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中医内邪学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医内邪学说
[复制链接]
1712
|
2
|
2004-8-20 10: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翻开中医书,总是能看到“寒邪”、“热邪”、“风邪”这些透着邪门的名词,这些“内邪”都是怎么回事呢?好,我现在从现代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给大家一个解释。
我这里所说的现代中医理论叫加加中医,记做++中医也无不可,不过虽然也冠以“中医”的名号,而且事实上她也吸收了古典中医的很多内容,但她的整个理论体系和古典中医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看到我引入一大堆闻所未闻的术语,可千万别拍着桌子大叫“邪门”。
这第一个新鲜术语就是“应力”,这个术语原本是另外一门医学――可靠性工程中的一个概念,我把它挪到这里来,算是中医跨学科发展的一项成果吧。在++中医里,一切能够影响人体生理活动的因素统统都叫应力。食物是应力,氧气是应力,电是应力,古典中医里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那也是应力。除了这些直接应力――我管人体外部的应力叫做直接应力――以外,细胞还会产生很多应力,比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等,这种应力我管它叫感应应力。
有“应力”自然就会有“应变”,我把细胞对应力所产生的所有反应统统都叫“应变”,而且认定所有的应变一定都是某个或某些应力影响了细胞的生理活动所导致。我把直接应力和感应应力所产生的应变都叫做感应应变,不过有时候细胞的应变是由于细胞内部的某种原因产生的,我把这种应变叫做附加应变,同时认为导致附加应变出现的应力――这种应力来自细胞内部――是内在应力。
没有被这些新鲜术语绕花眼吧?
我引入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可不是为了把中医变成可靠性工程的一个分支,那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人体内环境,我认为,中医的“证”就是生理学中所说的人体内环境的变化类型,所以我在研究++中医中,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人体内环境的规律,应力和应变是我研究人体内环境时用到的基本概念。以后如果大家看到我写++中医的文章,恐怕会经常和应力和应变打交道了,因为研究内环境就是研究应力和应变的规律。
人体中有很多细胞可以和直接应力打交道,这些细胞都位于人体的表面,或某个空腔的表面,象皮肤、耳道表面、消化道表面、口腔表面等的细胞,看过我的“人体物质流的归经理论”那个帖子的网友可能还记得,我把这些细胞叫做腑器,在那篇帖子里,我研究了外界的物质如何通过腑器、藏器、经面实现物质的归经,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在对物质流的研究中,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那就是外界的物质在经过腑器以后,变成了人体内的物质才能触发物质流,才能归经。外界的物质自然就是一种直接应力了,经过腑器处理后的人体内物质是感应应力,因而这个现象实际上是说,直接应力只有转化为感应应力,才能被人体所调控、处理。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在物质流这个场合,这个现象我管它叫做应力内化现象。
在古典中医中,六淫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病因,但风、寒、暑、湿、燥、火其实只是自然界的一些正常现象,六淫只有转化为内风、内寒、内热、内湿、内燥和内火才能成为病因,因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个应力内化现象。如果自然界的风、寒不能影响人体,那就应该由诗人去赞美它们,中医生们大可不必去理会。
外界的因素转化为“内邪”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它必须实现应力内化。这是一条规律。
仅有应力内化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食物也能出现应力内化,转化为各种营养物质供给身体,怎么没见有人把它们也叫做“内邪”呢?
所以说“内邪”必然有它邪门的地方才对。
在正常情况下,应力作用于细胞,会引起细胞出现应变,但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应力过大了、细胞损伤了,细胞就不仅仅会出现正常的感应应变,还会出现附加应变,这个附加应变通常是由于细胞内部的内在应力试图纠正生理活动中的错误所产生的,在人体发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胞额外地分泌很多物质,吸引白细胞前来,并引起人体发热,这个过程就可以理解为细胞出现了附加应变。在另外一些场合,也能观察到这种附加应变,比如细胞受损,会引起局部再生能力的增强,显然是附加应变引起来的。这种附加应变的出现,基本上都出现在细胞的生理活动遇到了某种障碍,细胞在努力清除障碍所致,因而附加应变不是一种平衡态,而是细胞生理活动远离平衡时出现的现象。
因而,外界的因素转化为“内邪”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它能引起细胞出现附加应变。
那么“内邪”有哪些呢?哈哈哈哈,如果西医来研究,一定会冠状病毒、球形病毒、杆状病毒、左一个细菌、右一个细菌那么去研究,我可不想被累死,所以我找一个偷懒的办法。
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了一套结构叫神经系统,这套结构非常灵敏,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它都能感觉到,神奇的是,它不仅仅能感觉到外界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应力,体内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应力它也照样能感觉到,最简单的办法,它把对体内应力的感觉类同于对体外应力的感觉去处理,也够懒的。
得病发烧的时候,有的人会觉得浑身发冷,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他中了“寒邪”,或者叫伤寒吧,有的人则会觉得浑身发热,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他中了“热邪”,或者叫“温病”,神经系统对寒热非常敏感,所以最容易区分开,其实其他“内邪”也都可以照此办理,都可以用神经系统的感觉来甄别。用人体自身的检测仪器去甄别“邪气”,经济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有件事需要说清楚,造成“寒邪”的原因,不能理解为着了凉,着凉可能确实会引起“寒邪”,但可以有很多种因素引起寒邪,比如有些病毒引起的寒邪、吃错药引起的寒邪等等。所以不能见到寒邪就认定一定是曾经着过凉,什么“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种没法证实也没法证否的事,我一贯敬而远之。有些内邪,比如湿邪,如果病人所得的病其症状与其他人长期在潮湿环境下的病症一致,可以合理推定这是湿邪作祟,但不能认定此人一定曾经在很潮湿的环境生活过。判断邪气的属性,归根结底,要根据神经系统对病灶处细胞群所产生应变的感觉来判定。
我把几千年前的内邪学说和现代生理学的细胞学说糅合到一块儿,大家感觉如何?反正我认为,现代生理学既是西医的基础,也是中医的基础,中医要现代化,必须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现代生理学的基础上,但我们不能削足适履,中医在历史的长河中摸索出了许多人体规律,其中许多规律西医还没有认识到,我们要客观地承认这也是一个事实,因而发展中医,既要吸收现代科学的实践结果,也要吸收古人在中医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这才是正确的路线。
参考文献:
1《一种新的中医理论框架》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170&show=150
2《气功理论》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174&show=275
3《疾病的分类》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843
4《走下神坛的经络》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955&show=150
5《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972&show=75
6《人体针灸效应》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129&show=0
7《药物的使用》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103&show=25
8《人体营养物质流》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147&show=100
9《人体物质流的归经理论》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262&show=25
10《中医的寒热》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287&show=25
11《中药疗效的秘密》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1&topic=14&show=0
12《加加中医理论的基本结构》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1&topic=34&show=25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dbwqmqdf
|
2014-4-21 05: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撸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vsha2110
|
2014-4-21 05: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