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浅谈合理使用中成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合理用药]
浅谈合理使用中成药
[复制链接]
126
|
0
|
2019-8-28 23: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随着高科技在中成药制剂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中成药的质量明显的提高,品种越来越多,新剂型不断涌现,中成药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和携带方便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眯。据统计,中成药的销售额比重正逐年上升。由于中成药存在着品种多、剂型多、疗效各异等因素。若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者浪费药品,贻误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中成药能否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1辨证使用中成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灵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辨证用药原则。比如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六神丸,从其组方看、本品对治疗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疗效佳,而对阳虚引起的却不理想;再如咳嗽,是肺热引起的就应该选用清肺热的中成药,如鲜竹沥口服液等,而不应该选用养阴敛肺、镇咳祛痰的安达平等药。所以在临床上,医生只有针对病情,辨证地使用中成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2不可望文生义
中成药由于品种繁多,其相似药名很多。但它们的主治及适应证却完全不同,在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如四神丸与四生丸,它们虽一字之差,药理作用却完全不同。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的五更泄,而四生丸是治疗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又如脑心舒与脑心康前者用于顽固性神经衰弱,后者则用于闭塞性脑缺血而致的瘫痪及脑出血后遗症。所以,医生特别是西医医生在使用中成药的时候,不仅要看清药名,更应掌握其主治和适应证。
3严格掌握剂量、服法应恰当
“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但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可随意增减剂量,无碍大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中成药是讲究剂量的,如果用量过小效力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剂量过大,药力太猛,克伐人体正气。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宜随意变动,尤其是对于含有毒性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更应如此,不要随意增减剂量,尤其对婴幼儿。据报道:牛黄解毒片如果超剂量服用,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胆石通胶囊如果超剂量服用,会造成胃粘膜损伤等。在严格掌握剂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服法,如滋补药宜饭前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或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的宜在饭后服;有些成药在服用时需要加药引以助药效,如藿香正气片在呕吐时,宜用生姜煎汤送下,以增强祛寒止呕作用。
4注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一般地说,中成药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不被重视,甚至有人认为“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服痹冲剂致舌及口周麻木,口服藿香正气水致过敏性紫癜、银黄口服液引起药疹、壮骨关节丸引起血尿等在临床上已有报道。
5重视服药禁忌
中医对于患者服药期间的禁忌特别重视,认为这是充分发挥药效的重要一环。如果患者在服药其间吃了一些不该吃的食物。就会减弱药物的作用。如治疗一些热性病,就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不要食辛辣、油炸的热性食物;失眠的患者不要饮浓茶等。
6中西药不可盲目联合使用
中西药联合使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合理地联合使用,对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疾病痊愈有其重要意义;若联合不当,就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含有有机酸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山楂丸、护肝片等就不宜与胃舒平、碳酸氢钠、氨茶碱等合用,两者因发生酸碱中和而失去药效。又如含有朱砂的朱砂安神丸、苏合香丸等不宜与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等合用。因朱砂与含碘、溴离子的药物相遇可生成刺激性的碘化汞、溴化汞,引起赤痢样的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