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霍乱试验与“六淫”

[复制链接]
查看1901 | 回复1 | 2005-3-22 16: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乱试验与“六淫”
袁钟

    人类在认识疾病病因时,通常的思路是:某致病物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使人体产生某种疾病。这里有三个要素:某致病物是原因,某种疾病是结果,还有特定条件。显然,疾病结果是原因和“条件”共同的作用。但人们一般并不视这种“条件”为原因。例如,某致病物存在于人体的鼻腔中,但并没致病。当外界气候发生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适合这种致病物繁殖的条件,人体就会因此患病。由此看来,似乎致病物有无并不是唯一因素,还要考虑是否具备致病菌繁殖的条件。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些所谓的“条件”也归入原因呢?在人类认识传染病病因的过程中,德国科学家培顿科斐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经过大胆试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培顿科斐是个非凡的、极具独创精神的思想家。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有他的妙想和成果。他开始想研究制药,后来成为一名化学家,不久他又成为一名演员,最终却成为药剂师和医生。接着,培顿科斐涉足生理学和化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最后他的兴趣转向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问题。他经过系统调查,确定空气、衣物、食物、水、土壤、习惯、供热、通风装置、垃圾处理等对于健康的影响,从而成为实验卫生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土壤和地下水不仅对于一般的健康状况,而且对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都起着特殊的、持久的作用。在科赫发现霍乱弧菌时,培顿科斐对该病的传播方式作了深入研究,结果是:除了科赫发现的霍乱弧菌可以肯定为一个因素外,另外一个与土壤、地下水有联系的是当地的易感性,它大概也是霍乱蔓延的原因。
    然而,培顿科斐的这种见解被当时有关杆菌的争论所淹没,没有受到关注。于是,这位已74岁的科学家决定用在自己身上做的决定性实验来证明:单单霍乱弧菌是不会引起霍乱的。
    他派人到汉堡一个霍乱肆虐的地方取来可怕的霍乱菌新鲜培养基,并且证实在特制的、合适的营养物中,霍乱菌能繁殖,在1立方厘米的肉汤内至少含有10亿个病菌。1892年10月7日,这位年长的教授面对惊得目瞪口呆的学生们,一口吞下了这“霍乱肉汤”。然后,他像往常一样生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更有甚者,他还吞下些苏打以中和胃酸,免除其可能有的杀菌作用。他像平常一样按巴伐利亚的生活方式吃着葡萄干,喝许多巴伐利亚啤酒。令所有人震惊的是,他这一有意识的实验没有对机体产生任何影响。只有过一次无关紧要的腹泻,他有意不治疗而任其在几天后自愈。所有人都为这位勇敢的斗士欢呼,他用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所进行的无畏实验,为细菌学新纪元的到来铺平了道路。这使人们认识到,仅有细菌是不足以引起传染病的,环境因素也是产生传染病的原因。
    中国的中医学很早就注意到疾病产生的环境因素,从而提出了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致病学说,“六淫”主要包括气候变化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而且也是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之一。明代医家吴又可的《瘟疫论》说:“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吴又可并不赞成中医的这种传统认识,认为瘟疫是一种特殊的“异气”或“戾气”所为。但“六淫”致病说的基本思想与培顿科斐的观点极其相似。“六淫”指导致传染病的部分环境因素,而吴又可的“戾气”可能寓指病原微生物,他们都应是传染病的原因。
    (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
     
    《人民日报》 (2003年06月04日第七版)   
gotohell | 2007-6-29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霍乱试验与“六淫”

应该说,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他写的东西很不专业,并不能得出什么新结论.人们早已经知道,病毒和病菌并不是引起传染病的全部,否则就无法理解,有些人不得某些病,而有些人得了不治疗也会好这个现象,从来也没有一个病毒把人类全部杀光.
任何人也没说过,接触了霍乱弧菌就肯定得霍乱,所以这个实验不能提供什么新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