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李老获奖论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李老获奖论文
[复制链接]
1192
|
0
|
2004-5-28 18: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谈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此论文在2002年度东方名医专业委员会召集的第二届论坛大会上获大会交流优秀论文)
阑尾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医典籍里找不到这个病名,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于“肠痈”的记载,与阑尾炎症状相近似。按照“肠痈”治疗阑尾炎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可见阑尾炎就是中医说的“肠痈”,或者说阑尾炎是“肠痈”病中的一种了。我治疗阑尾炎就是参考“肠痈”病来辨证治疗的。
阑尾炎的症状和诊断:
阑尾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右下腹部的剧痛,压痛和反跳痛。有了右下腹阑尾区的疼痛和局部的压痛和反跳痛,再加上右腿屈而难伸,就基本上可以作出阑尾炎的诊断了。阑尾炎的腹痛开始多在脐周围或者在左下腹、上腹部等处,渐次转入右下腹迥盲部阑尾区,疼痛忽急忽缓,很不规律,缓则尚可支持,急则疼痛难忍。如若炎势减轻则呈持续性隐痛。检查时右下腹阑尾区有压痛和反跳痛,右腿屈而难伸。腹皮紧急膨隆,特别以右侧为显著,时时剧痛难忍,病人常因侧卧疼痛更剧烈而强迫性仰卧。如果病毒上冲,往往出现胃痛、干呕等症,间或也有伴发轻度腹泻的。若一旦转为慢性,疼痛也就慢慢地缓和下来,有时还会触到结肿(脓肿形成)。由于病毒局限于右下腹阑尾区,疼痛也开始变为刺痛或者隐痛,不过不太显著,右腿也会屈伸自如,有的竟如常人。如若遇风冷迫袭、饮食失调、或剧烈运动、或情绪不安等情况,都可导致疼痛增剧而急性发作。
治疗概况:
对于阑尾炎的治疗,西医一般采取手术疗法,阑尾炎诊断一旦成立,即行阑尾切除手术。近年来中医对治疗阑尾炎有了一定的把握,解除了诸多阑尾炎患者的一刀之苦。我在治疗阑尾炎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不断学习、总结、提高。逐渐掌握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的有效方法。只吃药、打针,不开刀。疗效卓著。
就最近几年来整理的资料,共抽取阑尾炎病历535例作统计:其中男282人 女253人; 15岁以下11人;急性372例,慢性98例,阑尾周围脓肿32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1例,急性阑尾炎伴其他疾病者12例(例如伴胆囊炎、睾丸炎、附件炎、高血压、妊娠、产后等);住院治愈42例,门诊一次性治愈104例,两次治愈180例,三次治愈155例,四次以上治愈20例,反复发作而每次都治愈的5例,治疗无效而转用手术治疗者29例,治愈率在95%左右。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以中药为主,结合针灸、理疗等综合措施。一般多在门诊治愈,严重者,住院七至十天即可痊愈,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
急性阑尾炎的初期,症见腹痛局限在右下腹阑尾炎点时,即可使用中药治疗,方用《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牡丹皮汤。两三剂即可治愈。如果是有了变症,例如出现脉象有力,形气俱实,疼痛的范围扩大,又加上“小便不利”或者“痛如淋”者,可以把大黄牡丹皮汤与千金苇茎汤合用;如果因治疗不当,以致形气衰减或者消化不良,或者贫血者,最好还是用薏苡附子败浆散治之。如若炎症继续发展,以至于满腹剧痛,且伴有呕吐、烦乱不安时可以使用西药,点滴卡那霉素或者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与中药芍药甘草汤加上乳香、没药、川楝子、元胡同时使用。在疼痛局限于右下腹时即以大黄牡丹皮汤泻之即好。
在阑尾炎的治疗期间,患者要进流质饮食,严重者还得禁食。绝对完全休息。最好补给液体。以利恢复。
并发症的治疗,也是治疗阑尾炎的一大重要问题。阑尾炎急性期容易并发腹膜炎,甚则胃部胀痛出现干呕、打饱的现象,也有面垢光亮,舌腻唇紫,或者身热微汗时,急用大柴胡汤由上而下以导之。要是痛兼烦乱而脉数者为里热燔灼即服“金铃子散”;如若疼痛难忍,右腿不能伸时,最好还是吃上几剂加味四逆散或与金铃子散合用。
对于妊娠阑尾炎的处理,不管是她的症状缓急如何,万不可使用大黄牡丹皮汤下之。而要用清肠饮,也是两三剂即可把病除去。万一子宫收缩明显,腹痛下坠时用加味四物汤(即四物汤加些消炎、散肿、解毒的药物)即可使阑尾炎消除而胎不受损。
如若及时使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阑尾炎一般不会引起并发症的,但是对于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的病人,一旦阑尾炎穿孔引起泛发性腹膜炎者;甚或转为阑尾周围脓肿者;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于穿孔引起泛发性腹膜炎者可以在给补液的同时使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而对于转为阑尾周围脓肿者可以使用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浆散治疗。对于病人面黄肌瘦,消化不良或伴发轻度腹泻时,可适当加些干姜、党参以振奋消化功能。如若病情有变,形成泛发性腹膜炎时,最好不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的不良反应。还是用加味芍药甘草汤较为恰当。若服药后疼痛集中于右下腹阑尾炎点就万事大吉了,只要给他吃上两三剂大黄牡丹皮汤就行了。要是服中药后未见效,疼痛范围继续扩大而中西药品使用无效时,还是从速进行手术治疗为好。
鉴别诊断:此病应与痢疾、结肠炎、妇科右侧附件炎相鉴别。与痢疾、结肠炎的鉴别比较容易,就是与妇科附件炎的鉴别较为困难,妇科右侧附件炎多有白带多、疼痛部位较下并往往伴有腰部酸痛史和高热感,如果触及右侧子宫颈便会感到小腹疼痛,这些症状都与阑尾炎截然不同。
典型病历:
病案一
姓名:严某某 女 35岁 农民 渭北村人
初诊:1991年5月17日
主诉:发热腹痛三天,曾就诊于本村某医生,按急性肠炎处理未效。夜半由某医生转送来我所。
诊断经过:来诊时发高热恶寒,体温40.5度,腹痛难忍,右腿不能伸,痛时手脚冰冷头汗淋漓,右肠骨窝处痛不可按。因其夫为汽车司机,嘱其速送县医院治疗,鉴于道路不平,病人实在痛不可忍,不愿上车。请先施治,待病情好转再行送走。遂嘱其夫车停门口,稍好转即刻转送。
细查脉沉实而数,舌腻不渴,于法当下,又恐怕已经化脓破溃,故先与输液消炎,药用氯霉素,卡那霉素,加入液体中给药,中药给大黄牡丹皮汤加减为主治。
处方:大黄30冬瓜仁30桃仁20丹皮15红藤30芒硝10柴胡10 赤芍15
取一剂,水煎两次合在一起分三次服,以腹泻为度。
服一次药后腹剧痛一阵,便泻下一次,所泻尽是粘腻赤色之物,右肠骨窝的疼痛立即减轻,又连续服完后再次泻下数次,均为粘腻之物,疼痛轻减十之八九,右腿屈伸如常,唯余自觉的疼痛,体温下降至38度,当是病根未除,仍宜原方再下。
处方:同前,再取一剂。
煎服法:同前。
待第二剂药服完后,所泻之物已经由污泥粘物转为黄色水样,腹痛已是不压不痛了。时至第二天中午,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体温为37.3度,病人已经能下地活动。液体继续给,消炎药继续用,中药在原方中减少硝黄之量再进一剂,病已基本进入恢复期。先后服中药三剂,输液体7500毫升,住院五天痊愈出院。
病案二
闫某某 女 55岁 农民 渭南村人
初诊时间:1989年12月9日
主诉:右下腹疼痛反反复复二年余,并伴有局部肿块。
患者右下腹疼痛数年,两年多前曾在某医院诊为阑尾炎,经治疗已经不痛,但以后反复发作疼痛三、四次,均经治疗后不再疼痛。虽然疼痛止而痛处长一鸡蛋大肿块长久不消,於昨日开始又疼痛不止。经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并伴阑尾周围脓肿。脉实有力,舌红苔腻,当是内有积滞,遂投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浆散加减以下之。
处方:大黄20 冬瓜仁20 芒硝10 桃仁15 丹皮15 附片6 薏苡仁20 败浆草30
以水煎分二次温服,同时给液体加氯霉素,卡那霉素。一日1500毫升。
药后疼痛略减,大便二次,为黑暗粘性便,因痛随泻减,故再继续用是药。三剂后腹痛大减,但肿块仍在,只是变得软了一点。效不更方,再投二剂,药后已不痛,肿块也软得多了,略减硝黄继续治疗直到痊愈。共用中药十剂,液体12000毫升。
病案三
刘某某 男 32岁 兴平县人
初诊时间:1997年12月30日
主诉:右下腹断断续续疼痛已三年,痛时自服消炎药数次即可止痛。
此次右下腹疼痛已经一周左右,服消炎药已五天止痛效果不好,经查右下腹阑尾炎点拘急,按之痛,大便一日二次或二日一次,食欲不振,脉象迟紧,舌有白苔。诊为慢性阑尾炎。方用薏苡附子败浆散加减治疗。
处方:附片6 败浆草30 薏苡仁20 大黄15 党参15 桂枝10 赤芍10 甘草6 生姜6 大枣6 令取三剂。自己回家服药。
二诊:三日后病人来门诊时已经痛减大半,行走自如,不压不痛,饮食也大有好转。效不更方,原方不变再投三剂。
三诊:再三日后,来复诊时自己独自一人前来。自感已经如常人,但经查阑尾点仍有轻微压痛,再以四逆散和薏苡附子败浆散复方善后之。
处方:柴胡 当归 赤芍 白芍 甘草 附子 生薏仁 败浆草 枳实 各15克共为细末,每服四至五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
一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结语:
中医对阑尾炎的治疗虽有独到之处,但在检查和诊断方面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记载,因而与西医的结合就显尤为必要。中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是可观的。由于部分门诊病人自觉腹痛消失,不再继续治疗,致使中医治疗后有复发病历出现,但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彻底治愈(治愈的标准不能以病人的自我感觉为准,应以医生的检查为准。),如若经过彻底治愈,复发率明显降低。还要强调的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不但十分稳妥,无后遗症,而且治疗费用也极低,较之手术疗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很值得推广。
李益民6/5/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官腾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