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从孩子异常步态看疾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生优育]
从孩子异常步态看疾病
[复制链接]
137
|
0
|
2019-8-28 16: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如何知道孩子生病?量体温,观神色,看食量,了解大小便情况等都是有效办法,父母也较熟悉。其实,还有个办法:观察孩子步态。
根据孩子生长发育规律,1岁以后开始学步,从父母牵拉到逐渐独立行走,多是摇摇晃晃,两条腿呈八字形分开,形同醉汉。2~3岁时已经学会走路,但动作往往不协调,速度也不均匀。3~4岁后,已基本掌握行走的动作要领,虽然步伐尚不够均匀,节奏也还不明显,但动作协调多了,步子也越来越稳健了。
从步态看,孩子从出生开始,双下肢都呈轻微“O”型,即双侧足踝靠拢,膝部和小腿有一定的空隙,小腿有点向内弯。这是因为骨骼较软,下肢内侧肌肉相对外侧肌肉较多引起的正常形态。随着年龄增长,下肢肌肉和骨骼不断长大,下肢的活动量和强度逐渐增强,“O”型腿会变得更明显,然后逐渐变成与“O”型腿相反的“X”型腿(膝部靠拢,脚踝靠不拢),最后再稳定于轻微的“O”型腿状态直至成年。
孩子3岁后,应注意观察其行走时步态是否异常,有助于发现某些疾病。
鸭步 行走时两只脚的距离很宽,身子左右摇晃,肚子前凸,上楼梯要一只脚先上去,另一只脚再往上提,颇为费力,整个走路的姿势活象一只鸭子。
医学解析:首先怀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3岁之前与正常儿童没有多大差别,3岁之后的差异逐渐明朗化;其次,也可见于佝偻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
家庭处理:孩子刚开始学步时也可呈类似步态,属于生理现象,不要大惊小怪。但3岁后依然此种姿势,就应视为病态,须及时上医院检查。
醉步 走路时身子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且不准确,左右摇晃或向一侧倾倒,同时有拿东西不准、说话不清楚等症状。
医学解析:此种步态提示孩子患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小脑疾病、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另外,小脑肿瘤也不可忽视,临床统计约占儿童肿瘤的7~10%。
家庭处理:当发现孩子出现类似步态时,不要误认为是孩子调皮、淘气、不听话,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脚尖步 孩子站立时两大腿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似足尖站立,行走时像跳芭蕾舞样以足尖步行,称为脚尖步或雄鸡步态。
医学解析:常见于脊髓病变,如炎症、截瘫等。
家庭处理:及时上医院。
剪刀步 孩子走路时两下肢伸直,步态僵硬,双脚向内交叉前行,胯部相互碰撞,膝部靠近似剪刀样,步态小而慢,谓之剪刀步。
医学解析:多见于双侧大脑或脊髓病变,如脑性瘫痪,家族性痉挛性截瘫也可出现此种步态。
家庭处理:及时上医院检查。
跛行步态 孩子行走时步态跛行或左右摇晃。进一步检查可发现两侧臀纹不对称,髋脱位一侧皱褶增多,而且位置上移。
医学解析:常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确诊需通过骨盆X线摄片检查。另外,小儿麻痹症、格林-巴利氏综合症也可引起类似步态。
家庭处理:及时上医院,寻求切实有效的治疗举措,不可延误。若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早期可采用石膏固定方法,重者需行手术。
跨越步态 孩子行走时必须高抬腿才能起步,形同跨越高栏。
医学解析:多见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炎以及腓总神经麻痹。此外,下肢畸形、关节损害等也可引起。
家庭处理:及时看医生。
跳跃步态 表现为下蹲时两膝不能并拢,两腿必须分开,两侧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犹如青蛙屈曲时的后肢;站立时两下肢轻度外旋,不能完全并拢,呈“外八字”;行走时呈“八字”蹒跚步态;快步行走时屈髋受限,故步态呈跳跃状。
医学解析:见于患有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孩子,多因1~2岁期间打针过多所致。
家庭处理:寻求医生帮助。(汪玉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