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牢记7绝招,避免吃错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合理用药]
牢记7绝招,避免吃错药
[复制链接]
45
|
0
|
2019-8-29 01: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分清“药”字牌和“健”字牌
药店里不光卖药,还常有五花八门的保健食品混在药品的货架上。专家提醒,保健食品不存在治病功效,购买时需要认准产品到底是药字号还是健字号。如果是给孩子买药,尤其是买补充微量元素或补钙的药,要先看清它是否标明了“药”的字样。一般来说,只有“药”字标识的,才是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并有疗效保证的药物。
此外,目前有许多针对贫血、微量元素缺乏或佝偻病等的保健药。其实药补不如食补,许多时候合理的饮食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即使营养真的很缺乏,需要服用药物,也应该吃正规的药物而不是保健品。
莫轻信营业员推荐药
有些平价药店药品价格比很多医院要便宜,于是不少人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买药。专家指出,去药店买药没关系,但是不要自行换药。有的人发现药店没有处方上的药,就会换成类似的药,而这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同样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同种类但不同名的药物很多,疗效千差万别,医生的处方大都是根据临床疗效来开的,所以千万不要自行更换处方上的药物。
有很多人买药拿不定主意,会向营业员咨询,根据他们的推荐买药。但营业员不是医生,他们没有临床经验,甚至有些营业员会因为药物利润等原因,推销一些实际效果并不好的药物。
专家提醒,不要迷信广告宣传,要听医生建议,或用一些老品牌的药物,这样的药物能保证质量。也不要迷信“进口药比国产药好,贵的药比便宜的药好”,实际上,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生病服药别贪多
不少人生病后希望通过多吃药来尽快解决病痛,往往会买上好多种类药来吃,如对付感冒,就把消炎的、抗病毒的、治疗咳嗽的、化痰的药物、治疗发热的药都买回来,有了相关症状就一股脑儿地用这些药。
然而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疾病恢复有个过程,许多疾病会有伴随症状,如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嗓子痛等有明显炎症的情况时,只要服用针对病因的药物(比如抗生素)就行了,症状会随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不需要再吃其他药物。更何况许多药物是复方制剂,多种药物应用有可能导致重复用药。吃太多的药物,肠胃承受不了,反而不利恢复。
培养制作“药历”好习惯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来说,购药服药是场持久战。专家建议,慢病患者不妨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药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个月用量两种,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还可以制作“药历”,即服药清单,将要吃的药列个清单,或直接在日历上用大字写好每天要吃的药,每次吃完后就“打钩”做记录,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很多慢病患者看病要跑几个科室,开很多种药,药物之间、药物与饮食之间都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保存好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重要一环。建议每次就诊前都要带好,并尽量找固定医院的固定医生咨询,包括药物疗效或产生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有无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品说明书要“重点阅读”
服药前很多人不读说明书,或者只是粗略地看个大概。事实上,药品说明书是含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重要信息,是患者安全用药的主要依据。专家提醒服药前应通读药品说明书。其中说明书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几项内容要重点阅读,如有疑义,及时向医生和药师咨询。
中药滥用也中毒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是安全的代名词,但中药滥用也可能导致中毒,导致不良反应,如滥用人参导致严重反应的报告已不少,甚至还有引起死亡者。其他中药如巴豆、苍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苦楝子等,使用不当也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带朱砂的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活络丹、天王补心丹而致汞中毒的事例,也屡有报告,这是由于其中含有可溶汞盐或游离汞而导致蓄积汞中毒。因此,专家提醒,服中药最好能做到遵医嘱、按说明书办事。
6岁以下儿童勿自行用药
相较于成人而言,儿童用药更要谨慎。儿科专家指出,有些家长喜欢把成人的药物减半给孩子使用,这样是非常不安全的。很多成人药物副作用大,对儿童是不适合的。
孩子所用的药物家长最好不要私自买,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不容易预料疾病的变化。如果孩子超过6岁,家长又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对于感冒、腹泻等常见病,在孩子服药的同时密切观察,如果病情仍不好转,比如高烧不退,呕吐明显,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金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中药方剂
美容之声
逆之羽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