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教授谈医者的素质!

[复制链接]
查看3020 | 回复6 | 2004-11-7 13: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一方印章谈医者的素质
朱良春
  1938年我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拟返乡设立诊所,开业行医,临行前向章次公老师告辞,章师情意殷殷,谆谆告诫:"章氏家风,是朴实无华,要养其志,毋暴其气;要敏于事,而慎其言。开业行医,走向社会,面对病员,是一个医生的开始,一定要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继续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提高,在总结中创新;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发皇古意,融会新知';。这是我一贯的主张,既要善于继承前人的经验,又要顺应潮流,汲取新知,融会贯通,才能有所创新,不断前进。"随后将一方寿山石印章赠余,文曰:"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章师指着印章说:"这16个字,要永远牢记,身体力行,作为临床实践、济世活人的座右铭和做人的准则,才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医生。"章师还对印章的内容予以阐述,他接着说:"作为一个医生,态度一定要温和体贴,对待病员要同亲人一样;对危急重症要敢于负责,当机立断,不可因循等待;既要胆大,又要心细,要见微知著,发于机先;更要有一个慈悲的菩萨心肠,多为病员着想,选取廉便验的方药,减轻病员的负担,贫病无力购药者,尽可能施诊给药,宁可自己简朴一点,尽力帮助病员,体现';医乃仁术';之旨"。章师最后还着重指出:"医虽小道,乃仁术也,要以力尽之,方能尽其业,否则罪也。"这是章师对我殷切期望、谆谆嘱咐的箴言,迄今已历67年之久,章师亦仙逝45年,然言犹在耳,恍如昨日,铭记于心,终生受益。
  这方印章,过去我将其印在方笺上,时时对照,检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深受其益。"儿女性情",易于理解,但做到不易,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体贴病员之苦,才能热情对待病员,处处给予关怀照顾。"英雄肝胆",是一个医生在处理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时的严肃态度,有果断的意志,勇于负责的精神,不患得患失,一切从有利于病员的病愈出发,肝胆照人,全力以赴,正如清•徐灵胎所说:"患大病,以大药制之,则病气无余。"凡病势急重的不论邪实或正虚,均宜用大剂重剂予之,使攻者可以胜邪,补者得以匡正。倘若病重药轻,必然杯水车薪,坐失良机,乃至不起,这是一个医者最应具备的素养,也正是章师告诫的:"要养其志,毋暴其气"的意思。医生不仅要胆大,更要心细,也就是"琴心剑胆"的同义词。要能从错综复杂的症情中,找到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举一反三,才能击中要害,发于机先,如同神仙的手眼,明察秋毫,灵活快捷。至于"菩萨心肠",更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唐•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願普救含灵之苦,"这是作为一个医生的先决前提,"医乃仁术",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塑造,当前医务界有少数败类,收红包,拿回扣,安之若素,毫不脸红,那是丧失一个医生最基本的道德水平,距离"苍生大医"的要求太远了,而是一个十足的"含灵巨贼"。《千金方》的大医精诚篇,值得我们重温一下,深刻领会,对当前医德、医风的纠正,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愚从医近70载,虽无重大建树,但谨守师训,未敢稍懈,今以章师馈赠之印章,公之于众,愿与诸同仁共勉之,为继承弘扬中医学术作出有益之贡献!
闻名 | 2004-11-25 16: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教授谈医者的素质!

实乃明训,值得借鉴!!!
qiangbazhizi | 2005-10-27 22: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教授谈医者的素质!

老先生我知道了
hanxin7949 | 2005-12-14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教授谈医者的素质!

医德高尚,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hewei | 2006-3-14 16: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教授谈医者的素质!

看后如 老先生现身说法,听后如雷贯耳,始知名医风范。
妙手仁心 | 2006-12-11 1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教授谈医者的素质!

受益匪浅啊
ustr2971 | 2014-5-1 18: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更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