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标本辨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标本辨证
[复制链接]
1427
|
2
|
2005-8-6 19: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标本辨证
《本草纲目》里有这么一段话: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肋肿痛,胸肋满病,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仲,筋挛卵缩,丈夫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注意李时珍在这里提到了本病和标病的概念,而且提到对于对于肝脏的本病和标病,应该“有余泻之”,“不足补之”,“本热寒之”、“标热发之”,用药方面也有很多差异。
同样,对于脾、肺、心、肾、命门、三焦、胆、胃等李时珍也都提出了相应的标本症状以及对应的治疗原则。
奇怪的是,在后世的中医理论中,不再有人继承李时珍的看法,很多《本草纲目》的版本干脆这这段内容删了去。而且书中提到的“标本”,并没有传世的、对应的辨证技术,八纲里面列举了很多辨证的项目,却没有标本辨证,即使不删这段内容,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标本来指导治疗。
我在构筑++中医的诊断理论时,却吃惊地发现,在++中医里,标本辨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标热和本热有着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也大相趣异,《本草纲目》的许多提法看来并非无稽之谈,因而有必要把++中医的标本辨证理论单独抽出来,希望中医师们在临床中能够加以验证。虽然++中医和古典中医理论体系不一样,但两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搞懂了++中医关于标本诊断的理论后,不需要多少变动就可以在古典中医的框架下加以应用。
在++中医中,要理解标、本的概念,得先从病灶这个概念谈起。当一个病灶出现后,它会在身体的其它部位引起异常反应,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会引起鼻子部位出现鼻塞,额部出现发热等症状。病灶为什么会引起“症状”呢?在++中医的理论中,是这么解释的:病灶与身体上其它的健康部位通过内环境进行信息沟通,病灶出现后,会引起内环境出现异常,健康部位对这种异常的内环境也会作出异常的生理反应,其结果就是在健康部位出现了“症状”,这种由“此”影响“彼”的现象在++中医中被称为全息感应。应该认识到,出现症状的这些部位本身并没有出现疾病,它们之所以“行为”异常,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内环境中有异常的“信息流”存在,它们并不能识别这种“信息流”是否正常,只是忠实地执行了信息流所要求的工作而已,这就象一台计算机,里面的软件和硬件都是正常的,但有人拿鼠标去乱点一通,这台计算机肯定会“行为乖张”一样。
如果病灶所造成的后果仅仅如此而已,事情就好办多了,就像感冒引起的鼻塞一样,大不了用口呼吸,但事情往往比较复杂,比如额部发热,温度太高却引起人昏昏欲睡,这个“昏昏欲睡”可就不是病灶引起的症状了,它是额部异常引起的后续症状。这种现象意味着我们在分析症状时,必须要区分两类不同类型的症状,第一类症状是病灶以及直接病因引起来的,病灶会引起症状好理解,直接病因是指身体以外的“病灶”,比如一氧化碳中毒、烫伤、冻伤、核辐射伤等疾病中的外界异常环境就是直接病因,直接病因也会导致身体局部出现异常的生理活动,这个“局部”在++中医中有个名称,叫做证灶,一氧化碳中毒所引起的症状就可以理解为:一氧化碳这个“直接病因”导致肺部出现“证灶”,该证灶引起身体各健康部位出现“症状”,因而第一类症状就是由病灶和证灶引起的症状,我把病灶和证灶称为本灶;第二类症状是健康部位的“症状”使得周边部位处于异常的环境条件下,导致其周边部位生理活动异常,由此引起的续发症状。我把这个导致周边部位异常的“症状”部位称为标灶。
本灶所引起的所有症状的集合称为本病,标灶所引起的所有症状的集合称为标病。
本病和标病有很多有差异的地方:
①从时间上看,总是先有本病,后有标病。
这个道理一目了然。
②本病的症状可以遍及全身,而标病的症状总是局限在标灶附近。
这主要是由于本病会干扰人体内环境,并由此影响到全身各部位的生理活动,而标灶本身并没有出现病变,它可能会伴随有浮肿、温度升高等现象,但那是正常功能对异常内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它本身并不对外发出致病信息,因而也就无法引起全息感应现象,它只能通过热传导、变形挤压、经络阻滞等行为对周边的器官或组织造成影响,无法影响更大的范围。
③一个本灶可以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衍生出很多个标灶。
因为本灶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因而每个部位都有成为标灶的可能性,因而可能会有多个标灶。
④标灶在空间上可以远离本灶,但绝大多数本灶所衍生出的标灶中,会有一个和本灶在空间上重叠。
这就是说,本灶同时也是标灶,这当然是由于本灶也会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也会干扰到周边器官的活动,从而形成标灶的缘故。
⑤本灶通常可以在某个全息胚上引起穴位活动异常,而标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当你拿不准某个异常部位是本灶还是标灶时,查查耳穴、手穴或俞穴是不是有异常就知道了。
⑥本病和衍生的标病可以在病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是寒热证。寒热是神经系统对疾病所作出的反应。本热虽然会使身体出现发热的感觉,却完全可以在本灶部位不引起温度的升高,而标热则一定在标灶处形成很高的体温,它的机理是体温过高引起周边部位出现症状;本寒时会使身体感觉发冷,但却未必有体温变化,而标寒则一定会在证灶处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标本皆热、标本皆寒、标寒本热或本寒标热各种情况都可能会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本灶处生理活动不正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现象,神经系统通常通过监控细胞能级的变化来判断细胞是否处于热或者寒的状态,正常情况下细胞能级高时细胞温度也高,能级低时细胞温度也低,但在疾病条件下这个规律遭到了破坏,神经系统无法区分细胞能级的变化是不是异常现象,只是简单地把它当作寒/热信息传递到脑处,而标灶处生理活动依然正常,因而标灶的发热与标热、体寒与标寒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次是藏器证。在++中医里,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可以描述为:静脉血液→藏器处理→动脉血液→经面→静脉血液,其中藏器包括肝藏(即肝脏)、脾藏(包含整个消化系统)、肺藏(即肺脏)、心藏(即心脏)和肾藏(即肾脏),即藏器是将静脉血液转化为动脉血液的处理机构。当本灶出现时,藏器首先会感受到异常,导致藏器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方式为藏器的工作效率会加快或减慢,前者我称之为“盈”,后者我称之为“亏”,李时珍有时提到“有余”和“不足”,有时提到“实”和“虚”,有时提到“强”和“弱”,其实就是“盈”和“亏”。通常情况下,本病会造成藏器证,而标病很难达到藏器证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标灶本身不对外释放疾病信息,它导致的症状又很难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
除此而外,本病和标病在对发育信息流、空腔内环境、经络等许多方面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
弄清楚一个症状是由本病还是由标病引起的,对于治疗十分重要,因为临床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治本还是治标。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关于施治的原则,比如: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盈则泻之,亏则补之;本热寒之,本寒温之,标热散之,标寒解之等等,在很多场合下不失为指导性原则。
李时珍给出了标病和本病治疗的许多规律,我不知道这些规律是不是还依然有效,但我相信至少不会错得很离谱,我希望临床医生们能对此多加验证。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左常波
|
2005-8-10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标本辨证
久违了,飞龙兄,很好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eiyaffzs
|
2014-4-23 23: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钥匙掉进粪坑,被染成了黄色,江湖上就叫他“东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