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精神刺激小心诱发“心碎综合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预防疾病]
精神刺激小心诱发“心碎综合征”
[复制链接]
108
|
0
|
2019-8-28 17: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46岁的吴女士,得知在外地生活的母亲突然离世的消息后,骤然间感觉胸骨后闷痛,伴有心悸、憋气、大汗淋漓,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病情无任何好转。入住当地医院心内科,经过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其心肌像气球一样扩张,但冠脉造影却未发现异常。医生详细询问事发前患者经历,认定她是因为伤心过度所致的“心碎综合征”。几天后,心情逐渐平复的吴女士康复出院了。
“失恋让人心碎”、“如何缝补那颗破碎的心”……这样伤悲哀婉的歌词,现如今有了生物学的验证。据黑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负责人、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介绍,科学研究发现:人,特别是女人,在受到某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重创时,心脏可能变形,甚至引发部分心肌坏死。“‘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但现在,‘心碎’不再是诗人笔下抒发情感的词汇,而是成了一种病症的名称。”
精神刺激易诱发“心碎综合征”
田野介绍说,“心碎综合征”,有人称之“章鱼瓶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 “发作性左心室心尖部膨隆”,是由日本学者1990年首次报道的。当综合征病情发作时,造影显示病人左心室收缩期轮廓与日本渔民捕捉章鱼的一种底大口小的工具“章鱼瓶”十分相似,故而命名。从发病原因上,精神刺激作为“心碎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已获公认。国际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20%的“心碎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有精神方面的刺激,例如亲属的意外伤亡或激烈的争吵。特别是当急性发作时,极易出现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如胸痛、肺水肿、呼吸急促、休克和心力衰竭等。
他表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人们产生的大部分悲伤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伴随这些悲伤情绪还有麻木、幻听、幻觉、幻想、混乱、托梦等精神行为的出现。喝酒或服用镇定剂之类的药物、想办法避开愤怒和悲哀的感觉,都是悲伤者用以逃避痛苦的不健康策略。要帮助这样的人认识到哀恸情绪和有关行为都是正常的,并应鼓励他们进行适度表达。
田野说,对某些人来讲,悲伤却是长期的疼痛,需要时间来疗伤。如周年忌日、逝者生日或特别节庆等,都有可能引发人们的悲伤。可是悲伤者周围的亲友,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常常期望当事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作息,结果使悲伤者努力压抑哀恸,令正常典型的急性悲伤转化成复杂的慢性哀痛,这样反而“构筑”成疗伤的障碍之一。
对这些“悲催”问题的发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病专家亨特·钱皮恩给出的答案是,当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人体会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造成类似心脏病病发的症状。
田野解释,“心碎综合征”最容易在遭受重大感情打击后出现。如失恋、亲人驾鹤西去、突然面临巨大恐惧等。作为一种心因性疾病,人在遭遇此类情况的突袭时,交感神经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心肌肾上腺素等,在这些激素过量分泌的刺激下,导致心脏心室收缩无力,出现心尖球形改变。这时,心脏的跳动能力突然“滑坡”,可伴有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换句话说,当压力出现时,身体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使心脏受到攻击,而在情绪稳定后则会恢复正常。
合理调摄情志
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就能够及时消解、克服它,进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田野教授强调说,“喜怒不形于色”,强行压抑情绪的外露,会给人们的生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情绪中的声调、表情、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而变化,却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控制住了情绪的人,实际上却使情绪更多地转入体内,给体内器官以损害。因此,不良情绪若已产生,就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千万不要闷在心里。
田野认为,一旦失恋或痛失亲人,就应该及时找朋友倾诉或追思,纪念这段经历。有些人想尽办法遗忘,其实还牢记心底,这对健康并没有好处。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来。美国生物化学家威廉·弗利博士发现,动情而哭时,会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有助去除体内因负面情绪而分泌的化学成分。他强调,这种心理性的心脏病,是功能性的,一般不会有器质性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静了,心脏病的症状也就“退潮”了。
有趣的是,美国哈特麦斯学院的罗琳·麦克拉在研究“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类似爱、感激和满足这样的情感,都会刺激脑下垂体后叶激素的分泌,会使神经系统放松,减轻压抑感,体内各组织的含氧量也会显著增加,就像经过了康复治疗一样。心电图还显示,人在心怀感激时,脑部和心脏也有同步电流活动产生,从而使相关器官的运转更加有效,心绪也会更加舒缓宁静。而此时的心境,则恰如古诗中所描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优美的山水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寻医问药
美容之声
中医妇科
中西结合
中药方剂
走进中医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