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复制链接]
5071
|
11
|
2004-4-13 16: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版主按:
本版欲连续刊载原刊于《中医研究》杂志上的中医小说“医林缀英”。
此小说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以其老师、沪上名医金寿山临证经验为素材,创作的中医章回小说。文中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辨证论治思维,恰当引用中医经典。其中病情、用药、剂量、疗效均系如实记载,西医诊断亦可靠,故事情节则经过艺术加工。故作为中医章回小说的“医林掇英”,既真实可靠而又形象生动,读之如同随诊于名医之侧,既可学得临床经验而又饶有趣味。
一至三回名称如下――
第一回:沉疴痼疾难治难愈 古方新用相反相成
第二回:治冠心辨胸闷胸痛 用经方分通阳降逆
第三回:制丸剂分缓和峻急 识温病辨伏气新感
敬请各位上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4-13 17:52:58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倒死,文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杏林新枝
|
2004-4-13 2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让她贪污了,光给目录不给文章,费大家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学海无涯
|
2004-4-13 2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这是一部好小说,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あ叶落飘香あ
|
2004-4-13 22: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第一回 沉疔痼疾难治难愈 古方新用相反相成
一个青年,手上拿着一张处方,匆匆走进门诊室。口中嚷嚷:“这个处方抄错了,药店不给配药。”“抄错了”这三个字对小张医生特别敏感,她意识到这是她的工作出了差错。马上站起来,接下这张处方一看:孙亢章,男,50岁,病案号88919。很快找到了这张门诊卡,把钟医师亲手写的门诊记录,与药方一一对照。
全瓜蒌30g,桂枝18g,炙甘草10g,枳壳10g,川厚朴10g,党参18g,生牡蛎30g,明玳瑁6g,远志8g,炒枣仁30g,柏子仁10g。7帖。
一味药也没有抄错,份量也人符合。小张医生正在纳闷,坐在旁边的应医生拿起门诊部图章,盖在处方上,交给那个青年。肯定地说,你现在配得到药了。那个青年接到处方,又匆匆去了。
当时小张医生有些感到惊奇,但忙于跟随二老诊病处方,未及思考。门诊结束,才问应医师,刚才那个处方是怎么回事?“你没有抄错。是处方中有反药,所以药店不肯配药。”应医生回答很明白。小张一边深思,一边背诵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甘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一看处方惊讶地发现,这个处方中,竟有3对反药。即半夏、瓜蒌、贝母都反附子(附子与乌头为同一植物)。“牵涉到五味药哩!“小张不禁自言自语地说:“反药是配伍禁忌,钟老怎么会开出反药来呢?”“反药并不是严格的禁忌,有些药店不配,有些药店照配,各地药材公司的规定不一样。”应医师在旁说明。
午饭后,小张医生放不下反药这个总是。回到门诊室,拿起刚才那张病卡,仔细看来:孙亢章,男,50岁。某建筑公司工程师。有慢性支气管炎十余年,月前时当秋令,轻咳痰白。年轻时有胃病,近年偶有胃脘不适。一个月前,因时时心悸,夜间尤为严重,经常胸闷,发作性胸痛,活动短气,上楼更加明显,神疲,而住入某大医院。经多种检查:心肌灌注发现,心尖部稀疏。Holter试验发现室性早搏1546次/24小时,大都出现于夜间。EKG发现室性早搏二联律,偶发房性早搏。多个导联ST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出院以来,病休在家,继续服用西药,心绞痛发作较少较轻,但未小时,心悸气短,依然如故。脉弦,来盛去衰,重按力不足,80次/分,律不齐,有停搏,每分钟约2次。舌色正常,苔厚腻微黄。血压106/70mmhg。边看边想,这个病人的模样,清楚地浮现于眼前,高高瘦瘦的个子,面容清瘦,面色淡白,语声低,神气怯。还清楚记得当时钟老说过,从中医辨证来看,这个病人是气阳俱虚,痰浊内阻,虚实夹杂,脉象反映虚的一面,衡量二者,是实多虚少。从中医辨证看,病属胸痹,所以选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篇的枳实薤白桂枝汤。这个方与人参汤是同一条条文,相同的证候,出了两个不同的处方。人参汤用于偏虚的证候,枳实薤白桂枝汤用于偏实的证候。选用此方,既符合辨证,也符合辨病。当时小张感到,对这个病例,似乎已经明白了。现在想来,胸痹病篇中有好几个厨房,为什么不选用别的方剂而要选用此方?既然选用了此方,为什么要用反药?是无意偶用?还是有意选用?这就难以理解了。
一周以后,孙亢章来复诊,说西药已经停用,自己感到精神较前振作。咳痰均减,胸闷隐痛如前,仍有心悸,与一周前相似。按脉察舌无明显变化。停搏多少不一定,每分钟0—6次,平均仍为每分钟2次。钟老嘱原方加茜草12g,沉香粉0.6g,分两次吞服。再服14帖。门诊结束,应医师通知,明天下午业务学习,讨论这个病例,请大家有所准备。
讨论会开始,先由应医生介绍病史以及两次门诊的诊断用药。小张医生虽带着问题,可在许多上级医生面前,略有羞怯。给杨医生抢先第一个发言:“这个病人中医辨病为胸痹,西医诊断为冠心病与慢性支气管炎。一般认为,中医的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但是胸痹篇原文中的“喘息咳”,更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原文描写的“胸中气塞、气短”等症状,冠心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均可见到。如果再从橘枳姜汤与人参汤的功能来看,胸痹病与胃病可能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我感到这个病人确是一个典型的胸痹病。不知各位以为如何?”钟老微微点头。陆先生马上表示:“我同意杨医生的观点。中医病名不能硬套某一西医病名,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全面分析。”“我也同意杨医生的看法。”应医生从容不迫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日本汉方医学家也认为《金匮要略》胸痹篇中的一些方剂,既能治冠心病,也能治气管炎。如藤平健与小仓重成合著的《汉方概论》就认为茯苓杏仁甘草汤可用于肺气肿所出现的胸闷、呼吸困难;此方亦可用于冠心病及心脏神经官能症。对于栝蒌薤白半夏汤,也认为既可用于冠心病,又可用于呼吸道疾病所致的咳嗽、咯痰、呼吸急促与胸背冷痛。至于枳实薤白桂枝汤,不仅认为能治心脏病与气管炎,还认为能治胃痉挛。日本汉方医也有‘异病同治’的观点哩!”
应医生的长篇大论,到此略为停顿,给了小张医生发言的机会。“十八反是怎么回事?究竟能不能用反药?”闷在肚子里的问题,冲口而出。
“对十八反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反药能用,属于相反相成,但反药不能滥用,其中有些药品本身就有毒性,临床应该谨慎。”钟老慢条斯理地说出自己的基本观点。
“中药相反的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当时明确指出,‘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可是古代方书中,既有避用反药的现象存在,如十枣汤不用甘草而用大枣。但是,用反药的方剂,亦非罕见。《伤寒论》中没有用反药的方剂。《金匮要略》中有附子粳米汤(附子与半夏同用)、赤丸(乌头与半夏同用)、甘遂半夏汤(甘遂与甘草同用)。《千金方》中有干枣汤(甘草与甘遂、芜花、大戟同用)。有人计算过宋以前《金匮要略》、《千金方》、《圣惠方》、《圣济总录》、《妇人大全良方》中,有反药的方剂达215首。因此,近代医家如四川蒲周,李斯炽,上海章次公,云南戴丽三等均认为十八反并非绝对禁忌,使用恰当,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陆老先生以中医古籍为依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北京中药研究所统计了明清以降,129位医家的20313个处方,发现有88位医家用过反药(占68.22%),在20313个处方中,有486个处方有反药(占2.39%)。”应医生提出了对现代十八反研究资料。他接下去说:“用反药治疗的病证有四十多种,大多为沉疴痼疾。在十八对反药中,以附子配半夏用得最多。至于这个病人用反药的意义,还是请钟老自己来说明!”
“这位病人之所以用反药有4点用意:第一,冠心病属于痼疾,痰饮瘀浊凝聚,难以速愈,用反药在于激越药性,冲击病邪,使之消散。”钟饮口茶水,侃侃而谈:“第二,这个病人,虽有正虚,并不严重,当能耐受反药,如高年体弱,便要慎用反药。第三,一方面用了3对反药,一方面配以较大剂量的党参和甘草,益气和中。这是《金匮要略》使用反药的配伍方法,如赤丸中用人参、蜂蜜、芍药,都有扶正气,和中之意。这样配伍比较安全,单用一对反药,如甘遂与甘草,生附子与半夏,危险性就大了。第四,所以重选用3对反药,则是辨证诊治的需要,化痰散结与温阳散寒同用。”钟老再喝一口茶水,略作停顿,意犹未尽。大家听得十分有味。有诗为证:
密意慧心方中寄,仁爱敦敏药里寻。
钟老先生略为停顿之后,以探询的口气说:“听说有人对十八反做动物实验,不知结果如何?”杨先生想谈这个问题,忽然电话铃响,要他去看急诊病人。讨论会到此只能告一段落。要知孙工程师的病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あ叶落飘香あ
|
2004-4-13 2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因为我要一点点打出来~
在此向大家道歉
以后我每天都会打出来,尽快让大家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4-4-14 01:26:33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呵呵,做为小说来说呢,不太好看呢,不过寓教于乐,通俗易懂,是很好的教材。
我看本版上的天涯娘子的《食疗》系列,走的好象也是这路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学海无涯
|
2004-4-14 08: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要打出来呀!!
不如那位去超星座个文件,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あ叶落飘香あ
|
2004-4-14 11: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没关系,我下回扫描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あ叶落飘香あ
|
2004-4-15 16: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医学小说--医林掇英(将连载)
第二回 治冠心病辨胸闷胸痛 用经方分通阳降逆
说来也巧,杨医生去看的急诊病人,患的也是心脏病。不是冠心病,而是心肌炎、心律紊乱。病人姓竺,男性,29岁。病已2年,一直有室性早搏。这次来急诊是为了感冒发热,咽红、咽痛,咳嗽,痰稠,哮喘发作,不能平卧。在急诊室用静脉滴注的中药制剂,留急诊室观察两天,热退、喘平、咳减,但仍有早搏。出院前,杨医生给病人出了个汤剂处方,是中等剂量的炙甘草汤。目的是治疗心肌炎、早搏。钟老用大剂量炙甘草汤治愈小周医生的早搏之后,东方医院内科经常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效果很好。今天杨医生也用上了此方。效果如何,待服药之后再说,暂且搁下。
服用第二个处方两周之后,孙工程师来第三次门诊。经对这个病例讲座,大家对这个病人更加注意。看他依然清瘦,而面色已有好转,淡白之中颇有血色。步履也比较轻快。“钟老先生,我好多了,早搏少了。”说话声音也较前响亮。按脉仍弦,二分钟内无今后停搏。腻苔为化薄。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ST段仍有轻度下移。钟老认为病情正在逐步好转。时值初冬,可以适当增加扶正药,加用山萸肉10g,钟乳石30g,以补肾纳气。同时加服半贝丸,每天4.5g,以化痰散结。并且认为可以服用一个月以上,不必有大的变动。
两天之后,小竺来门诊。体格魁梧,面色红红的,好象是个活泼好动的青年。与邻座病友的交谈中,才知道他是个搬运工人,又是个足球运动员,二年心肌炎迫使他坐下来,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如看情节紧张的小说也会引起心悸,所以现在手上捧着一本《家庭花语》。病休在家就种花养鸟。小竺情绪并不好,坐下来就说:“我自己有经验,感冒发烧之后,早搏就啬,心慌,短气。”钟老看他唇红而干,色潮红,舌色略红,苔薄白腻。按弦左弦数,右弦细数,来盛气衰,112次/分,有停搏,2~8分次/分。咽红,扁桃体肿大,轻度充血。病人说话仍有咳嗽,不严重,痰少而稠。
钟老一面诊察,一面自言自语地说:“病已两年,表面看不出虚损之象,热象却很明显。”小竺听了有些不以为然。“一个足球运动员变成了一个种花的休养员,二年来,反反复复,不知吃了多少药,锐气磨掉了,心也冷了,还有什么热气?!”“从心电图来看,你心脏的损伤并不严重,慢慢地耐心调理,会恢复的。”应医生有说服力地安慰病人。钟老医生正在怎样用药。小张医生想:《伤寒论》原文第177条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个病正当外感发热之后,可以用炙甘草汤,可是用这两个星期,为什么没有效果?应医生感到,这个病人应该重用清热解毒药,具体用什么方,还吃不准。用黄连解毒汤,过于苦含,怕损阴;用导赤散,不是直接治心,怕力量不够;用龙胆泻肝汤,通过泻肝火而清火,可以考虑;用竹叶石膏汤,治热痰热停留于肺胃,与病情基本符合。想得多疑虑也多。陆先生感到,此证病邪已深入营血,阴液已亏,气分药难以胜任,宜清营汤,复脉汤为主方。大家正在思考之时,钟老的处方已定:
生地45g,赤白芍各15g,丹皮15g,水牛角10g,元参12g,苦参18g,焦山栀12g,生甘草12g,连翘12g,生龙齿30g,真珠母30g,天麦冬各10g,丹参30g,黄连6g,琥珀粉1.5g,吞服。
五周后,小竺来复诊。停搏消失已一周,哮喘未发已三周,咽部略感不适,仍有咳嗽,痰白不稠。精神情绪好得多了。检查:扁桃肿大,充血(—)。舌色正红,苔薄白腻,脉弦细带数,100次/分。钟老认为热象减而未尽。前方加党参18g,法半夏12g,木防已10g,生甘草改为炙甘草18g,去焦山栀、元参、连翘、水牛角。明显减少了清热凉血之药,加进了益气、化痰之剂。
门诊尚未结束,在急诊室值班的杨医生来电话:某建筑工地失火,送来不少烧伤病人,其中有孙工程师。他带病工作,在工地值夜班,为救火而被烧伤,希望大家去看看他。是老病人了,医生与病人之间有深厚的感情,钟老带领小张等人到急诊室慰问。孙工程师说,服中药后体力尚好,经常上班,偶尔也值夜班。碰上了意外,幸而伤势不重。我的心脏算是经受了考验,已做了心电图检查,没有大问题,心脏超声波检查也正常,正在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一周后,孙工程师来门诊。动态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未见心肌损伤。今冬咳嗽也很轻微,一般活动无明显不适,能上五楼,毋须停歇。脉弦75次/分,重按仍感力量不足,舌正红,苔前中薄腻,根苔较厚。钟老认为病已基本控制,改用丸药。丸药方如下:
生晒人参90g,珍珠粉45g,血竭60g,琥珀60g,制川朴45g,炮穿山甲45g,小川连45g,川芎45g,白茯苓60g,川贝母45g,参三七60g,沉香15g,上药12味研极细粉末和匀,紫丹参120g,煎汤泛丸,壹料。服法:每次吞服3g,每天2~3次,温开水送下。
东方医院的内科例行病例讨论会开始了。这次讨论会既是上次的继续,又有新内容充实。大家脑子里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小张医生争先发言:“我复习了《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篇中用栝蒌、薤白的方剂共有三张,三者主药相同,配伍不同。为什么孙工程师这个病例要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教材上说,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功用是通畅散结,豁痰下气,加半夏可以逐饮降逆;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是通畅开结,泄满降逆;表达得不太清楚,不知区别应用的关键在哪里?”“这个问题提的好,选方用药要结合临床实际。”钟老喜欢小张踏实研究的精神,高兴地回答问题:“根据《金匮要略》的原文,结合我的临床体会,栝蒌薤白白酒汤与栝蒌薤白半夏汤二方都用酒煎,可以宣通阳气,主要在于止痛,胸背痛是主证;枳实薤白桂枝汤不用酒,用水煎,用较大剂量的枳实、厚朴与小剂量的桂枝,主要作用是降逆气,目的在于治疗胸闷气逆。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酒煎与水煎这一点往往被忽略。本例病人胸痛轻微而以胸闷短气为主症,所以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为基本方。简单地说,痛与闷是辨证选方的关键。但是临床病变千变万化,具体用药还要谨慎。”应医生十分服钟老厚积薄发,由博返约的治学方法。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经遇反复研究,对古典医籍经过深入探索,一字一句不漏地研讨,在临床上反复应用,积累经验,这就是厚积,这就是博,而说明问题却简单明了,这就是约。栝蒌薤白三方的区别,教科书用了千字还说不清楚,钟老为“痛”与“闷”两个字就解决了问题。好像庖丁解牛一样。正是:
游刃有余千牛解,见其难为尚怵然。
要知他们如何进一步深入讨论,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あ叶落飘香あ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