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方剂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1931 | 回复3 | 2006-9-18 17: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民族方剂简介
1、 蒙药方剂是根据治病需求,遵循蒙医配方理论配合组成的成方。它具有综合治疗的作用,用药量小,灵活性强,并以调和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达到安全治病防病为目的。
在蒙医文献、本草及正式出版物所记载的成方数以万计,但现代临床常用的约在1000左右。下面就临床各科代表性药方举例如下:
治疗赫依症方
如:八味清心沉香散
处方:沉香10克,广枣、天竺黄、北沙参、红花、檀香各4克,紫檀、肉豆蔻各2克。
制法:以上八味,分别挑选,研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功用:平喘,止咳,镇痛。用于赫依、血相搏致气喘,气管炎,吐泡沫痰,胸部刺痛,心悸等症。
用法与用量:成人一次2-3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治疗协日症方
如:清热大黑散
处方:黑冰片7克,土木香5克,地格达、土黄连、麝香、诃子、余甘子(或栀子)、毛诃子(或川楝子)、牛黄、天竺黄、红花各2克。
制法:以上11味,分别挑选,除麝香、牛黄外,其余9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另将麝香、牛黄研细,与上述粉配研,混匀。
功用:清协日热。用于热协日病,目肤发黄,瘟疫,瘟疫陷胃,口渴烦燥,消化不良。
用法与用量:一次1.5-3克,一日1-2次,凉开水或冰糖水送服。
治疗巴达干症方
如:四味光明盐汤
处方:光明盐、诃子、荜茇、干姜等份。
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
功用:温胃,消食,解毒。用于消化不良,药物、食物中毒。
用法与用量:成人一次3-5克,一日1-3次,水煎服。
治疗血症方
如:三果汤
处方:栀子2份,诃子、川楝子各1份。
制法:以上3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澄血之浊清。用于新旧血热,瘟热,目赤,眩晕头痛,病血与精血相搀。
用法与用量:一次3-5克,一日1-3次,水煎放凉后服。
治疗黄水症方
如:四味文冠木汤
处方:文冠木5克,毛诃子(或川楝子)3克,诃子、余甘子(或栀子)各1克。
制法:以上四味,研碎成粗粉,过筛,混匀。
功用:清热,燥黄水。用于热性黄水病,水肿,各种关节炎,湿热性皮肤病症。
用法与用量:成人一次3-5克,一日1-2次,煎服,或皮肤患处煎汤洗。
消粘驱虫方
如:六味荆芥散
处方:玉竹(或羌活)、益母草各3克,信筒子、蓍草各2克,荆芥、盖孜各1克。
制法:以上六味,分别挑选,研碎成细粉,混匀。
功用:杀虫,止痛。用于阴道滴虫病。
用法与用量:一次3-5克,水煎冲洗阴道,或制成栓剂外用。
治疗阏症方
如:十三味牛黄散
处方:牛黄、红花、瞿麦、地格达、菊花、关木通、五灵脂、土木香、木香、沙棘、制波棱瓜子、芫荽子、香青兰等份。
制法:以上13味,除牛黄外,其余12味,分别挑选,粉碎成细粉;另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配研,过筛,混匀。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用于肝“宝日”病,月经过多,呕血,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凉开水送服。
破痞方
如:六味硝石散
处方:炒硝石、阿魏、光明盐、干姜、荜茇、胡椒
制法:以上六味,分别挑选,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功用:温胃,破石痞。用于食积,食痞,胃脘不适,各种石痞,尿闭腰痛等症。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消浮肿方
如:十味铁落散
处方:制铁落9克,诃子、毛诃子(或川楝子)、余甘子(或栀子)、拳参、信筒子、辣椒、干姜、荜茇、胡椒各1克。
制法:以上10味,分别挑选,研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功用:消浮肿。用于全身浮肿,眼睑、面部、小腿等浮肿。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⒈5-3克,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满族民间用药
  ◆ 朱砂(满语:鹅瑞烟滚):
  满族民间常用朱砂末,放入切开的猪心孔内,缝合后蒸熟食,治疗惊扰和癔病;以朱砂末配蛤粉和匀后温酒调服,治疗吐血症。
  ◆ 雄黄(满语:阿梅混):
  满族民间常用雄黄研末,用醋调涂,以酒引服,治疗各种虫咬及疯狗咬伤;治疗疔毒肿痛,以针刺四边疔根及中心点,起针后涂雄黄末或拔火罐,并在反应点处截根(点刺); 治妇女宫寒不孕或流产症,用纱布包裹雄黄末约豆粒大小,放入阴户坐药奇效; 以雄黄、石膏、白矾等研末,将石膏煅成白色后与雄黄、白矾末和匀,用手指沾水润湿后涂腋窝部,每日 1次,治疗腋窝狐臭。
  ◆ 白龙粉(学名玄明粉,满语:山木瑞奋):
  满族常用它以温开水冲服少许,治大便不通;用冷热水调服少许治疗鼻衄。
  ◆ 虎骨(满语:塔什哈):
  满族民间常用虎骨砸碎浸酒服,或酥炙研末服,治疗筋骨风寒湿痛。现已不再使用。
  ◆ 蛤蟆(学名蟾蜍,满语:蛙克山):
  满族常用捕捉的蛤蟆摘掉腹中五脏后,装入黑胡椒7粒,鲜姜1片,置于瓦罐内,以慢火烧炙,研成细末,治疗疔毒疮和臁疮腿,外敷。
  ◆ 蜈蚣(满语:涉涉瑞):
  满族民间常用蜈蚣1条,焙干后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疗中风口眼歪邪; 蜈蚣1条,雄黄10g,用鸡蛋清调敷,每日2~3次,治疗结核病和结核性胸膜炎、肋膜炎; 用蜈蚣、甘草等份,焙干研末口服,每日3次,每次5g(小儿1~2岁1.5g,3~4岁2g,7日1疗程),治疗百日咳; 蜈蚣、全蝎等份,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5份,治疗惊痫症。
  ◆ 蝎子(满语:黑夜涉):
  满族民间常用鲜薄荷叶裹合蝎子,以文火将薄荷炙焦,同研细末服,治疗小儿惊风;
  蝎子5只,蜈蚣1条炙研细末,以白酒为引口服,止痛。
  ◆ 马蛇(又名四角蛇,满语:猫瑞梅赫):
  满族民间常捉扑活马蛇,把生鸡蛋磕破一小孔将其放入,将孔用纸封固后煨熟食,治疗小儿疳症。
  ◆ 蚯蚓(学名:地龙,满语:波屯):
  满族民间常用活蚯蚓一条配伍少许胡黄连,水煎服,治疗腿抽筋症;
  用活蚯蚓3~5条,放入盆内排除污泥后切碎,以鸡蛋2~3个炒熟,隔日吃1次,降血压;
  活蚯蚓捣汁,以冷水过滤,浓服半碗,治疗小便不通症;
  地龙研细末,以温开水日服 3次,每次5g,治疗支气管喘息。
  蚂蟥(学名:水蛭,满语:蜜达赫),满族民间常用水蛭配川芎等份研细末,温开水冲服,能活血化瘀,治疗脑血栓后遗症。
  林蛙(满语:朱蛙里),满族民间常在林中捕捉活林蛙,煎水卧鸡蛋,喝汤吃鸡蛋或连林蛙一起食,治疗肾孟肾炎浮肿症。
  斑蝥(满语:都给达),满族民间常用斑蝥7只配少许雄黄、麻黄、朱砂研细末调匀,置于膏药上贴于头颈第2骨节治疗疟疾。
3、回族民间验方
一、内科病症
  1、慢性支气管炎:鲜侧柏叶100克,蜂蜜20克,共放碗内,再将碗放锅内或蒸笼内蒸30分钟后服。1日2次,6日为1疗程。
  2、胸痛:红升麻、挖耳草、地榆、野棉花根各20克。水煎加红糖20克为引,1日1剂,分3次服,6日为1疗程。
  3、风湿痛: a 牛蒡子、苍耳子各12克。水煎服1日1剂。10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热(热痹)。b 虎耳草根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3闪服,6日为1疗程,适用于风湿关节炎(寒痹)。
二、皮肤科病症
  1、皮肤溃疡:适头发叶50克,马桑叶50克,小黄花香叶50克。水煎外洗,1日2次。6日为1疗程。
  2、无名肿毒:花汗菜(八面风)适量,捣烂外敷。1日1次,5日为1疗程。
  3、牛皮癣:桃树皮100克,雪上一枝蒿1个,桃树皮煎水洗患处后,雪上一支蒿磨汁外擦患处。1日2次。12日为1疗程。
三、五官科病征
  1、中耳炎:鲜蒲公英叶适量。捣烂取汁滴耳(先用双氧水洗耳内,用棉花擦干后沿着药)。1日1剂,6日为1疗程。
  2、牙痛:小山茶9克,挖空心思耳草9克。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虚炎牙痛。
  3、喉炎:十大功劳(刺黄柏)10克,小鸡脚锁梅15克,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3日为1疗程。
  4、音哑:葛根、乌梅、桔梗、甘草各15克。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6日为1疗程。
四、妇科病症
  1、月经不调:a 益母草90克,紫丹参60克,炙香附30克。研细末,1日3次,每次服10克,10日为1疗程。适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b 花蝴蝶(血当归)30克,肉桂6克,水煎服1日1剂,6日为1疗程。适用于月经前后不定。c 小黄芩10克,香附子10克,牡丹皮6克。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月经提前。
  2、痛经:鲜姜20克,艾叶6克。红糖15克为引,水煎温服。1日1剂,分3次服。经前3日服。

4、维吾尔医药学治疗方法
治法,是指在治则指导下治病的基本方法。因疾病的变化较多,故维医治疗法也较多。
  气质失调,是维医的辨证大纲。用于调整失调气质的方法,是维医的治疗***。
  一.非体液型失调气质调整法
  1.寒法,是用寒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来热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一般常用冷水洗头,头放湿冷毛巾,冷浴全身,手掌脚心放冰块,身置凉阴之处等措施;凉饮大麦煎汁、酸奶、食葫芦饭等食疗;外用柳树根磨汁,柳树叶浸水贴于全身;内服檀香、莲花、堇菜、罗望子等寒性草药。
  2.干法,是用干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湿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来湿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常用日光浴,阳光下多走路,多活动,发汗,埋热沙等措施,外用干性药油。
  3.热法,是用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外来寒邪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一般常用日光浴,全身保温,手掌脚心导热,热水洗澡等措施;外用热性油剂;内服热性制剂。
  4.湿法,是用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干邪的一种治法,用于外来干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一般常用多喝饮料,多洗澡等措施;多食稀饭,大麦饭等食疗;外用埘箩前液洗澡,涂湿性油剂;内服湿性制剂。
  二.体液型失调气质调整法 
  1.致病体液成熟法,系指治疗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之前,为了使致病体液成熟首先应用的一种治法,维医把导致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的体液称之为致病体液。治疗这类疾病应用主要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之前,一般多为先应用成熟法成熟致病体液,然后用排泻法排出致病体液,最后用主药来进行治疗消除病根。即:第一步应用成熟法来成熟致病体液,第二步应用排泻法来排出被成熟的体液。致病体液中唯独血液质不用成熟法,只用致病血液质平衡法或排泄法——放血疗法。
  2.致病体液排泄法:是治疗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时应用的治疗***之一,系指治疗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时,先用致病体液成熟法后,第二步采用的排泻致病体液的治疗方法。故汉文也译为致病体液排泻法或清除法。维医将导致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的体液称之为致病体液。治疗时,一般先用致病体液成熟法,第二步才用致病体液排泻法来将被成熟的致病体液排出体外,最后才能运用主要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来消除病根。
  用致病体液排泻法,人体应有“依密提拉”症状(实证),即应有导致疾病的异常体液,它以3种形式出现,即:①体液在数量上增多;②体液在质量上发生变化,即感染,中毒或性质过热、过浓或过凉;③这二种情况同时发生,即体液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发生异常变化。"依次提飞拉克"法(致病体液排泻法),根据采取的手段不同分为:致病体液用药排泻法(简称用药排泻法)和致病体液用手排泻法(简称用手排泻法)2种。
  3.失调体液平衡法,包括以下几种疗法:
  湿寒法,是用湿寒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干热性病邪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热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用该治法之前先用致病胆液质成熟法和致病胆液质排泄法。
  干寒法,是用干寒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清除湿热性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适用于湿热性因素的过多影响下发生的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疾病。多指血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这种干寒法之前,唯独对血液质不用致病体液成熟法,而只用排泻法。由于它偏盛、浓度增高及中毒等三种形式出现。血液质偏盛时,采用从肘窝头静脉等部位放血治疗等干寒法。血液中渗入异常胆液质、黑胆质和粘液质,即血液质中增多脂肪、糖及碱性物质时,使用清理血液中这类物质的干寒性制剂即干寒法。
  干热法,是用干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消除湿寒性病邪的一种治法,它适用于湿寒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这种疾病多指粘液性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之前,先用致病粘液质成熟法和致病粘液质排泻法。干热法一般常用埋沙、发汗、日光浴、多活动、少睡等干热性治疗措施,内服外用干热性制剂。 
  湿热法,是用湿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消除干寒性病邪的一种治法,它适用于干寒性因素过多的影响下发生的体液性干寒性气质失调疾病。它多指黑胆质性气质失调疾病。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之前,先用致病黑胆质成熟法和致病黑胆质排泻法。湿热法一般常用热水浴、蒸汽浴、温泉浴等湿热性治疗措施,内服外用湿热性制剂。

维吾尔医药学埋沙疗法
维医学埋沙疗法历史悠久。唐代,祖国医学著作中就有“西域埋沙热,除祛风寒诸疾“的记载。以后,历代名人游记中多有“火州埋沙疗疾祛病”的描述。埋热沙这一古老的维医学疗法,一直在天山南北流传。
埋沙疗法有较强的季节性,当地居民利用每年6月初至八月中旬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的自然特点进行治疗。
  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红外线充足,沙度适于沙中微量元素磷、铁、铜、锌、钾等的释放,加之埋后所产生的机械压力与热气刺激,患者全身末梢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汗腺开泄,能将维医学中的致病体液排出体外,恢复体液平衡,有利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网状白皮细胞活跃,激活神经系统而达到治疗目的。埋沙疗法的适应症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慢性肠胃炎、神经衰弱、遗精、早泄、痛经、月经失调、白带过多、瘫痪、肌肉萎缩、肌肉僵硬、肢体麻木、轻度浮肿等症。经埋沙治疗后有效率达90%以上。
  这一传统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卫生行政部门在吐鲁番、善鄯等地拔款修建沙疗疗养院,开辟沙疗基地,已规划有5000人同时埋沙的沙场,接待各地埋沙治疗患者。
 维药历史悠久,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药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维药的应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区范围内。据新疆的调查,全区有维药600余种,较常用的360种左右,其中本地产资源约160种,占维药种数的27%。《新疆维吾尔药志》收载药物124种。
  常用维药中,属于民族专用的约有30种,主要有:巴旦杏、葡萄、孜然、驱虫斑鸠菊,刺糖、洋甘菊、莳萝、唇香草、新疆鹰嘴豆、异叶青兰、雪莲花、胡桐泪(胡杨)等。
  维药中习惯用芳香性药物,常用的有麝香、龙涎香、海狸香、黛衣草、丁香、豆蔻和荜茇等,此外,还较习用性峻毒烈的药物,如马钱子、曼陀罗、天仙子、骆驼蓬等。
  维药中有许多药物虽然与中药材同名,但基原不同,多为本地产种类,如药用玉竹为新疆黄精、白鲜皮为狭叶白鲜、益母草为新疆益母草、荷花则为睡莲的花。诸如此类的还有防风、赤芍、羌活、独活、木香、茜草,党参、藁本、麻黄、威灵仙,等等。
mangmang | 2006-9-22 1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民族方剂简介

支持一下
褚怡宝 | 2014-4-30 1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一个 顶一下
向肥妓 | 2015-11-1 09: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