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吴欢论中医

[复制链接]
查看2907 | 回复7 | 2004-10-6 2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欢论中医
    吴欢论中医这个题目奇怪,没听说什么时候吴欢进了医道。其实诸公忘了,我是“鬼才”,既称为“鬼”,总是可以上天入地,无孔不入。纵不能呼风唤雨,也还会捕风捉影;纵不能腾云驾雾,也还会云山(煽)雾罩(诏)。既然是三坟五典看得,驴唇马嘴吹得,生旦末丑扮得,泼墨涂鸦玩得,又何以不能试他几手望闻问切?更何况古人云:“秀才学医,如笼抓鸡”。若然说如鹰逮兔,我没有雄羽健翅、利爪锐喙,不敢贸然领命;若然说瓮中捉鳖,懵懵懂懂伸进手去,那些缩头缩脑的“王八蛋”之流,真张开嘴,咬住指头不撒嘴,还真是痛彻心肺。看来还是老祖宗聪明,偏说是如笼抓鸡,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也露一小手,招惹得我这个穷书生也跃跃欲试。
    您别说,还真让我试着了,中医与中华文学、书画、戏曲,乃至于武术、功法,千丝万缕,融会贯通。有“无中生有”、“道法自然”的哲理,也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领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有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从容,也有“大刀阔斧,七擒八纵”的果断,当然也就不缺“忧谗畏己”的愁闷和“把酒临风”的潇洒了。难怪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既非良相,也非良医,侃医不惧,行医也敢,哪位朋友想试一下我的手段,肯定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不过吃错了药,可别怨我。  
中医是中医
    中医是什么,这还用问吗?中医是中医,中医是中国之医,中华之医。“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中医虽曾渡海扶桑,称为“汉医”,东传高丽,冠之“韩医”,但追根溯源,世人皆知,概出中国。日本汉医自明治维新,为德医取代,致使汉医奄奄一息,至今只留空壳,很难东山再起。而韩医却于数百年前即挑战中国,激发当时君王下令修典,以不输外人。如今韩医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来华获中医文凭者,回韩竟不能取得行医执照。我本打算理论一番,后一位朋友自韩归来,经她介绍,方知韩国传统继承得法,韩医自强,后继有人,倒想奉劝国内诸公见贤思齐了。
    我看中医的悲哀,在于不知中医为何物。要知道中医是中医,并非易事。人生识字糊涂始,糊涂到中西莫辨的竟不乏其人。一台戏,生旦净末丑,即使反串几段,也可赏心悦目,荡气回肠。一首歌,随他男高女低,抑扬顿挫,亦能高山流水,绕梁三日。但若京剧改唱流行曲调,梆子换上芭蕾行头,头戴乌纱帽,身穿“不拉机”,二胡三弦配上“我的太阳”,恐怕未必催人喷饭,却一定令人齿冷。
    中医在中国,历史久远,最早文字记载,距今四千多年(一说七千多年)。初起为“巫”,此巫非装神弄鬼跳大神之巫,乃当时之高级知识分子,上管治国大策,下管祛病除灾。医逐渐从中分化出来。孩子总是母亲骨血,中医从诞生那天起,即与人文哲学密不可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综合思辨,幻化无穷,形成中医根本大法。我敢说,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一门自然科学象中医这样与人文科学溶为一体。
    恕我直言,如今西方对中医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知半解,认可的多是针灸按摩。当年一个针刺麻醉,就令世人瞠目,殊不知针灸乃中医一技而已;外人来华,推拿按摩,解乏消魂,颇令游人沉醉,殊不知按摩亦中医一技而已。真正全部的中医,如参天大树,根深叶茂,锦簇花团,蔽日遮天。
    所以我说,中医是中医,这不是废话,而是至理名言、吴欢语录。
中医不看病
    中医不看病,这不是我吴欢说的,是老祖宗说的。
    老祖宗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奉告诸君安神定志,切莫胡思乱想,则疾病无门可入。这哪里是在看病,分明是在说教。
    老祖宗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库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于阴阳。”是用一把尺子量天、量地、量人类。“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从分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入手,求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哪里是在看病,分明是在推理。
    老祖宗说:“上工治未病”,高明医生治没病之人。没病找病,岂不神经?不知就里者不以为然。“蝼蚁之穴溃千丈之堤,一指之疾丧数尺之躯”,见微知著,防患未然,这在商场、战场已耳熟能详。把它用在人身上,哪里是在看病,分明是在讲经。
    若论今人治病,要杀毒灭菌、化脂防栓、消炎祛肿、调压降糖。然中医所用之药,没有一味是针对其毒、其菌、其病。真正中医,只在调理。大自然“风寒暑湿燥火”循环往复,是一个运动的大圈子;人类社会“喜怒忧思悲恐惊”变幻无常,又是一个运动的大圈子;人的机体“心肝脾肺肾”相生相克,还是一个运动的大圈子。三个大圈子交互转起来,肯定我是晕头转向了,而高明中医却从中找出不和之点,小施手段,促其调整,令其和谐,则健康应手而来。严格说来,这也非看病,乃从天地而看“人”也。
    老祖宗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重在调配口味,不在营养分析。中医用药也如烹小鲜,以中药“升降沉浮”之四气、“酸苦甘辛咸”之五味,调整天地人之和谐,借万物之偏气,调补万物之灵--得天地之全气者--人的亢胜或不足。真真是出神入化,妙不可言。
    在这样的中医面前,不管大病、小病、缓病、急病,乃至癌症、偏瘫、艾滋、吸毒,只要未到“阴阳绝离”的地步,都有望药到病除,起死回生。这不是吹牛,而是事实,编是编不出来的。
    中医不看病而病愈,这是我的结论,不知行家里手以为当否?
中医太可怜
    “秀才学医,如笼抓鸡”,把我骗得好苦,且不说鸡越抓越少,就连抓鸡的秀才也所剩无几。其源概出于中医太可怜。
    你说寒窗苦读吧,皓首穷经,一辈子混不成名医的也真不少;你说冰雪聪明吧,若是自作聪明、投机取巧,也没有学成的希望;更不用说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心浮气躁、弄虚作假者流。好不容易学成,即便有妙手回春之术,也难免被冠以“封建迷信”、“不科学”、“不现代”的美名。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连个穿红袄的名分也挣不来。更别说挣钱了,看中医的诊费,还不如进动物园看猴子的门票(我这里决没有中医是猴子的意思,因为对医生的不尊,就是无视自己的生命)。
    你说用药如用兵,熟读兵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偏偏将松兵疲,所用之药,种非产地、采不应时、炮制无人、储运欠安,即使精心处方,已是大打折扣。更有西方神圣,虽则一窍不通,也要假充内行,不说自己无能,反怨中药有毒。做个中医,还要代人受过。
    你说中医灿烂辉煌,实则乃“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大有凿壁偷光之嫌。中医开业要靠西医,中医资格要考西医,好不容易办个中医医院,还要请西医当家。毛泽东说“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可惜庙里少和尚,多是神甫说了算。
    中医的可怜还不仅于此,老祖宗还要雪上加霜,立下严规,孙思邈老先生板起面孔,严肃告戒:“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悽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么一来,钱也挣不着,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成,还要冒险玩命,否则就是违规。一旦违规,不要说做医不成,连做人也不配,只配做贼,还是巨贼! 中医太可怜,可怜天下中医心!
恒可昌 | 2004-10-9 21: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飞龙戏水兄所说极是,我对中医的担忧何尝不是你所谓?
更敬重兄之文采
飞龙戏水 | 2004-10-9 21: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弄错了,这是转贴,我也不知吴欢为何须人也,只是认为他说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话,就转贴到这里。
糖糖 | 2004-12-13 1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2/13 11:21am 第 7 次编辑]

  此帖作者:您毕竟不是病人,对病人的苦痛与愿望,您没有深刻的体会!《大医精诚》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作者是个医生,可是它的内容,反应了很多的病人的心境与愿望!在此说说如下:医学毕竟与一般的职业不一样,病人也不是一般的消费者,医生治疗病人的举止,就含有道德的色彩,而且医术能救人,也能杀人,病人也跟一般的消费者,心境截然是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不强调医德?没错,医生为治疗病人,下了很多的功夫,收费是理所当然!可是,如果为医者,在选择为医之前,不去了解为医的这种性质,不注重对病人的慈悲心的涵养,只是藉病人的苦痛,视为自己致富的凭借!如此的医生,实为病人之巨贼!你一心将医,视为成名逐财的凭借,漠视于病人的苦痛,实为病人之巨贼!病人能做的事情,很简单:「经济抵制!」
糖糖 | 2004-12-13 11: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2/05 09:21pm 第 3 次编辑]

  沒有!
lalalawang | 2005-4-11 19: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拜读
fxs323 | 2005-6-5 12: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我们都想做大医,可是也得吃饭。西医的各种化验、检查、包括开药都有提成。中医
有什么?比如用经方,效果确实好,可一服药,连十元钱都不到,中医是否都得饿死!
钱塘医派 | 2005-10-15 11: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吴欢论中医

同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