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美容之声
›
[转贴]《伤寒论》中温阳化水法与水电解质紊乱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贴]《伤寒论》中温阳化水法与水电解质紊乱
[复制链接]
1790
|
2
|
2004-5-15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飞龙戏水在 2004/05/15 09:49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伤寒论》中温阳化水法与水电解质紊乱
作者:李同宪;李月彩
关键词:
内容提要:对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所主病证的病机分析与现代医学失盐失水所引起的血容量降低及低血钠、低血钾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相对照,认为二者是可沟通的。通过对这三个方剂现代药物的药理研究,也说明能够纠正失盐失水所引起的血容量降低及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伤寒论》中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具有温阳化水的功能,它们所治的病症及病机与某些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及病理机制有相通之外,这三个方剂的药物药理研究证明能够纠正这些水电解质紊乱,试析如下:
1、《伤寒论》释义相关条文[2]
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技白术甘草汤主之。
84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165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日心下痞鞭、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2、中医病机
发汗后,其人心下悸,此因汗后心阳不振,水气上逆所致。67条所述为伤寒误施吐下,损伤脾胃之阳致中虚,水气上逆而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在这种情况下“倘更发汗,伤其表阳,则变为动经,而身为振振摇,是与身 动,振振欲擗地相同,即真武汤所主也”。“苓桂术甘汤专取利水以健胃与甘枣汤有小异;甘枣汤其病轻,而欲停下焦者也;术甘汤,其病重,而欲停中焦者也”。
综合真武汤证各家注释,可知其病因是发汗后口渴,饮水过多,其病机是饮停中腕,同时又兼阳虚,阳虚不到亡阳程度。165条所述“伤寒吐下后…久而成痿,”则是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证的进一步发展。正如喻嘉言指出165条“此即上条之证(苓桂术甘汤证),而明其增重者必致痿也。…两足必先痿废”。
由此可以看出: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及165条所述…久而成痿,是有机联系的、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过程,其病因是由汗吐下法运用不当,口渴饮水过多等所致。这一系列病变与某些水电解质紊乱的病因,病理机制是相通的。
3、病理生理机制
发汗后脐下悸,即腹部肌肉不自主跳动,这与汗后失水,低血钠有关。汗后低血钠可因大汗后大量饮水引起。另外,反复发汗,汗液浓缩,汗中含钠量升高,也可引起失钠、失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的作用还可引起低血钾,这些离子紊乱是引起脐下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苓桂甘枣汤的适应证。
苓桂术甘汤证为误用吐下后所致,呕吐、腹泻使胃肠液大量丢失,除失水外,还引起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在这样的病列中失钾甚为常见。当呕吐腹泻引起中度失盐性脱水时血容量下降,血压降至13.5KPa~10.5KPa时,则会出现疲乏无力及体位性低血压,即“起则头眩”。当低血钠发展到血钠低于125mmol/L时,会出现恶心、腹部不适的感觉,即“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当血钠低于115~120mmol/L时,则出现头痛乏力及感觉迟钝。脉沉紧也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之一。这是苓桂术甘汤的适应证。在这种低血容量及低血钠的情况下更发汗,必然导致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及低血钠症加剧,并可使低血钾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显现出来,这就成为真武汤证。
真武汤证的病因是大汗后口渴,饮水过多或苓桂术甘汤证的吐下后更发汗,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低血容量,低血钠及低血钾。当合并有碱中毒时或混合酸碱中毒时,可促使机体缺钾,缺钾更加重碱中毒而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碱中毒时,蛋白质结合钙的离解作用受到抑制,血清钙遂相应降低,可引起手足搐搦。由于低血钠、低血钾及低血钙的发生,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因此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抖动或抽搐,即“身 动”、“心下悸”或站立不稳,“振振欲擗地”的症状。当血容量下降,血压降至12KPa~10.5KPa以下时,则出现平卧时眩晕即“头眩”,不能站立的症状。这是中度以上重度缺盐性脱水的表现,但还不到严重休克的程度。这是真武汤的病理生理基础。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纠正,迁延***日,机体酸碱平衡失调及离子紊乱会进一步加重,特别是缺钾及碱中毒恶性循环得不到遏制,最终导致机体严重缺钾及低血容量加重,而出现虚烦,脉甚微眩晕等休克的表现。严重缺钾则引起肌肉无力及瘫痪,一般从下肢开始,特别是股四头肌,表现为站立不稳、无力。随着低钾的加重,躯干、上肢肌力也明显减弱,即“久而成痿”,如165条所述。
综上而知苓桂甘枣汤主治以大汗后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钾的离子紊乱为主,苓桂术甘汤则用于呕吐腹泻致低血容量,离子紊乱者而以低血容量为主,相当于中度失盐性脱水;真武汤证则用于大汗、呕吐、腹泻引起低血容量、离子紊乱并重且较上二证更严重者,为重芳缺盐性脱水,但还到严重休克的程度。
4、药物药理作用
茯苓、白术均有降血糖作用,血糖下降可反射性地引起消化机能增加,胃肠蠕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吸收功能增强。桂枝有兴奋循环系统,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共同作用可使胃肠道吸收功能增强,并将吸收入血液循环的各种特质包括水电解质加速运转和排泄。这是在古代没有输液技术的情况下,从消化道补充水电解质的治疗方法。甘草具有醛固酮作用可使水钠滞留于体内,并有升高血压,健胃等功能。另外,苓、桂、术有利尿镇静,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所以苓桂术甘汤具有从消化道内补充水电解质,增加循环功能,升高血压,镇静等作用,故此可以纠正因呕吐、腹泻而引起的中度失盐性失水,低血容量状态。
苓桂甘枣汤,是以大枣易白术。大枣含枣酸及大量环磷酸腺苷(CAMP)样活性物质,具有解瘙、镇静、健胃、利尿、旺盛血行,缓痛等作用。每100g可食部分含糖61.6g,钾524mg;15枚大枣可补充钾约300mg,另含钙、镁等,不仅补充了部分能量,且补充一定量的钾、钙、镁。其次,白术的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增加钠、钾的排出,而对于钠、钾的排出胜于对水的排出,因此,当低血钠、低血钾时去掉白术而换以含钾、钙丰富的大枣,对维持离子平衡有重要意义。第三,以大枣易白术后,则利尿作用,水电解质的吸收运转功能较苓桂术苷汤差,这符合苓桂术甘汤以低血容量为主要变化的病理机制。
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茯苓白术可促进消化道 对水电解质的吸收,附子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比桂枝强的多,生姜所含姜辣素有增强胃肠道血液循环作用,芍药亦有调节胃肠功能作用,因此真武汤比苓桂术甘汤对水电解质的吸收运转功能更强大。其二,附子、生姜是四逆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抗体克、强心等作用。在胃肠道功能改善的基础上,可使血容量迅速恢复并改善休克状态;三,附子具有许多重要功能,附子中的钙可提高血钙浓度,有利于改善肌肉痉挛状态。芍药附子甘草汤是治疗肌肉痉挛的方剂,今去甘草仍有改善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的作用。从越武汤的组成看,若加甘草一味,则附子生姜甘草为四逆汤,附子甘草芍药汤,且具有苓桂术甘汤之意。其作用应是三方药理作用之综合,今去甘草,按中医看法甘草有缓和作用,它可减少方剂的毒性及付作用,同时也可使方剂的药性缓和而持久,所以去甘草则会使三方的药力更强烈,更集中。综上可知真武汤具有:(1)改善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加速水电解质在体内的动转,也可将体内其它部位有“有害”水份吸收、运转、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2)增强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容量,抗休克作用;(3)调整神经—肌肉兴奋性,治疗肌肉痉挛。可用于中度以上失盐性失水引起的血容量下降,但不到严重休克程度(不信邙阳程度)而电镀妥质紊乱比较严重的病理状态,也可能包括某些酸碱平衡失调状态。
参考文献
1、成都中医学院。伤寒论释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59,61,69,113,61-62
2、伤寒论译释。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98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4-5-20 23: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伤寒论》中温阳化水法与水电解质紊乱
这个思路很有创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23qwedfg
|
2013-5-16 16: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及165条所述…久而成痿,是有机联系的、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过程,其病因是由汗吐下法运用不当,口渴饮水过多等所致。这一系列病变与某些水电解质紊乱的病因,病理机制是相通的。
天津冷却塔维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四大经典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