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岁月如烟:现在难得一见的中医老处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岁月如烟:现在难得一见的中医老处方
[复制链接]
1381
|
1
|
2006-10-19 2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岁月如烟:现在难得一见的中医老处方
中医的老处方,现在是很难见到了。 托一位中医世家的后人去找几笺,却没有找到。 即便是过去非常认真写医案的老医人,大概也不太注意留下他的处方吧。 但老处方确是一种有意味的东西,回味老处方,就像回味一坛陈年花雕一样,说不出有多醇酽。
我知道的老处方,大概是书写在一张桑皮纸上的。 为什么是桑皮纸呢? 我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桑皮纸上的处方才足够老。 至于老到什么时间,又无法考证。 中医的第一张处方出自哪一年代,哪一位医人之手,既没有实物证据,也没资料证据, 所以姑且就说用桑皮做纸的那会儿,有一位佚名医人,曾经如此这般书写过。 后来流传下来,一直到近半个世纪前,似乎犹有老医人爱用桑皮纸写处方。
老处方上写着的那些药名,自然也是极讲究的。 这讲究并非药的珍贵稀奇,而是对药的出产地和炮制法的讲究。 多少年来,他们总是坚持这样写:
杭菊花 吴莱萸 南木香 高良姜 苏枳壳 怀山药 胡黄连 巴戟天 川楝子 荆三棱 藏红花 上党参 齐半夏 (以上格式产地加药名)
法半夏 炙甘草 熟地黄 焙知母 炒白芍 醋细辛 浸当归 姜杜仲 炮附子 煅决明 酥龟板 蒸首乌…… (以上格式制法加药名)
这样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
1.说明药的产地。因为产地真,药才真。同一种药,若是另一地出产,药性就要差得多, 本来一种药,用三分就可以治好病,但因为此药出处不对,用这个分量,就达不到疗效,故医者需特加注明。
2.说明药的制法。因为药性怎样,尤与制法有关系。 比如同是地黄,生地黄与制熟了的地黄,药性一寒一温,用法不同,这是一层。 另一层更重要,药即是毒,很多药,制与不制,毒的大小轻重就不一样。 某种毒药该怎样用,往往视病人和病情而定,若不明制与不制的差别,保不准就会出人命事故, 故医者不能不慎,不能不虑。
以上两点,且不止于医者自己的持重,旧时的处方不少是要拿到药堂里去的, 药堂里必须照处方要求合药,医者不说明,是医者不对,说明了,药堂就有责任保证药的品质,同时保证药的安全。 所以处方上这样写既是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亦是对药堂的约束。
也许这样说老处方职业味太浓了些。讲老处方还是讲它的形式更有意思。 我喜欢的老处方,其实首先是它的书法。 旧时中医,处方是用毛笔书写的,这是一种功夫,也是一种旧学根柢。 没有旧学根柢,是做不了中医,至少做不了好中医的。 有旧学根柢,处方用笔笔书写,是很自然的事。 老处方上的字,那一定不会差,虽不必以书家看待,但无论小楷或行书,都中规中矩, 拿出去,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学养、医道深的医师。 以字论医,想必也是不会看错人的。 医人知道这个道理,他自己就不敢轻视自己处方上写的字。 而中医处方上的字,不同于平常人的地方,还在于字里面有一种医人特有的气息: 温和、沉静、中庸、内敛,这不是一个人的风格,而是共同的内心气象。 字有风格容易,有气象难。 中医从来没有把他的写字当作书法,他只是书写几个、几十个药名而已, 但他们内心自有一种传统的中医精神和气韵法度, 多少年来,写着写着,它们就浸润到字里面去,成为特有的“中医书法”了。 现在的医师,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也仍然写处方,毛笔书写不用说早丢弃掉了,更不必谈什么气象之类。 处方的书写意义,对于他们无足轻重,因为在一个工具时代,人已经技术化了,哪里还需要什么内心气象。
因此,换个角度说,处方之新与老的区别,就在于旧时医人的处方是用心作的, 现时医师的处方,随便写写,绝谈不上“用心”两个字。 前些时候与一个朋友谈老处方,他说过去医人的处方,字让人看得舒服, 而最叫人佩服的,是那处方上不过区区十数味药,简直如同一篇文章做法, 起承转合、虚实疏密,种种构思,都在其中了, 又如行兵布阵,何者多何者少,何者重何者轻,何者攻何者守,真正的费尽心机、老谋深算。 所以他又说,老中医面对一笺手掌大小的处方纸,往往沉吟再三, 手中那支笔总是踌蹰难下,尤其到最后一两味药,更是斟酌掂量, 因为它可能是文章之点睛、用兵之主将,成败全系于此。 我相信这样说中医的处方,一点没有夸张的意思。 中医看起来多是一些性格平和的人,但他们也藏着一种力度, 这种力度,在他们执笔书写处方时就会从心里充分流露出来, 如果你在场,那么毫无疑问你会被他们的这种力度所震慑,也会明白中医的用心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和境界。 我小时候是看多了祖父用毛笔书写处方的情景的,那时只知道祖父的字好,根本不知祖父的心意, 现在想起祖父凝眉静思的神态,再想到他写的那些字字着力的处方,不知不觉心里就起了一种不胜兴衰的感叹。
我不是个喜爱收藏的人,但我很愿意得到一笺老处方,如果它还是书写在桑皮纸上的,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5-2-4 15: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weihongbai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