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儿童药物伤害来自误服与过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生优育]
儿童药物伤害来自误服与过量
[复制链接]
120
|
0
|
2019-8-28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儿童药物中毒专题报告》显示:86.4%的儿童中毒发生在家中,其中药物中毒比例占首位。31%的家长曾把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11%的家长选择把药品放在儿童易取到的地方。
药物中毒主要原因:误服或者过量
儿童急性中毒案例中,药物中毒占首位。在许多城市,儿童药物中毒人数已非同小可。针对全国35个城市114家医院展开的调查显示,有95%的儿科医生报告曾遇到儿童药物中毒病例,平均每位医生一年遇到9.4例。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成人药品并不能随意用给孩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高恒淼表示,“我们曾接到一个病例,三个孩子送来时已经昏迷,结果家长发现孩子奶奶的降压药找不到了,原来孩子们把带有糖衣的降压药当成了糖给分吃了。”
北京儿童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药剂科副主任王晓玲介绍,中毒年龄以1至6岁儿童居多,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智力发育尚不完善,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口尝物品,善于对成人行为进行模仿,一旦看管不力,就可能发生误服或偷服药物现象。
事实上,有86.4%的儿童药物中毒发生于家中,导致中毒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家长对药物保管不严,导致儿童误服。根据对京沪广蓉四城的家长调查,有七成家长想起来才检查或从来不检查家中的药品,近两成的家长选择把成人药和儿童药混放在一起。另一个导致药物中毒的原因则是家长将成人药减量甚至按成人剂量喂给孩子,或者将数种药品混合喂给孩子,却不关心药物的成分,或自行加量,导致药物过量。
儿童药物中毒根本原因在于“缺医少药”
在药店,家长会发现治疗同一种疾病有着不同的药,有时这些药还是同一个品牌。药品会按成人用药和儿童用药来区分;而儿童用药剂量一般按年龄或体重给服。家长一定要选针对自己孩子疾病的儿童用药,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做。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减半给孩子服用,因为并不是简单地把药片一切二就是减半,成人用药和儿童用药中的主要成分可能也有所不同。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表示,造成儿童药物中毒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则是儿童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目前儿童药物在研发过程中进行人体实验存在困难,因而专为儿童打造的药品比较少,这也导致许多家长给儿童使用成人药。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适宜儿童用药的剂型应为颗粒剂或口服剂。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90%以上的药品都没有儿童剂型。在医生方面,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人,在过去的15年里仅增加了5000人。
北京儿童医院牵头对全国15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儿童用药品的剂型调查结果:适宜儿童的剂型,例如溶液剂、糖浆剂、滴剂等液体制剂,干混悬剂、粉末吸入剂、栓剂、气雾剂等所占的药品品种数都很有限。
药品规格、剂型设计不合理,患者不易掌握,是引起用药错误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市场90%以上的药物都没有儿童专用剂型或规格,尽管有些标示为儿童药物,但规格、剂型并不符合儿童实际用药的需要,极易造成儿童的不合理用药。
在给婴幼儿服药时,医院临床或患儿家长常取用被碾碎或溶解的药片或者胶囊中的药粉分剂量。这可能使药品的包衣层失去保护、控释等作用,更易造成服用剂量不准确,成为儿童用药的安全隐患。
王晓玲指出,目前儿童专用药比较缺乏,主要表现为品种缺乏、剂型缺乏和说明书不明细,用药剂量缺失。儿童专用药品匮乏导致儿童使用成人药品。临床上由于缺乏儿童用药造成的风险不仅包括药物成分所带来的风险,还包括药物剂型、规格、给药方式等因素造成的风险。儿童常见药的用药剂型与成人用药相比仍不够丰富,造成儿童用药依从性低下。这些均给临床应用带来困惑和安全隐患。
儿科用药最缺小剂量注射剂
儿科用药有自己的特点,与小孩的生理各方面都有关系,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从现在我们医院用药情况来看,儿科常规治疗用药,相对还好一些,但一些专科用药确实缺乏。
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剂科主任张君莉介绍,常规儿科用药,如治疗感冒,一般用小儿感冒颗粒,止咳药,这些看上去不是特别缺乏。抗生素也有一部分,比如阿奇霉素、头孢克洛等,剂型也比较丰富,有颗粒剂、混悬剂、口服液等。
但一些专业病用药,确实缺一些儿科的;部分药有,也缺乏合适的剂量。比如心内科的用药,准确性很重要,目前仅有双鹤制药为儿科特别生产了地高辛酏剂。其他心内科治疗用药,基本都是片剂和胶囊剂。片剂或胶囊剂,剂量都很大,儿科每次用到一片以上的可能性很少,都需要掰开用,有些要掰到四分之一以下,这是很难的,也掰不准。护士为了准确,要把药研碎了,拿水化了,再用针管抽上去,确定剂量,准确用药。
儿科用药分口服药和注射剂。口服药,基本上是剂型问题;注射剂,基本上是剂量问题。现在儿科最缺的是小剂量的注射剂。孩子从出生到18岁,全都要在儿科就诊,年龄跨度太大,大部分儿科注射剂,剂量都太大,有些药最小剂量就到0.5,但孩子可能就用到0.2,这时候就要浪费掉多余的部分,费用成本很高。(王远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