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医理论现代化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查看1511 | 回复1 | 2004-5-18 15: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勿庸置疑,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现在正在西医的冲击面前艰难挣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社会的,有历史的,但最主要的是中医内部的,那就是,中医理论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
    中医理论如何实现现代化呢?回顾一下上百年来中医界进行的各种探索实践,对我们不无启迪。
    到目前为止,中医界所探索过的和正在探索的路,主要有以下一些:
    a.回归典籍
    说好听点儿,这条路又叫正本清源,它主要认为中医的理论本来是正确无误的,只是现代人理解错了,所以只要正确地理解了古人的典籍,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飞龙戏评:一百多年了,专家们还没有找到古人的真谛,山还是那座山,云还是那片云,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只是不知道中医还有多少个100年让专家们去“理解”,也许50年不到,中医就没有人“理解”了。
    有首儿歌:小鸵鸟,真奇怪,奶奶叫他不理睬,脑袋埋进沙堆里,嘴里喊着我不在。
    b.衷中参西
    张锡纯们开始的探索,主张在保留古典中医理论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扩大中医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要把西医的一些研究结果套进中医理论的框框里。
    飞龙戏评:按说,这一条路上走的人不少,但是成果寥寥,数得出来的,有一个毒邪学说,另外在痰证的研究上也有些进展,其它就乏善可陈了,天时地利送来一个SARS,很多人大发高论,都说自己能掐会算,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中医到底为此学到了什么。
    继续在古典中医的框架下走?能走出困境吗?我不那么乐观,中医讲求思辨而不讲求实证的毛病,导致中医内部缺乏一个判断正误的客观标准,有了不同观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正确的观点无法脱颖而出,最后大家一块儿玩完。
    你说你公道,他说他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c.衷西参中
    主张废弃中医理论,保留中药和针灸等传统治疗方法,按西医的原则应用这些方法。
    飞龙戏评:这一条路上的人非常拥挤,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这条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条路上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有一点我很清楚,中医虽然一切对外根本不设防,但老外研究清楚了,你就得掏大把的银子买他的专利,每人给你面子。
    应该说,在针灸领域,这条路上确实摘了不少果子,针灸的神经机制研究如火如荼,穴位疗效与“病”之间的关系被重建(传统上疗效与“证”相对应),现在很多针灸师完全不辨证了。不再依托“证”的针灸理论我不知道会不会捅出漏子,只能祝愿病人们早日身体健康。
    在中药领域,事情就复杂一些,有些药现在已经变成西药的一部分,但另外一些药被证实按西药的药理根本无法理解,强行依病去用,统计结论就是:中药根本没用,或者有很强的副作用。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我的理解是:中医的历史足以证明中药有用,西医无法理解,证明客观上存在一种不同于西医药理的另外一种药理现象。
    想用西药药理研究中药?对有些药或许有用,但总体上看,很像那个南辕北辙的故事:那个人的设备越先进,他离目标就越远。
    d.中西结合
    其实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针对的对象都是人,因此从未来来看两者必然会合而为一,所以这条路上的人致力于吸收各自的优点,组织成新的医学体系。
    飞龙戏评:这条路的目标很可能没错,但是历史条件是不是很成熟我持否定态度。
    现在中西医结合的一般做法是:中西医混合使用,学生在学校里也是乱学一气。现在的中医课本中,西医的“病”对应中医哪些“证”罗列得清清楚楚,实际应用的时候由于辨证实在太麻烦而且学生心里没底,往往采用一种非常实用主义的做法:凡是能用西医治好的病统统用西医治疗,西医治不好的病再用中医治疗,实际上,中西医混合的直接后果是:中医变成了西医的一个分支,不是儿科、不是妇科、不是外科、不是内科,而是捡破烂科,专门负责捡漏,而且中医自己也声称,专治疑难杂症。
    有些人试图打破中西医混合的格局,采用别的方法把两者结合起来,典型的观点如祝世讷的系统论统一说,王不留行版主也是这样的观点。从未来看我认为这一派的观点很可能能够取得成功,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首先是西医理论很不完善,除了细胞学说以外,西医基本上都是一些观察结果的堆积,没有人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系统的理论,这部分工作谁来做?我看从分子角度根本就不可能为西医建立一个普适的理论,大家都忙着钻牛角尖呢,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发现,至少到目前还没见到脚步停下来的迹象,此时的任何一种理论都肯定不完善。可如果西医没有统一的理论,系统论如何把西医完整地容纳进来实在是个问题,最多只能吸收其中的若干领域的一些流行观点罢了;其次的毛病出在中医身上,古典中医的思维方式是以取象比类为主的类比推理,这种类比推理能不能容纳进系统论中是个问题,事实上,即使在科技界也没有把类比推理与系统论成功地统一起来的例子,而放弃类比推理的各种中医理论目前还都不成熟;其三,系统论真的要实用,必须配以大量的数学模型,现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离数学化还远着呢;其四,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都处于方案论证阶段,没有人提供过一种可行的、基于系统论的辨证/病的方法,甚至连指导临床的基本途径都没研究清楚。总之一句话:系统论很好,但现在实现不了,很可能50年之内都实现不了。
    还是多想想当年的“大跃进”吧。
    e.重整江山
    既然中医已经被历史证实具有科学性,那就把这科学性指给大家看,这条路上的人致力于把中医用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
    飞龙戏评:我就是这条道上的人,替自己胡吹两句大家别介意。
    目前我看到的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修正中医,打《医林改错》起,中医里的修正主义就没有停过,几乎所有的修正都是一个模式:吸收经典的一部分观点的同时否定经典的另外一部分观点,与衷中参西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些修正主义分子都不约而同地抛弃了传统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改用别的推理思维方式,与衷西参中的做法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修正主义分子都坚持辨“证”论治。比如有人把“证”理解为“症状的集合”,依此来指导临床实践,日本人就这么干,国内中药界也多持同样的观点;还有人借助统计学上的一些技巧,寻找辨证过程内在的规律,躲过“证”的本质这个难题,为辨证客观化铺平道路。有本书我推荐给大家,董明强写的《中医辨证新方法论》,这就是“修正主义”的一个典范作品。
    第二种做法嚷嚷的人多,真正在走路的并不多,这就是:重建中医。我算是其中走得最远的一个,在路上曾经和我做伴的还有王伽林、钱学森、张颖清、高维滨等许多人,其中许多人的研究不是专门为了中医,但被我拿了来。这条路很不好走,我的设想是,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它们的差异只是在诊断和治疗技术上,人体还是那个人体,所以它们的生理学基础是相同的,都立足在细胞学说上。与别人不一样的是,我实际上是通过对西医知识进行“修正”的方式来构建中医理论,我假定中医的“证”就是西医里“内环境的变化类型”,从而把西医的大量知识按照“证”的规律和特点纳入中医理论当中。哈哈哈哈,至少溪流答应了我,要是成功了他会陪我喝酒。
[/watermark]
王不留行 | 2004-5-23 15: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理论现代化路在何方


我也算是重整河山派,但走的路子和您不同,应该有相互交流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