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复制链接]
查看1861 | 回复5 | 2006-3-18 15: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中医的穴位,实在是没有必要再投入资金去研究了,所有的经络几乎都沿已知的肌肉肌腱走向,针刺一下,自然酸胀,曰:“得气”,如果不得气,我可以告诉你个秘诀,就是单向捻转,这个秘诀是某中医主任密授,不可外传哦。
    一捻转,缠绕了肌肉纤维,自然是得气发胀了。这里有个最恶心的手法是针刺坐骨神经,往往被不良的医生用在治腰腿痛上,整个腿部立刻如电击,似乎就缓解了疼痛,却损伤了神经。
    不得不承认,针刺可以缓解症状,但于事无补,仅此而以。
    大学的时候统计学老师说,很多老中医吹嘘自己有多神,什么一副药就治好了什么疑难杂证,老师说:那根本没有统计学意义!我们也发现有个全国名医,老是提他好多年前的一个病历,如果行医数十年,就区区几个病历能说明什么?某中医院有个老头,每次坐堂前拥后呼,抄方的就有两三个,我有幸抄了一次,好大的荣誉,每个病人都是二乘汤加减,想当年背了二百多首汤诀,人家老道之后,可谓一招打遍天下,中医有谚:“学好二乘汤,钱往口袋装。”
    现在看中医,往往西医也上,所以最后就是好了,功劳就算在了中医的头上,讨论病历不提西医。当年实习,最烦中医大病历,如果去掉中医辨证,不过是西医大病历的缩减版,而主管医生还就关注这阑尾般的中医辨证,没少重新写过,郁闷。
    而外科学生更是痛苦,比如包皮环切术,也要中医辨证,有研究生无奈,写下千古绝唱:“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肺主包皮,脾主海绵体,肺强脾弱,则包皮长过海绵体,故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主之。”
    民国有卫生部提出“废医存药”,何等英明。古人对解剖的模糊,不是不想,而是碍于历史和风俗,不得为之,就是这样,我们的古人还是很有创新的,宋朝曾出过解剖图谱《鸥西范五脏图》,更早的华佗的开腹手术,所有这些都是还医学本来面目的实践,也是所谓西医的路子,《本草纲目》也广传世界。
    可惜的是,现代的所谓中医迂腐而不求上进,完全辱没了古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把精力用在训诂古人的典籍之上以至于可笑。老师每每叹息上古的《黄帝外经》失传,否则中医如何如何,孰不知社会进步本来就是代代积累,不会因一两本典籍的失传就导致进步的终结,况且上古的医书如同《易经》,是万金油,任汝雌黄,《黄帝内经》也不过先人朴素的总结,竟是中医的根基。
    中医每治一病,总要引经论典,仿佛只有古人才是正确的,总之是越古越好。
    这样就谈不上科学实践了。
    在我看来,无所谓中医西医,就是现在的西医有中医当年的贡献在里头,我以为,只有现代医学和落后医学之分,假设这世界上只有我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最终是西医的路子,就是现代医学,可惜人家又走在了前头,所以落后的医学羞答答的变成了传统医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候传统不过是落后的代名词。
    五年中医学院,岁月蹉跎,所学了了,子弟尽误!我有好友,考协和博士,成绩出色,数门第一,奈何中医出身,导师笑曰:汝就算了吧。又是高考将至,忍不住劝君三思,想当年每每看到新生,老生就摇头苦笑:又有上当的来了。
    我以为中医的重点是研究,而不应用于临床,研究的成果经过验证,必须是科学的严密的验证方可用在临床。
    且看当今中医院,有哪家敢“纯中医”?中医能治表就以不错,谈何治本?所谓中西医结合,不过是“洋枪队”,中医只不过脑后的那根辫子!于战斗无补,想我国开化至今,尚遗留“中医”一物,可叹可悲。
    这也许就是中医教育的失败吧!
hewei2050 | 2006-4-5 18: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再看中医侃中医

楼主的反话说得高明
illumouth | 2014-4-25 14: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哇咔咔
dbwqmqdf | 2014-4-25 14: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时间已匆匆,人生往往活在后悔中。
ysuxj | 2014-4-25 14: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佬说:今天是端午节,我请你们吃粽子,人肉馅儿的,来人呐,上木乃伊…
murl8415 | 2015-7-14 2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