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对中医应用的一点点理解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对中医应用的一点点理解
[复制链接]
1925
|
3
|
2005-10-6 19: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漫谈中医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我们研究和运用中医,把握人的生命规律都离不开整体思想。整体观是由形神合一与天人合一两部分构成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也是由身、心、灵相互协调而构成一个整体。如果把人的身体构造比喻成一座房子,心、灵居于其内,心为房屋的主管,灵则为房屋的主人。这三者中任何一者出现问题整体都会受到影响。这与中医“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的观点是一致的。当这个整体被破坏了,人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格式塔疗法的创立者帕尔斯认为人的内心存在许多破裂的结构,而人也有主动弥补破裂结构的行为。如果某些破裂结构始终无法弥补,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一旦破裂的结构组成有组织的格式塔,则心理疾病就会自然痊愈。
太极图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高度浓缩。它包罗万象,一切皆蕴涵其内。它是由阴鱼和阳鱼构成的,两者互动、互变。若两者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则人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乃至疾病的产生。当我们把注意力投身于外物时,我们意识的阳圆充分显现,意识的能量急剧外流,而内在的阴圆在意识上停止了流动,内在的阴阳鱼的平衡就被破坏了。例如,当一个美女经过时,男子的意识会被那美女吸引,在这种吸引过程中,那位男子有时会达到失魂落魄的程度,这是因为他的阳圆充分显现内在的阴圆却不被意识到而使阴、阳失去平衡的缘故。当我们意识到别人在注意自己时,我们会感觉到非常的高兴,那时因为别人意识的能量流入到我们的体内,增加了阳鱼的能量,同时阴鱼得到了滋生,两者又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平衡。因此,在如今物欲横流,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我们要尽量多给自己一份关照,给自己内心送上一丝清凉,少一点奢望以维持着这一平衡。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外之物,我们的各种欲望都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每个人的阳圆,所以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种被称为“存在心理症”的怪病,患者会莫名其妙的浮躁、焦虑不安、痛苦等。尽管在社会的习俗上,他是一个成功者,拥有一切该拥有的,但过分强的外在吸引阳圆,能量大量流失,而阴圆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养,从而失去了对阳圆的滋润、濡养而使“阴阳离决”,从而产生一些病理表现。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论治。一、“有余者损之”,用泻法。《道德经》中说:“功成事遂身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彖》曰:“谦,亨。天道下济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月。君子之终也。”孔子曰:“人众兵强者,守之以畏;聪明睿智者,守之以愚;博闻强识者,守之以浅。夫是谓抑而损之。”我们拥有了自己可以得到的东西,为何还要奢求更多的呢?天地之道尚盈而益谦,更何况于人道呢?“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啊,何不“知足之足,常乐矣”、淡泊宁静,恬淡虚无呢?只要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无限丰富,绚丽多采。二、“不足者补之”,用补法。《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道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先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从小就生长在一中压抑、受人掌控的环境里,自己却不能自由的成长,又加上上高中时,我把自己封闭的很紧,就如同生活在笼子里一样。因此,我的性格变的十分内向,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心理负担非常大。上大学后,我逐渐意识到这种状态很难生存。在我哥哥的帮助下,我便开始了我的心理征程。开始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又慢慢地学习了一些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同时,我试着和外面的世界接触,每当有什么触动我内心使我难受时,我便停下来抚慰我的心灵。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感觉我的改变很大,心理轻松愉悦多了,心理能量也变大了,也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东西了。一个人要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发挥强大的外在能量.(治国平天下),必须先实其内(致知格物,诚意正心),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要攻补兼施,以补为主。
中医理论指出五藏六腑、七情六欲都是相连相应的。肝主怨(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恐(惊)。五藏对应五行,而五行内在的生克关系也是一种整体关系。中医的情态相生疗法就是基于五行的生克关系。例如,治悲用喜,采用补火佐以泻土,泻水的方法,因为火克金,土生金,水克火。治思(相思病)用怨(怒),采取滋水涵木佐以泻火的方法,因为水生木,木克土,火生土。认知疗法中认为非理性观念易致忧郁症,正如中医的五行生克理论,土思生金悲(忧),金克木而致木不得条达,肝气郁滞所致。过度的思是非理性思维,所以要减少思,土消则金悲(忧)自然不会生了。只要维持五行的整体平衡状态,就不会产生心理障碍等疾病了。
因此,中医可以利用五藏的生克关系来治疗心理疾病,而五藏又可用各具五行属性的药物或食物进行调理。例如,相思病患者,可以用一贯煎(方剂名)少加黄连治疗(仅供参考)。通过五行这条线,我们的心理问题最后可以与自然界的动植物联系起来。世界内在的这种奇妙联络正是运用整体观的方法方可见到的奇妙景观。
“五神藏”也是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十分重视的(因为形神合一),其实它在心理学中同样也很重要,一个人产生了心理疾病,多数是情志上出现了问题。其实,我觉得心理疾病更偏重于“神”。在《黄帝内经》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而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思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情志的变化确定五藏的盛衰虚实,从五藏治起,同时兼施其它疗法,这样就可以达到标本兼顾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的效果。
切脉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通过诊脉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找出病因病证。例如,有患者左寸、关两脉弦细而缓,则可以初步了解到这个患者心理负担很大,忧虑多而伤精血耗气所致。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就要疏导他的情绪,使压抑的东西得以畅通。若左关脉滑微数,则表明患者的情绪很不稳定,易发怒。因为做心理治疗时,往往需要直接从患者那里得到他的有关情况,但有的患者不愿意把自己的心声倾吐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自己判断一些,然后再做相关的询问。
另外,“三因制宜”学说(因人、因地、因时)对于治疗心理疾病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做心理咨询时,也需要清楚别人的性别、年龄大小;生活在什么地方(不同地方的人性格风俗也不一样);什么时间(人的情绪往往也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波动)发病等,以帮助治疗。
以上我只是粗略的谈了一下中医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中医之浩瀚难以尽言。总之,中医学与心理学是联系很紧密的两门学科,若把两科结合起来往往可以产生神奇的疗效。因此,无论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也好,还是一名很有实力的心理大师也好,都应当同时具备心理学和中医学的知识。
我们作为知识的渴望者和追求者,就更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个点或某个面上,而要博学之,慎思之。
请大家多多指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qiangbazhizi
|
2005-10-24 22: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医应用的一点点理解
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尖爱情渗
|
2014-4-23 05: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有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5-4-15 18: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悟性参玄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