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登革热一旦发烧应立即就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预防疾病]
登革热一旦发烧应立即就诊
[复制链接]
136
|
0
|
2019-8-28 1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期爆发的登革热疫情在广东等地持续肆虐,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十一”长假期间,人流聚集又为疫情扩散带来风险。究竟该如何应对登革热?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
出现在我国的病媒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由于蚊虫在高温气候下“杀伤力”最强,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
登革热如何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性出血热室主任李德新介绍,伊蚊雌蚊吸食被感染人员的血液,获得病毒并在蚊体内繁殖,再经叮咬传染给人类。
“虽然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但不能掉以轻心。”李德新强调,当下处于蚊虫活跃期,且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致使登革热病毒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
尽管近期登革热集中在南方地区爆发,并不代表北方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一位病毒携带者北上逗留,仍会通过蚊虫叮咬来感染给当地人。
登革热为何难以控制?
目前登革热病毒仍在肆虐,病例人数持续增长。李德新指出,一般传染病在潜伏期是没有传染性的,但登革热在潜伏期的最后几天,就有了巨大的传染风险;同时有的人是“隐性感染”,即在感染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从而成为未经隔离或接受治疗的病毒源加剧传播,给防控带来难度。
由于我国近年来并没有大面积爆发过登革热,相关研究工作尚未深入开展。目前全世界也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登革热。
我们能做什么?
蚊虫叮咬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对付”登革热的关键在于灭蚊。
李德新表示,伊蚊主要栖息在人的家中,喜欢在容器或积水中繁殖,水缸、盆养莲花、水养万年青等都是其滋生的场所。因此居民最好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或为储水容器盖上盖子,并每周清空和清洁。
由于伊蚊的习性特殊,喜欢在日间活动,居民外出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或者涂抹蚊虫趋避剂。旅游时,尽量避免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活动。
一旦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体征,应立即就医,如有旅行史一定要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确诊治疗。“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只要发烧就去看病。”李德新表示。
登革热是否真的可怕?
“登革热并不可怕!” 李德新表示,登革热的死亡率很低,尚且不到百分之一。
他介绍,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情况下,治疗一周左右就能好。”
对于目前已出现的死亡病例,李德新解释,这样的病人往往是本身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从当前感染者来看,绝大部分为轻症。
目前登革热“重灾区”广东省已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在当地进行蚊媒监测,防止疫情扩散。据世卫组织官方网站介绍,世卫组织已向各国和私营部门伙伴提供技术建议和指导,对疫苗开发和评估给予支持。几种候选疫苗正处于不同试验阶段。(转自人民网 作者王宇鹏)
链 接
登革热主要症状和体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束臂试验阳性或淤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采取措施
如果具备以下3种情况,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立即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取得联系,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