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复制链接]
2718
|
10
|
2004-5-27 1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我想把++中医的理论写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性文章,但由于内容比较多,只好把内容分段一部分一部分地写,有空就写一部分放在这里吧。
欢迎大家提意见,但请另外开贴讨论,因为我要续发,请不要在本贴下跟贴。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5-27 1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加加中医】之1前言
中医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为了抵抗疾病,中医界先辈们不屈不挠,努力用自己的才智寻找着解除疾病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用鲜血、生命和泪水换来的,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这样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伤寒论》里每一种治疗方法其实都是用这些尸体垒出来的,其实整个中医的发展都是这样来的,每次大疫流行过后,中医的文献都会激增。我们没有理由随意地放弃祖先们用生命换来的知识,那不但对不起列祖列宗们,也对不起我们自己――明明可以用中医来抵抗疾病,为什么非要让病人忍受折磨呢?
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中医的表述方式确实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规范,但中医的内涵已经经过了数千年医疗实践的检验,证实了它确实行之有效,是真理,既然是真理,那就是科学。
中医理论成型的年代,大体上在两三千年前,那时没有显微镜、没有B超、没有数学,中医先贤们在实践中发现某种治法可以治好某些人的病,他们想告诉别人这个事实,让别人也能共享这个知识,他们就必须找到“某些人”的共同特征,凡是符合这些特征的人都可以用这种治法。用穿的是红色衣服还是蓝色衣服来区分显然并不合适,但古人们并不知道哪些特征合适,哪些特征不合适,他们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三部九候的脉象、舌象、体型、面相等许多特征都曾经被古人用作确定治法的标识,现在中医用到的“四诊”就是过去古人长期摸索后确定下来的。
中医实践中很快就发现,治疗方法和某种单一的症状之间不能建立起对应关系,需要用症状的集合来与治法建立对应关系,这必然会导致疾病这个概念的出现,以及对疾病进行分类的技术。
中医在表述疾病分类极其规律时,采用了一种现代很多人看来非常落后的表述方式:天人合一的表述方法,阴阳(原指山的太阳照射面和背面)、水火风、五行(原本是天上的五颗行星,后来演化为自然界五类物质),还有君臣佐使等,这些概念都被用来表述中医的规律。很多人把天人合一当作中医的本质特征,我对此持有异议,我认为,中医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为什么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状这个问题,采用一套与人体有类似规律的系统来作为仿真系统来表述是个很好的选择,这个仿真系统就被选择为人体身边的自然系统,在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忽略了很多不能表述人体的那些“天”的规律,比如北斗七星、银河,现代发现的白矮星、黑洞等许多天文现象就没有出现在中医中。这种做法类似于算盘,在数鸭子的个数时你可以拿算盘来计数,但其实鸭子和算盘之间没有任何实质联系,算盘只是数鸭子时用到的一个仿真系统而已,中医中其实也就是把“天”当作了一个“算盘”,借助于这个仿真系统进行推理。
100多年前,西医进入中国,两种体系的医学不同的推理方式成为了冲突的焦点,西医直观的推理方式显然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导致指责中医不科学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如果去掉笼罩在中医身上的这层仿真系统,中医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中医生们对人体疾病规律的总结,指责这层仿真系统的同时把这些规律也一块儿否定掉,那不是科学的态度。
中医到底指出了哪些规律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可以用“证”对疾病进行分类,中医的诊断、治疗技术都是围绕着“证”进行。中医是一门依“证”诊治的一门医学。
我在翻看印度吠陀医学的书籍时,看到吠陀医学其实和西医一样是属于依病诊治的医学,这种依“病”诊治的医学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解剖学很发达,当疾病发生时,医生们主要关注的不是疾病所引起的各种症状,而是疾病发生的部位,说白了,就是关心病灶,医生们假定,如果病灶消除了,疾病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印度历史上是个多神论的国家,在最古老的宗教中认为人体由很多个神共同管理,鼻子由管鼻子的神掌管,手由管手的神掌管,等等,人体的疾病被认为是这些神中有些神失职所致,吠陀医学就反映出这个特征。西医虽然采用原子论的说法,取消了神这个概念,但本质思想没变,都认为身体的病变一定能还原为局部的病变。
不可否认,基于原子论的依病诊治医学现在已经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其中的代表医学就是现在的西医,这种思想和西方科学研究的思路非常合拍,西医日新月异,得力于现代科技不少。
长期以来,很多人致力于证明西医和中医是同一套医学的新旧两个版本,废医存药、中西结合等等很多研究方向纷纷粉墨登场,结果如何呢?废医存药的探索大多以失败告终,已经证实大多数中药在体外杀菌功能很弱或根本不具有杀菌功能,提示中药的药理与西药并不相同,如果强行按西医的药理开中药方,统计结果无法证明中药的有效性;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是学生们无法正确地掌握中医的医疗规律,老中医们普遍抱怨中西医结合的学生实际上是中医的掘墓人。
我不打算再沿着“中西医结合”的路子前进,我认为依“证”诊治的医学与依“病”诊治的医学在诊治规律上截然不同,两者在“诊治规律”这个层次上没有统一的可能性,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诊治方法,但诊法与治法不能张冠李戴。
那么“证”是什么呢?即使在中医内部,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我认为,中医的“证”就是现代生理学中的“内环境的变化类型”,从这个观点出发,依“证”诊治的医学就是“纠正人体内环境偏差的医学”,对比以“消除病灶”为特征的依病诊治医学,可以看出依“证”诊治的医学更强调全身性。
虽然依证诊治和依病诊治在诊治规律上无法统一起来,但绝不是说依证诊治的医学不能用现代生理学的知识表述出来,我想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用现代生理学知识表述出来一门依证诊治的医学体系,我管她叫做加加中医,记做++中医也行,她是现代中医理论的代表之一,而原来传统的中医体系,我管她叫古典中医。
++中医实际上脱胎于古典中医,她继承了古典中医的许多知识,比如穴位、经络、藏器、腑器、寒热、虚实等等,我更倾向于把她看作是中医的一个流派,但她的理论建立在细胞学说的基础上,抛弃了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她的任何命题都具有实证性,你可以用实验去证实或证否它,这注定了她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她内在的科学性根本不用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5-27 19: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加加中医】之2流的概念
在现代生理学中,人体被划分为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4个层次,在系统层次,人体由9大系统组成: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系统,每个系统都下属若干个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而所有的组织最终都是由一个个的细胞组成。
毫无疑问,这种分解方式完全是根据解剖学的要求而来,在表述人体的基本解剖学概念时,这种分类方法非常得心应手。
但这也是一个有缺陷的分类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人体不仅仅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还都必须生存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中,这种方法忽略了内环境的分类,导致其分类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规律。
很多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感冒的时候,人体病灶是在上呼吸道,可是鼻子在流清鼻涕,额部发热,精神委靡不振,难道鼻子、额部也发病了吗?没有,其实除了上呼吸道其它部位一切正常,其它部位出现异常的症状,不是由于这些部位出现了病变,而是这些细胞处于一种异常的内环境条件中,原因是病灶引起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内环境是个具有全身性的影响因素,它进一步影响其它健康部位,导致健康部位也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异常现象,注意,此时健康部位的功能依然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该部位所处的内环境,症状是正常的部位对不正常的内环境作出的反应。
用计算机作为对比也许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计算机由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正常计算机就一定可以正常工作吗?没那回事,如果没有软件支持,这些硬件的组合只是一堆垃圾而已。计算机正常工作必须有三个正常才行,第一当然是硬件必须正常,第二软件必须正常,第三对计算机的操作必须正常,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正常,都会导致计算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有生物体都一样,任何生物体都必须结构完整才能保证所有的功能都能实现,可以把它理解为生物体的硬件正常要求;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完成,细胞内部包含着所有的软件,如果软件异常就会导致有些功能在特定场合无法完成;除此而外,细胞所处的环境――生物体的内环境――也必须正常,因为细胞必须从内环境中获得物质和信息,如果内环境出现差错,同样会导致细胞不能正确地完成生理活动。
所以,要确保人体的生理活动正常,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人体的解剖结构、内环境的结构以及细胞内的软件结构,这三种结构都正常时才能说人体是正常的,用可靠性领域的术语来表述,就是:人体这个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是这三种结构的串联模型。单一考虑人体的结构结构显然并不完备。
内环境有结构吗?
有,内环境有很多种类型,这些类型就是内环境的结构。
我习惯于采用“流”这个概念对内环境进行划分。细胞所需的人体内环境条件需要很多个器官分别加以保障,比如说营养物质的供应,营养物质是食物经过消化系统转化来的,但消化系统不能独吞全部营养物质,需要辗转运输,供给人体所有的活细胞,呼吸也是如此,事实上这是个普遍现象,单独的某个器官不能独享某类物质或信息,需要与其它部位共享,这些共享的物质或信息就是细胞所接触的内环境。显然内环境中的物质和信息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流动”的,用“流”这个字眼来描述其构成恰如其分。
那么“流”是如何保证每个细胞都能获得适当的内环境呢?
一定有一些全身性的结构,这些结构能够与每个细胞相连接,“流”只要在这个结构上运行就能保证每个细胞获得适当的物质和信息。这个结构确实存在,那就是系统全息胚。
全息胚这个概念是张颖清教授最早使用的,他发现人手的第二掌骨侧有一组穴位,穴位的疗效与人体有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发现了穴位全息律,在解释穴位全息律的时候他引入全息胚。
全息胚具有这样的特征:只要某种结构在某种功能上与人体有一一对应关系,该结构就是个全息胚,这个“功能”可以是“疗效”,也可以是“遗传信息”,或者别的功能也行,只要能够与人体有确切的“一一对应”关系。
我这里所提到的系统全息胚的概念是++中医所特有的,张教授的全息胚学说里并没有这部分内容。在++中医理论中,系统全息胚有5个:神经全息胚、动脉全息胚、静脉全息胚、经焦全息胚和基位全息胚。
神经全息胚包括所有的外周神经。
动脉全息胚包括所有的动脉血管。
静脉全息胚包括所有的静脉血管。
经焦全息胚包括人体所有的组织液,它来源于古典中医经络和三焦这个名称。
上述四个全息胚合称配位全息胚。
基位全息胚是指身体中除去上述配位全息胚以后剩余的部分,可以把它理解为纯粹由细胞组成的一个全息胚。
人体就是由这五个系统全息胚交叉重叠而成,每个全息胚在空间上都和身体能够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必须保证基位全息胚的每个细胞都能处于合适的内环境条件,这种内环境由“流”来保障,经过配位全息胚来传递信息和物质的流,我称之为“正规流”,不通过配位全息胚来传递信息和物质的流,我称之为“非正规流”,典型的例子就是反射弧,它能实现两点之间的信息流传输,但只有很少的部位有反射弧连接,不具有全身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6-2 15: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加加中医】之3经络现象
信息或物质在外周神经和血管中“流动”,大家比较好理解,信息或物质能在组织液中“流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古典中医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经络。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认识到了经络的很多规律。
对经络的探索从对经络实体的寻找开始。自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都对经络的实体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六十年代初,朝鲜一名叫金凤汉的学者声称发现了经络的实体解剖结构,并称这种结构为“凤汉小体”,但经各国科学家检验,证明这只是一场骗局,金凤汉被迫自杀。各国研究人员动用了所拥有的各种研究设备,至今均未找到类似神经、血管那样的经络实体结构,因此可以确认,在细胞层次以上不可能存在经络的实体结构,但在细胞以下层次的研究中,看法尚有分歧。
虽然经络的实体结构没有找到,但经络的各种效应却可以观察到,主要有以下一些:
a.实验发现,当针刺人体的各部位时,会引起异常的感觉,如酸、麻、蚁走等感觉,这些感觉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扩散,有时候这些线路与传统经络线很接近,这种现象被称为循经感传现象。循经感传现象已被证实是人体普遍存在的现象,用声、电、热、光等物理检查,证实感传线路是客观存在的。感传线路已经被证实与神经、血管、淋巴管的线路无关。
b.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发现同位素会循经迁移,迁移速度与感传速度相近。
c.采用多种方法对皮肤各部位电阻进行测试,证实皮肤上有很多低电阻点,这些低电阻点的分布基本循经;
d.对皮肤病的观察表明,有些皮肤病会循经分布,有先天性循经皮肤病,也有后天性循经皮肤病,很直观地证明了经络的存在。
由此分析,虽然经络的实体结构不存在,但经络现象却是一种客观事实。
在经络的各种效应中,循经感传被研究的最为深入,因而我把这部分内容重点介绍给大家。
资料表明,不论性别、年龄、职业、种族、国籍均观察到经络感传现象,隐性或显性感传率在90%以上,证明感传在人群中具有普遍性。
如果用针刺引发感传,一般会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会沿着一定的线路前进,运用“烧火山”手法能产生热感或热胀感等感觉,运用“透天凉”手法能产生凉感或凉水流动的感觉,磁感传主要为凉热麻胀感,艾灸主要为温热感或蚁行感,电脉冲多产生麻感、触电感等,穴位注射多为酸胀感、压迫感等。
感传时可以观察到低频声发射信号,对动物的声发射测试也证实这一点。这种声发射信号在人体中的传导速度很慢,与正常的声波传导有很大的差异。
感传时,用肌电图能记录到明显的肌肉放电现象,感传线周围则无此现象。
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感传时,发现近一半的感传会伴随着局部皮温升高现象。
另外,对同位素和磁特性的研究,发现在针刺点也有明显异常。
感传线路一般是一个带状分布,宽度一般为0.5~1厘米,但不同的人有一定差异,有时最宽可达10厘米以上。
感传的方向可以是单向的,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多个方向同时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循经感传速度均较慢,在每秒几毫米到几十厘米,感传方向与感传速度之间没有关系。
从皮肤、皮下、肌肉到内脏,各层组织均可出现感传。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感传的线路,如刺激点的部位高低、针尖的深度、针尖的方向、病灶、外伤等等,甚至同样条件、重复刺激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感传线路在四肢部多与传统经络线一致,但在胸腹部及头部差异很大,感传途径主要有如下规律:
a.左右对称性
如果在身体左边某部位引起感传,与在右边同样部位引起感传,其感传途径很多情况下呈镜像对称。
b.超体节性
感传线路不局限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在一个肢体上往返传导,也可以在全身往返传导;可以直线传导,也可以折回传导;可以有分支,也可以直接传导,甚至可以穿透身体到另外一侧传导。
c.一点通多经与一经通多点
对同一个点进行刺激,有时会同时引起多条经络线上出现感传;进行多次刺激,感传线路也往往不是固定的,往往会走到不同的经络线上。
有时刺激不同的穴位,感传信号都会走到同一条经络上,奇怪的是,这些穴位原本不在这条经络线上。
d.趋病性
有时候,感传线路会趋向病灶,在很多地方引起的感传,最后都以病灶部位为终点。
e.脑感感传
这个现象最不可思议,当受试者是截肢患者时,感传信号有可能会传到那个已经截去的肢体上,这个肢体可以是手臂,也可以是腿,该现象的出现与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截肢后时间长短无关,但先天性缺肢者未发现有此现象。这个现象至今找不到合适的理论解释。
总而言之,对感传线路的统计表明,感传的线路并不固定,也没有一定之规。
如何合理地解释这些实验事实呢?用古人的话来解释经络还是用事实来解释经络呢?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完全从事实出发,要打破中医的条条框框,也要打破西医的条条框框,这样才能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首先,如果认为感传线路就是经络线路的话,那么经络的实体结构根本不可能存在,原因很简单,感传线路并不固定,会不断地发生改变,如果有实体结构,这个实体结构应当不断地在身体中移来移去才行,这可能吗?
没有实体结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感传现象呢?要理解这个问题一定要打破一个条条框框,那就是信号传输一定要沿着一个实体上的管道才行,这是偏见。自然界中没有管道也能实现定向传输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烧开水,水烧开后会从锅的正中间冒起,然后从四周沉下,水流形成一个循环圈,如果滴入一滴墨水,就会看到其轨迹是个环状,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被叫做自组织现象。我认为,感传就是一个自组织现象,它是由细胞的行为导致组织液定向流动形成的一种自组织现象,并不依赖实体结构。从实验中可以判断出,在感传线路上有物质运输现象,一些病毒也可以循此线路运输,因而感传线路可以理解为以定向流动的组织液为载体的物质运输渠道。
在++中医里,感传线路就被定义为经络。至于古典中医的经络到底是什么,随她怎么说好了。
在激发感传信号时,都是在体表上的某个部位进行刺激,大多数情况下,感传信号也是沿着体表运动,偶尔会观察到信号传到体内的情形,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内脏里有没有经络?我认为,任何一个器官表面及其内部,都会有经络现象。我把皮肤系统的经络称作外经络,把其他器官的经络称作内经络,也叫做三焦。
这样定义的三焦的概念,和古典中医中三焦的概念有很多类同的地方,它们至少都是指水谷的通道。
由于经络现象的存在,信息或物质可以通过组织液进行传输,这表明,由人体内组织液组成的经焦全息胚具备传输信息或物质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6-5 08: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发3幅循经病变的照片,由于没有扫描仪,用手上一台很烂的数码相机翻拍的,效果较差。以后找到合适的扫描仪再更换这些图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6-5 0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第二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6-5 0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第三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6-5 0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这是同位素跟踪试验中同位素循经运行轨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会联想的风
|
2004-6-5 22: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看来飞龙斑竹的研究很深入,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jryymk
|
2004-12-13 14: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现代中医理论之一--加加中医理论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