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奇谈怪论”之七:活人医学与死人医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奇谈怪论”之七:活人医学与死人医学
[复制链接]
752
|
1
|
2004-6-18 19: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五脏”一词,并非始于《内经》。而以《礼记·月令》或《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五脏为象的古医经书《阴阳疗疾法》,早已亡佚。据近人考证,《礼记·月令》或《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五脏之象,来自古文经学;而《黄帝内经》五脏之象,出于今文经学。如此,我们便以《月令》或《十二纪》所论五脏,称为周时五脏之象。
根据孔颖达《礼记正义》得知:《月令》或《十二纪》中五行与五藏的配比,是根据祭祀牺牲(动物)南向时,用以祭祀的五脏的可见部分之方位来确定的:
脾 春, 东方木; 肺 夏 , 南方火;
肝 秋, 西方金; 肾 冬, 北方水;
心 季夏, 中央土。
此谓五脏应四时五行也。所谓五脏的“可见部分”,近乎西医之解剖部位,是具有“形态”的。正因为是具有形态的“实体”,才能取出以供祭祀之用。这些“实体”,实则为毫无生气的死体(牺牲品)的形骸。
可见,周时所论五脏系指可以目见、可以祭祀的部分,是“死物”,因而意义浅显;而《内经》所论五脏,则是充满生机的、有气有血的活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表出了五脏生生之象:
肝: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肝病在头,其臭臊,其数八。
心: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心 病在脉,其臭焦,其数七。
脾:中央黄色,入通于心,开窍于口。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肉,在藏为脾,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脾病在肉,其臭香,其数五。
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肺病在皮毛,其臭腥,其数九。
肾: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肾病在骨,其臭腐,其数六。
可知,《内经》中的五脏,实际上远远超越了西方医学中心、肝、脾、肺、肾的解剖意义,而是各自为一生生系统,五脏之间通过生、克构成一个更大的生生系统,即总系统。由于这个系统是开放的,与天地阴阳五行圆融为一,充满着生机,是有气有血的活体,是有“层次”的,如“心”的里层是“心”,表层是脉和舌。脉象和舌象,不仅是“心”的表象,而且由于五脏是一个总系统,因此又是五脏共同的表象。故二者是中医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五脏的“表层”还有声、音、味、臭、色、变动等,这些都是可望、可闻之象。因此,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除“问”以外,其余皆可由表象而求得五脏之顺逆吉凶也。所以,《内经》所论五脏与周时之五脏是不同的。完全可以说,《内经》所论五脏的医学是活生生的“活人医学”,而周时所论五脏的医学是毫无生气的“死人医学”。
由于《内经》所论五脏与周时之五脏不同,所以,在五脏与五行的配比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周时: 脾木、 肺火、 心土、 肝金、 肾水;
《内经》:肝木、 心火、 脾土、 肺金、 肾水。
显然,今之西方医学所论五脏之解剖意义与中国周时所论之五脏基本相当,五脏都是彼此毫无联系、毫无生气的“实体”,其意义都很浅显。可见,西医学落后于《内经》,是很不科学的。人体是活生生的形体,只有能反映活生生人体的医学,才是科学的医学。从临床诊断来说也是如此,中医“四诊”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所反映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活生生的,所以,中医学是科学的。而西医学则相反,其所面对的是毫无生气的“理化仪器检测”设备,是毫无生气的“化验单”,所以说,西医学是不科学的。不管西医学如何发展,不管西医如何标榜是科学的,不管其理论多么高深,但最终一定要走到中医的轨道上来。[/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nfuscups
|
2014-4-20 2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来碗豆花!”“今天情人节,不卖豆花了,改卖玫瑰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刘养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