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复制链接]
1824
|
6
|
2006-5-30 21: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飞龙戏水在 2006/05/30 10:15pm 第 3 次编辑]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我实在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带有偏见的争论中,我是科研人员,深知科研和政治有很大的差别,在科学界没有敌我,只有对错,即使敌人提出来的观点,只要是对的,那也得接受。但在对中医的各种争论中,各种政治狂热远远超过了对于真理的探索,很多人只能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证据,看不见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这是典型的政治手法,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张功耀先生转过来了一篇否定中医中药疗效的帖子,这个帖子的观点我就不全面反驳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嘛,但这篇文章里有很多歪曲事实的地方,我就很难忍受了,我就用夹叙的方式来具体地让大家看看他哪些地方歪曲了事实,局部剖析一下一些观点的错误:
(一) 最经典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西医,都是靠中医治病的,怎么能说没有效果呢?”
这个说法我是不敢苟同的,我反问一下:1.在没有中医之前,中国人还是靠跳大神的巫师治病的,难道巫术也“怎么能说没有效果呢?”[color=#FF0000][巫术当然有效果了,巫术的心理暗示效果是客观存在。但是巫术的疗效不高,这才发展出了中医。]2.中国人在靠中医治病的同时,也拜观音菩萨,也吃香灰,菩萨、香灰应用的机会可能比中医药还多,“怎么能说没有效果呢?”3.人类有很长历史都是出门骑骡子、上街靠人抬(轿)的,现在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火箭,你还坚说驴子很好,比汽车好。那么你出门究竟是骑驴子、坐轿子还是打票搭车呢?[color=#FF0000][我不否认中医现在是落后了,但落后和有没有疗效有必然的关系吗?我上班用两条腿走路,虽然这种方式已经存在了上万年,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移动方式,但它很有效,从来没误过我的事。在较短的运动区间内,我很满意这种落后的移动方式。]当然了,捏着砖头的朋友会争辩说,驴子几千年并没有进化为烧汽油的动物,但中医几千年来难道没有进步、仍然是原来哪个水平么?对不起了,问题就在这里。西方的医学与中国的中医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西方医学始于希波克拉底,实际上希氏当时的那套东西(除了他对医德方面的阐述外)现在早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因为西方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断与当时的自然科学相互借鉴和印证,发现有违科学的地方马上就改过来。也就是说它不断地用新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改了几千年,始终与当时的科学水平同步发展(如显微镜的发明立即被用在检查微生物上,X射线的发现立即用在人体的检查上,等等),并体现了当代科学的最高水平,最终形成了现今的现代医学。中医就不同了,它到现在还是靠老祖宗的那几本书过日子,看什么病都靠那几百字、几千字的经典著作,翻来覆去炒那几篇老皇历。遇到老中医之间互相不服,也只是在那几本经典里找“根据”来压别人,从来不敢、也不肯越出祖宗的雷池一步[color=#FF0000][在网上查一查我写的帖子就知道了,这肯定是胡说八道,我很想知道++中医的内容到底是哪一个祖宗告诉我的,能告诉我吗?]。所以到现在还停留在金木水火土,“心主神明,思之官”的水平上,和现代科学相隔了十万八千里。顺便说一句,科学和艺术不同。艺术可以有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很优秀,各有所长。但科学是不断前进的,它可不是绍兴老酒,不会愈陈愈香。[color=#FF0000][我同意最后这句话,我认为科学是以事实为准绳的,和陈不陈没关系。]
(二)不少人很真诚地说,“我上次得了感冒(或别的病),吃了三、四天中药,就好了。”也有人说得神一点,“某人的病看了许多西医都没用,后来还是几副中药吃好了。”
我相信讲这话的人没有撒谎,他就是这么感觉的。但是问题不那么简单:
1. 他得的确实是感冒,吃了些中药后,病好了。(他不妨试试喝一包香灰,熬上三四天,感冒也会好的)但是病好了和他吃的中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没有。A.感冒是自愈性疾病,你不吃药,三、四天它也会好的。怎么证明那付中药起了作用呢?B.也许你平时多数吃大米饭,这次生病就了下了碗面条。我要是说你的感冒就是那碗面条治好的,行吗?C.很不敬,我也可以说,你吃了中药,四天就痊愈了。但如果你不吃那中药,只要三天就可以痊愈。你能证明我说错了吗?[color=#FF0000][这已经是诡辩了,如果中药只有这一个人吃过,感冒是不是药物的效果的确很难判断,可是如果这个药物在数千年中以百万计的病例中,总是能治好感冒,这种药物当然有效。]
2.他患的实际上不是感冒,只是前几天没睡好,人很疲倦而已(这样的“误诊”是很常见的,因为没有一个医生是查出了感冒病毒才下诊断的)。所以不管他吃不吃药,或者吃的是中药还是西药,这两天他睡好了也就恢复了。这就和治感冒的药毫不相干。[color=#FF0000][同上]
3. 至于“某人的病看了许多西医都没用,后来还是中药吃好了。”这个我说个故事:一个人吃了5个烧饼才饱,他觉得前头4个是骗人的,不填肚子。第5个还在嘴里没咽下去,他却说这个灵啊,才进嘴就饱了。[color=#FF0000][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的确存在着这种这种可能,但也存在着确实是中药的疗效的可能。以现在医院的做派,只要没把病人口袋里的钞票掏光,医院轻易不会把病人放跑,所以病人西医转中医,大多数情况是西医确实束手无策,至少是疗效不佳。]
(三)说到这里,有人又举起砖头了:“我的病明明是吃了这种中药之后痊愈的,你凭什么就不相信事实呢?”我说,即使这是真的,也不能认为这种药是有效的。
我们就举一个假定是真实有效的药物来说明问题吧。一种药即使效果很好,也不可能100%有效的。比如有种药对某个病的有效率是90%,那就非常高了。即便如此,也还有10%的人用药后是无效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你用了这药很好,所以你说他很有效。但在另一个用了无效的人来说,他就说这药没用。那么,以谁的说法为准呢?这个是不能看谁嘴大谁说了算的,你说有效不行,他说无效也不行,必须以统计有效率是百分之多少为准。这就牵涉到统计学了,中国古代没有数学,当然没法用统计学来处理中药的疗效。所以要证实中药是否科学,非依靠科学不可!你可以不承认“西方科学”,“西方科学”更加不承认你的疗效。因此,“我的病明明是吃了这种中药之后痊愈的,你凭什么就不相信事实呢?”并不解决问题。[color=#FF0000][很多不懂行的人都被这个“统计学”给骗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①统计学有它严格的适用范围,它适合于剔除随机性因素的场合,而在一些确定某种因素的场合,统计学并不完全适合,比如考古发现中,马踏飞燕的实物一旦发现,不需要统计学来帮忙,就能判断古人当时的工艺已经能够制造马踏飞燕,没人会用统计学来分析这种现象是否存在。所以如果你想确定到底是中药的哪一个组分起作用,或者想知道疗效的百分比是多少,确实需要统计学帮忙,但如果只是想确定中药是不是有疗效,只要有事实证明“我的病明明是吃了这种中药之后痊愈的”就足够了;②总结经验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朴素的统计推断技术,中医的很多结论都是通过总结经验得来的,这种统计分析技术虽然不如统计学规范和正确率高,但否认经验的统计特性则是闭着眼睛瞎说了;③统计技术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错的技术,一不小心就会得出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例如想判断每天太阳到底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连续统计了一百天,其中50天是晴天,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另外50天是阴天,不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出来,用统计学处理,平均50%的可能性太阳会从东边出来,另外50%的可能性是太阳说不来会从哪边出来,这个结论你能接受吗?现代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中药的疗效的方式更是荒唐,因为这种类型的试验要求病人必须是来自同一个母体,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判断疗效是来自药物,而不是来自病人的差异性。在中医数千年的历史上,中药都是和辨证技术配套使用,例如麻黄汤是和风寒表实证配套使用的,拿它来治疗感冒,这种双盲试验就毫无价值,因为感冒病人在中医看来可以出现很多种证型,不同的证型本来就应该使用不同的药,其中只有风寒表实证适合麻黄汤,现在一股脑地全拿麻黄汤去治,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对疗效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则可以推论试验的每个环节都是正确的,而对疗效得出了无疗效的结论,则只能得出试验中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导致了这种无疗效的后果,使用中药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还有:选择病人、购买药物等,在不能确定是不是别的环节出了问题的场合,贸然得出是中药无疗效显然不妥当。事实上,中医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以辨证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分类,而且众所周知辨证和辨病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诊断技术,现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很多中医疗法都被证明无疗效,得出的推论只能是:现有的西医疾病分类技术下中药无疗效,根本得不出在中医辨证条件下中药无效这个结论。这也是我认定废医存药走不通的原因,大量的试验证实,废弃中医的诊断技术,中药也就必然会消亡了,因为它此时确实没有疗效。]现在各种医药广告中,某人吃了某药如何如何有效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但只要一出现这样的宣传,你就可以认定了那广告是糊外行人的(更可能的是药厂老板自己也不懂这个道理)。[color=#FF0000][我同意这段话,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做这样的广告都是胡说八道,但这是商业行为,别认为他们的做法很科学。]
(四)“难道中医中药完全没有用处的吗?”对这样的严词斥责,我有点心慌。我不认为中医中药能够治病,但我也不敢说它对病人毫无影响,那样说也不是事实:中医有句名言:诚则灵。
我们常说喝香灰治病是和尚尼姑骗人的东西,但实际上,喝香灰有时对病人确实有点作用,说明确了就是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特别是对笃信佛教的人是如此。如果你给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去喝,那是没用的,他不相信观音菩萨。心理安慰能起作用的主要是那些心理的和心因性的疾病,对上号的病人会觉得精神好了,痛苦也轻些了。但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除了这个,中医药还有用没有呢?凭良心说有时也还有点用处。比如一个病人水米不进,抓点中药熬汤喝了。管它是什么药,喝下去等于补充了水分,只要没有毒,总是比不喝好,是不是?
当然了,安慰剂也好,“补水”也好,和中医那套阴阳虚实寒热是没有丝毫关系的。
[color=#FF0000][这是一种典型的偏向思维方式,先假定某个人是坏蛋,既然是坏蛋,那就有可能杀人,因此该把这个人枪毙。这个作者在这里假定(注意他没有提到别的可能性,也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别的可能性不存在,因此这是一个有偏见的假设):中医只有心理安慰的作用,或者补充了水分,没有别的作用原理。在这种假设下他得出了种种结论。这个人如果是法官,绝对是制造冤假错案的高手。]
(五)有些人承认了中医理论虽然有悖科学,但要把中医和中药分开对待,“几千年来,总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果的中草药。” ——对此,可以举出的现成例子是丹参。而且,许多西医(可能只是大陆上的中国西医)也承认丹参是可以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有什么“有效果的中草药”。这个问题蒙人之处在于“中药”这两个字上,什么是中药?
1. 什么是中药?最简单的回答是中医用的药就叫做中药。但这样定义中药有问题:一位老中医,给了病人一片阿斯匹林(无庸讳言,现在许多中医也使用西药)。请问,这阿司匹林是不是中药?当然不是。那么一个药物是否中药,并非根据使用它的人的身份(中或西医)而定的。
2. 另一个说法是:应该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认定它是中药或西药。事实证明这样的理解也是错误的。因为不论中西药物,其来源不外乎是植物、动物、矿物(西医还有人工合成药物)等自然界物质,而这些物质常常是中西医都在使用的,所以药物本身没有什么中西之分,关键是如何去运用它(用中医方式还是西医方式运用)。
以植物为例,麻黄是一种植物,中医和西医都把麻黄用作药物。不同的是中医认为麻黄是解表的,经过八纲辨证属于实症热症的病人都可以应用麻黄治疗。这样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来运用麻黄时它就算是中药,因为它成为了中医理念的一个工具。西医也使用麻黄(麻黄素),但西医运用它的依据是:实验证明它可以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从而解除(哮喘病人的)支气管收缩和痉挛,所以用作为平喘的药物(当然还有提高血压和心率等别的用途)。可见麻黄本身说不上是中药还是西药,按中医的理论去运用麻黄时它就成了中药;用西医体系的理论运用它时,它就是西药了。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丹参的问题了。丹参也是一种植物,大家都知道它是治冠心病的,不论中医、西医,只要病人确定是冠心病,并不需要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就可以开丹参。而且,冠心病(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完全是西医的病名,你翻遍内经、伤寒论或瘟病都不会有冠心病这个名称。那么,怎么能说使用丹参就是使用中药呢?
除了丹参,其他如仙鹤草与仙鹤草素、青蒿与青蒿素等的情况也是类同的,离开了辨证论治,根据现代科学的方式去使用它,都不能算是“有效果的中草药”。
[color=#FF0000][在通篇文章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段话,很正确,“药物本身没有什么中西之分,关键是如何去运用它(用中医方式还是西医方式运用)”,很好。我就一直认为很多西医的疗法应该按中医的原则去应用,例如激素,西医用来缓解某些症状用,但激素的作用原理和中药是相同的,都是调节人体功能态的,因此应该按中医的原则去配伍应用,就会达到治病的效果,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
分析了作者所提供的所有证据,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医所提供的治疗手段在中医的运用条件下会无效。我认为,中医不能包治百病,但也不是毫无疗效,我倾向于认为中医的有效率在70%左右(没有证据支持,只能看作是一个观点),治愈率会更低一些,但就是这个理由就已经足够保证中医生存了,明明有一种医疗手段可以解决一部分病人的痛苦,为什么非要放弃不用呢?我们的责任不是放弃他,而是改进她,使她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5-31 14: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红字回答的非常好、“在中医数千年的历史上,中药都是和辨证技术配套使用,例如麻黄汤是和风寒表实证配套使用的,拿它来治疗感冒,这种双盲试验就毫无价值,因为感冒病人在中医看来可以出现很多种证型,不同的证型本来就应该使用不同的药,其中只有风寒表实证适合麻黄汤,现在一股脑地全拿麻黄汤去治,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对疗效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则可以推论试验的每个环节都是正确的,而对疗效得出了无疗效的结论,则只能得出试验中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导致了这种无疗效的后果,使用中药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还有:选择病人、购买药物等,在不能确定是不是别的环节出了问题的场合,贸然得出是中药无疗效显然不妥当。事实上,中医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以辨证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分类,而且众所周知辨证和辨病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诊断技术,现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很多中医疗法都被证明无疗效,得出的推论只能是:现有的西医疾病分类技术下中药无疗效,根本得不出在中医辨证条件下中药无效这个结论。这也是我认定废医存药走不通的原因,大量的试验证实,废弃中医的诊断技术,中药也就必然会消亡了,因为它此时确实没有疗效。”非常有哲理。中医药前进兼容现今先进技术的前题是为推动中医、所以中医主题理法的夯实最为重要,此点需要现代设备武装中医、原地踏步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5-31 14: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在通篇文章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段话,很正确,“药物本身没有什么中西之分,关键是如何去运用它(用中医方式还是西医方式运用)”,很好。我就一直认为很多西医的疗法应该按中医的原则去应用,例如激素,西医用来缓解某些症状用,但激素的作用原理和中药是相同的,都是调节人体功能态的,因此应该按中医的原则去配伍应用,就会达到治病的效果,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该话指出了何谓中西医结合,作为患者需要治好病、省钱有效、所以家家的药盒子里准都中西成药全有、把中药加固成百姓不离才行,我用《经络图示仪》进行药作用对照、用谷维素分析手7.手4、就发现当6片谷维素 一次服后几分钟后手7.和手4冲脉井测点呈∨♂>常态未服药前约一倍、这使我想到把手4冲脉井测点同丘脑植物神经联系起来、有的中药服后也产生上反映当然也就找到同丘脑植物神经联系的引子、冲脉的臟象经络所指也扩展到同近代的联系。因此用《经络图示仪》进行药作用对照来固化些中药方剂、尤其象唐火神重用制附子的方剂分析对照便荻得理论的基础点的位置支持、从而推进生理化学的参照分析、这样的中西医、药的结合才是有血肉的,近代科学才能“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服气。 蒋新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5-31 15: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红字回答的非常好、“在中医数千年的历史上,中药都是和辨证技术配套使用,例如麻黄汤是和风寒表实证配套使用的,拿它来治疗感冒,这种双盲试验就毫无价值,因为感冒病人在中医看来可以出现很多种证型,不同的证型本来就应该使用不同的药,其中只有风寒表实证适合麻黄汤,现在一股脑地全拿麻黄汤去治,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对疗效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则可以推论试验的每个环节都是正确的,而对疗效得出了无疗效的结论,则只能得出试验中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导致了这种无疗效的后果,使用中药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还有:选择病人、购买药物等,在不能确定是不是别的环节出了问题的场合,贸然得出是中药无疗效显然不妥当。事实上,中医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以辨证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分类,而且众所周知辨证和辨病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诊断技术,现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很多中医疗法都被证明无疗效,得出的推论只能是:现有的西医疾病分类技术下中药无疗效,根本得不出在中医辨证条件下中药无效这个结论。这也是我认定废医存药走不通的原因,大量的试验证实,废弃中医的诊断技术,中药也就必然会消亡了,因为它此时确实没有疗效。”非常有哲理。中医药前进兼容现今先进技术的前题是为推动中医、所以中医主题理法的夯实最为重要,此点需要现代设备武装中医、原地踏步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5-31 15: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在通篇文章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段话,很正确,“药物本身没有什么中西之分,关键是如何去运用它(用中医方式还是西医方式运用)”,很好。我就一直认为很多西医的疗法应该按中医的原则去应用,例如激素,西医用来缓解某些症状用,但激素的作用原理和中药是相同的,都是调节人体功能态的,因此应该按中医的原则去配伍应用,就会达到治病的效果,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该话指出了何谓中西医结合,作为患者需要治好病、省钱有效、所以家家的药盒子里准都中西成药全有、把中药加固成百姓不离才行,我用《经络图示仪》进行药作用对照、用谷维素分析手7.手4、就发现当6片谷维素 一次服后几分钟后手7.和手4冲脉井测点呈∨♂>常态未服药前约一倍、这使我想到把手4冲脉井测点同丘脑植物神经联系起来、有的中药服后也产生上反映当然也就找到同丘脑植物神经联系的引子、冲脉的臟象经络所指也扩展到同近代的联系。因此用《经络图示仪》进行药作用对照来固化些中药方剂、尤其象唐火神重用制附子的方剂分析对照便荻得理论的基础点的位置支持、从而推进生理化学的参照分析、这样的中西医、药的结合才是有血肉的,近代科学才能“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服气。 蒋新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张功耀
|
2006-6-9 22: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能证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吗?》
飞龙戏水版主的回复很好,比只会做广告的某位同志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李飞刀
|
2014-4-28 06: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 收益 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