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赵法新五字诀 防治小儿厌食积滞疳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生优育]
赵法新五字诀 防治小儿厌食积滞疳积
[复制链接]
186
|
0
|
2019-8-28 16: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赵法新教授认为,小儿厌食、积滞、疳积三者,名异源同,互为因果,因脾虚而厌食,因失运而积滞,因气液耗伤而成疳积。病情逐步加重,重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必然造成儿童营养缺乏症。同时,慢性脾胃症患者病程长、失治、误治、反复缠绵者不少,尤其自幼就有胃肠消化不良更为多见,追根求源,多因自幼积滞、疳积,失治、误治造成脾胃虚弱,功能紊乱。要防治诸多脾胃病症,应当从小儿抓起。因此,赵法新教授创立“防、健、消、养、补”五字诀,贯穿于治疗小儿厌食、积滞、疳积症的全过程,疗效显著。笔者跟师侍诊,聆听教诲。现将其“五字诀”内涵及其运用总结如下。
防
防患于未然,犹筑城御敌
防,即针对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处处注意保护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以预防厌食、积滞、疳积诸症发生。
婴儿时期,提倡母乳喂养,既营养丰富、寒温适宜、方便安全,又能提高免疫力。如脾虚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加之母乳不足,3~6个月龄时,可适量添加辅助食品“莲肝糊”(莲子肉粉、鲜肝粉、牡蛎粉、山药粉、面粉等,均炒至微黄气香),既健脾益胃、固后天之本,又能补锌增钙、开胃进食。用沸水冲调成糊状,一日2~3次服,与哺乳间隔。或有腹泻,兼夹乳瓣、绿便者,为胃肠积热,当于助消化药中兼以清热之品,黄连偏于苦寒,唯药食兼用之车前草、蒲公英、马齿苋清热利湿、凉血止泻为宜。半岁时可添加“婴儿全养糊”以养胃健脾、补肾益脑,广食性,不偏食,逐步由哺乳向杂食过渡。或可选用民间食疗方法“鲜肝泥”(鸡、兔新鲜肝脏,除去胆囊,加白糖适量研如泥),沸水冲焖至熟,香甜可口,趁热服(冷凉则有腥味,难服),既能适时补充锌元素,又能增进食欲,预防厌食、消化不良症发生。
3~6岁的幼儿,生长发育较快,营养要丰富,更要注意饮食调护。如有感冒,应及早服板蓝根颗粒,以清热解毒即愈;不便口服者,可改为直肠给药途径,如“肛注退热速”(柴葛解肌汤加减),或外治以“退热擦剂”(桂枝、苏叶、生姜、羌活蒸流法加促透剂制成),涂于前胸后背、腋窝、颈项、五心,内外合治,引汗解表,谓之“接汗法”,凸显外治优势。若必用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类西药时,亦可选择直肠给药途径,既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酸碱消化液降解药效之弊端,又防止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可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解决了小儿服药难题。
以上方法均能适时、安全、有效解决问题,又可保护胃肠功能,以预防脾胃病及小儿营养缺乏症发生。此“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之谓也。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