24%,仅这一个因素就能解释77%的人群因冠心病死亡。
胡大一教授表示,血脂水平对我国未来20年心血管病发病走向有重要影响。“胆固醇教育是全民问题,更多的是进行全民教育。”希望通过加强医生和公众教育,促进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血管病,包括合理膳食和运动。
参与网络调查的共有11 282人,大多数(61%)为青中年(30~50岁),49%的人有高等学历(大专/大学以上),居住在省会城市的居民有31%,市县50%,乡镇和农村占18%。75%的人曾经查过血脂。15.2%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这项调查,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组发布了我国居民对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病认识的九大误区,希望广大居民掌握正确的防病知识。
1、误区一:高脂血症的人有症状。
在通常情况下,有高脂血症的人没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脂血症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有很少一部分有高脂血症的人可以见到黄色瘤。
2、误区二: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密切,危害最大。临床上常用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这4种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状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
3、误区三:血脂有点高,没有什么关系。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和中风都有关系。全球进行了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结果明确表明,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近些年,高胆固醇与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表明,随着L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也可减少。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