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中医理论现代化路在何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医理论现代化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1511
|
1
|
2004-5-18 15: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勿庸置疑,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现在正在西医的冲击面前艰难挣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社会的,有历史的,但最主要的是中医内部的,那就是,中医理论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
中医理论如何实现现代化呢?回顾一下上百年来中医界进行的各种探索实践,对我们不无启迪。
到目前为止,中医界所探索过的和正在探索的路,主要有以下一些:
a.回归典籍
说好听点儿,这条路又叫正本清源,它主要认为中医的理论本来是正确无误的,只是现代人理解错了,所以只要正确地理解了古人的典籍,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飞龙戏评:一百多年了,专家们还没有找到古人的真谛,山还是那座山,云还是那片云,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只是不知道中医还有多少个100年让专家们去“理解”,也许50年不到,中医就没有人“理解”了。
有首儿歌:小鸵鸟,真奇怪,奶奶叫他不理睬,脑袋埋进沙堆里,嘴里喊着我不在。
b.衷中参西
张锡纯们开始的探索,主张在保留古典中医理论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扩大中医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要把西医的一些研究结果套进中医理论的框框里。
飞龙戏评:按说,这一条路上走的人不少,但是成果寥寥,数得出来的,有一个毒邪学说,另外在痰证的研究上也有些进展,其它就乏善可陈了,天时地利送来一个SARS,很多人大发高论,都说自己能掐会算,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中医到底为此学到了什么。
继续在古典中医的框架下走?能走出困境吗?我不那么乐观,中医讲求思辨而不讲求实证的毛病,导致中医内部缺乏一个判断正误的客观标准,有了不同观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正确的观点无法脱颖而出,最后大家一块儿玩完。
你说你公道,他说他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c.衷西参中
主张废弃中医理论,保留中药和针灸等传统治疗方法,按西医的原则应用这些方法。
飞龙戏评:这一条路上的人非常拥挤,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这条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条路上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有一点我很清楚,中医虽然一切对外根本不设防,但老外研究清楚了,你就得掏大把的银子买他的专利,每人给你面子。
应该说,在针灸领域,这条路上确实摘了不少果子,针灸的神经机制研究如火如荼,穴位疗效与“病”之间的关系被重建(传统上疗效与“证”相对应),现在很多针灸师完全不辨证了。不再依托“证”的针灸理论我不知道会不会捅出漏子,只能祝愿病人们早日身体健康。
在中药领域,事情就复杂一些,有些药现在已经变成西药的一部分,但另外一些药被证实按西药的药理根本无法理解,强行依病去用,统计结论就是:中药根本没用,或者有很强的副作用。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我的理解是:中医的历史足以证明中药有用,西医无法理解,证明客观上存在一种不同于西医药理的另外一种药理现象。
想用西药药理研究中药?对有些药或许有用,但总体上看,很像那个南辕北辙的故事:那个人的设备越先进,他离目标就越远。
d.中西结合
其实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针对的对象都是人,因此从未来来看两者必然会合而为一,所以这条路上的人致力于吸收各自的优点,组织成新的医学体系。
飞龙戏评:这条路的目标很可能没错,但是历史条件是不是很成熟我持否定态度。
现在中西医结合的一般做法是:中西医混合使用,学生在学校里也是乱学一气。现在的中医课本中,西医的“病”对应中医哪些“证”罗列得清清楚楚,实际应用的时候由于辨证实在太麻烦而且学生心里没底,往往采用一种非常实用主义的做法:凡是能用西医治好的病统统用西医治疗,西医治不好的病再用中医治疗,实际上,中西医混合的直接后果是:中医变成了西医的一个分支,不是儿科、不是妇科、不是外科、不是内科,而是捡破烂科,专门负责捡漏,而且中医自己也声称,专治疑难杂症。
有些人试图打破中西医混合的格局,采用别的方法把两者结合起来,典型的观点如祝世讷的系统论统一说,王不留行版主也是这样的观点。从未来看我认为这一派的观点很可能能够取得成功,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首先是西医理论很不完善,除了细胞学说以外,西医基本上都是一些观察结果的堆积,没有人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系统的理论,这部分工作谁来做?我看从分子角度根本就不可能为西医建立一个普适的理论,大家都忙着钻牛角尖呢,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发现,至少到目前还没见到脚步停下来的迹象,此时的任何一种理论都肯定不完善。可如果西医没有统一的理论,系统论如何把西医完整地容纳进来实在是个问题,最多只能吸收其中的若干领域的一些流行观点罢了;其次的毛病出在中医身上,古典中医的思维方式是以取象比类为主的类比推理,这种类比推理能不能容纳进系统论中是个问题,事实上,即使在科技界也没有把类比推理与系统论成功地统一起来的例子,而放弃类比推理的各种中医理论目前还都不成熟;其三,系统论真的要实用,必须配以大量的数学模型,现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离数学化还远着呢;其四,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都处于方案论证阶段,没有人提供过一种可行的、基于系统论的辨证/病的方法,甚至连指导临床的基本途径都没研究清楚。总之一句话:系统论很好,但现在实现不了,很可能50年之内都实现不了。
还是多想想当年的“大跃进”吧。
e.重整江山
既然中医已经被历史证实具有科学性,那就把这科学性指给大家看,这条路上的人致力于把中医用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
飞龙戏评:我就是这条道上的人,替自己胡吹两句大家别介意。
目前我看到的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修正中医,打《医林改错》起,中医里的修正主义就没有停过,几乎所有的修正都是一个模式:吸收经典的一部分观点的同时否定经典的另外一部分观点,与衷中参西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些修正主义分子都不约而同地抛弃了传统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改用别的推理思维方式,与衷西参中的做法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修正主义分子都坚持辨“证”论治。比如有人把“证”理解为“症状的集合”,依此来指导临床实践,日本人就这么干,国内中药界也多持同样的观点;还有人借助统计学上的一些技巧,寻找辨证过程内在的规律,躲过“证”的本质这个难题,为辨证客观化铺平道路。有本书我推荐给大家,董明强写的《中医辨证新方法论》,这就是“修正主义”的一个典范作品。
第二种做法嚷嚷的人多,真正在走路的并不多,这就是:重建中医。我算是其中走得最远的一个,在路上曾经和我做伴的还有王伽林、钱学森、张颖清、高维滨等许多人,其中许多人的研究不是专门为了中医,但被我拿了来。这条路很不好走,我的设想是,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它们的差异只是在诊断和治疗技术上,人体还是那个人体,所以它们的生理学基础是相同的,都立足在细胞学说上。与别人不一样的是,我实际上是通过对西医知识进行“修正”的方式来构建中医理论,我假定中医的“证”就是西医里“内环境的变化类型”,从而把西医的大量知识按照“证”的规律和特点纳入中医理论当中。哈哈哈哈,至少溪流答应了我,要是成功了他会陪我喝酒。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王不留行
|
2004-5-23 15: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理论现代化路在何方
我也算是重整河山派,但走的路子和您不同,应该有相互交流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