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复制链接]
查看2634 | 回复7 | 2004-10-13 1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名中医学院的学生,除了认真学好一些中医基础课以及中医的专业课以外,我也看一些中医古籍和一些中医方面的传记,特别是从中医方面的传记之中我了解到一般一些中医大家在学中医之初都会背一些入门的歌诀,权作入门之用。因为受到这些的启发,我也开始记忆一些中医歌诀,先从四小经典开始,我现在已经记完了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但我觉得单单只靠那些粗浅的白话解还很不够,我就又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借了陈修园的《医学从众录》作为辅佐,另外我还借了一本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方药中教授的《医学三字经浅说》,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太明晰,我也想了办法去查阅词典但有一些还是搞不太清楚。所以想在这里请教一下各位前辈:1`.在《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之中有: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这个“即重不胜”是什么意思呀?2.在陈修园的《医学从众录》中对于中血脉有这样一句话“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这个“便溺之阻隔”是什么意思呀?3.还是在〈医学从众录〉中“又以中脏言之,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这个“唇缓”(我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也没有查到)是什么意思?
yang2cf | 2004-10-25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想象一下,我认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又以中脏言之,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以上词语上描述病证的情形.不知对否?
郭跃辉 | 2004-11-25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请解释一下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又以中脏言之,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我想你可能连他的意思都不知道吧,我觉得中医学的课本应改革一下,最好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那些其实并不很深的东西,我上午在书店看到一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中医教材,我觉得不错,里面表达的东西好像比较接近现代语言。
黄小云 | 2004-11-25 22: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便溺之阻隔”大小便啊。
闻名 | 2004-12-31 09: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谢谢小云姐姐了!!!对于郭兄的说法在下不敢苟同,在中医经典之中有言简义丰的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强行都把它们都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形式会丢失很多很有价值的思想,虽然这样有助于中医的普及!!郭兄以为如何??
儒释道 | 2004-12-31 2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先读  四大经典  不然就是舍本逐末
纵横七海 | 2005-1-6 2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这个“即重不胜”是邪入经卫气不能胜邪,即病重,不好治疗.
便溺之阻隔”既大小便没有症状阻碍不通畅.
“又以中脏言之,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后面是什么?如果是别的症状的话是:邪犯肺,气虚,少气懒言的意思吧.
班门弄斧,不知对否,请指教!
郭跃辉 | 2005-1-9 1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古籍的难处

下面引用由闻名2004/12/31 09:43a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小云姐姐了!!!对于郭兄的说法在下不敢苟同,在中医经典之中有言简义丰的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强行都把它们都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形式会丢失很多很有价值的思想,虽然这样有助于中医的普及!!郭兄以为如何??
闻名兄所言极是,但本人有不同观点,仅供参考:一、由于语言是不断的进化中,中医经典中也有很多语句古今词意不同,对初学者容易造成混乱;二、正因为中医经典有言简意丰的特点,就会让我无法适从,由于语言简单,意思却非常丰富,这样理解可以,也可以那样理解,持一种观点的人可一在经典中找到相符的语句,但持完全相反的观点的人由于理解不同,也可以找到同一句语句来自圆其说,与其是说中医经典言简意丰,还不如说后人理解力丰富,很会牵强附会。三、中医经典有很多内容不适应当今医学的发展,有很多内容现在根本用不上,而很多现在才有的东西在经典里找不到;四、很多传统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有古文才传下来的。比如地方戏曲,甚至是口传或用方方言传,不也是照样发扬光大吗?五、当今医学发展迅速,要学的东西很多,没必要把时间耗在要能一辈子也学不精的古文上。综上所述,中医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走出国门,必须重编一套教材,用现代语言尽量把中医的精华阐述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