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孩子感冒发热怎么办?科学护理孩子如何科学护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生优育]
孩子感冒发热怎么办?科学护理孩子如何科学护理
[复制链接]
137
|
0
|
2019-8-28 16: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孩子感冒,家长最关心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热。然而,家长是否能真正给予科学理性护理?因此,应了解一些小儿发热时的护理知识。
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时,先用体温表测量体温,腋下测量时间以5~8分钟为宜,如测量时间超过10分钟,体温会偏高。如腋温超过37.4℃,可判断孩子发烧。发热程度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在38.5℃以下一般不需积极降温。但持续高热甚至超高热就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体温大于38.5℃时,应给孩子降温处理。
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当腋温大于38.5℃时,要给孩子喂服退热药,常用退热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即泰诺林或退热栓成分)和布洛芬(即美林或托恩的成分),两相比较,前者退热及持续时间均不及后者,可持续降低体温约4~6小时,后者为6~8小时,24小时内前者口服次数不能超过4次,后者是不超过3次。
关于副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儿科推荐的首选解热镇痛药,副作用主要是对肝细胞的损害,但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血小板及白细胞影响小等临床表现是布洛芬所不及的,而布洛芬对肝功能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儿宜慎重。很多家长都很顾忌药物副作用,却忽略了高热本身可能导致的人体损害,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如3岁以下的孩子在家中已高热,应先口服退热药再就近去医院诊疗。
如孩子口服退热药1~2小时后仍高热,需结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如下:一是解衣散热,保持室温适宜,促使身体散热,高热时宜解衣而不是加衣。二是冰敷降温,将冰袋用小毛巾包裹好,放在患儿的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腹股沟、腋下等处)帮助降低体温。此法不适合发热时四肢发凉甚至是畏冷寒战的患儿,冰袋禁放于心前区、腹部、枕后、耳廓、阴囊处及足底。如家里没有冰袋,可用两到三根冰冻好的碎碎冰代替。三是擦浴降温,用温水擦浴或用退热中药汤剂煎水外擦降温,适用于全身发热并见四肢厥冷的患儿。用沾有温水或中药的毛巾轻擦面部、颈部、腋部及腹股沟区域及四肢,不要擦拭胸腹部以免引起不适。擦浴水温以30℃左右为宜。四是泡浴降温,将患儿置于温水中或解表退热中药外洗汤剂中,用毛巾轻擦患儿全身皮肤,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好,水温以大于患儿体温一度为宜。这种方法最好不要用于2岁以下的孩子,对人体消耗比较大,太小的孩子易发生虚脱而昏厥。近年来家长们多给孩子用降温贴退热,此法简便易行,孩子相对来说愿意接受,但对体温影响小,建议同时配合口服退热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