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复制链接]
糖糖 | 2004-9-26 14: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是我昨天,就留言给您的内容,在此,我重复如下,因为,它对您非常紧要:您曾经,在斗数论坛上,提及:易经,比儒家积极,儒家又言:给此人鱼,不如教此人钓鱼〈我很反对这种举止〉,在此,我先引网站的内容,让您了解,儒、道两家,与易经的因缘,再次,引了网站内容,《孔子家语‧儒行第五》,供您参考,还有,我也会引了不少网页,网页内容,都是经过学人的考据,让您至少,更得以深入,传统文化之源始!其实,您真的是一个,与传统文化因缘甚深的人!
儒释道 | 2004-9-26 14: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回糖糖:
上海这个地方,新潮思想也很严重,一切“现代的,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切“传统的古老的东西,都是应该舍弃的”——在上海,这样的思想也很严重!
我早就“出淤泥而不染,酌清涟而不妖”,所以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绝对“忠诚”的,请糖糖不必担心!我会守护住传统文化,我会尽我所能,将中医发扬光大。
至于教师和医生,我觉得,我现在所要做的,只是先做“好学生”而已,至于什么时候做教授,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这可能于我之前的思路有所不同。
也请糖糖不必担心,我正在努力学习中!
糖糖 | 2004-9-26 14: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有关儒、道两家,与易经的因缘,您可见此网:伏羲与龙虎文化考《系列‧五》
伏羲对人的贡献
http://www.cdragon.com.cn/luntan/luntfrm.htm
其次,何谓儒,您可见:《孔子家语‧儒行解第五》
http://ef.cdpa.nsysu.edu.tw/ccw/01/cl.htm
在此,我与您推荐不少的网页,让您至少,更得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之源始。
伏羲与盖天学说考《系列ㄧ至三》
http://www.cdragon. com.cn/luntan/luntfrm.htm
濮阳西水坡M45墓主为伏羲考《系列ㄧ至八》
http://www.cdragon.com.cn/luntan/luntfrm.htm
但是,濮阳西水坡M45墓主为伏羲考《系列之四》,您就能不必看了!
伏羲墓殉人考《系列二、四、七、十》
http://www.cdragon.com.cn/luntan/luntfrm.htm,其余伏羲墓殉人考诸篇
您就能不必看了!殉人之习,不亦悲夫!注:《不亦悲夫》出自千金翼方‧禁经,也请您先去看看,《礼记‧理运‧大同章》,加上我以前,《写给读者的ㄧ封信》就可知,我为何,要对您说:这些篇章,您就能不必看了!
濮阳西水坡蚌壳龙虎图案研究述评《系列一至四》
http://www.cdragon.com.cn/luntan/luntfrm.htm
濮阳西水坡第45号墓星象年代考《系列一至十》
http://www.cdragon.com.cn/luntan/luntfrm.htm
祭起绿龙战四龙
http://www.cdragon.com.cn/luntan/luntfrm.htm
以上的网站内容,仅供您参考之!
糖糖 | 2004-9-26 14: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9/26 02:42pm 第 1 次编辑]

    “爱和乐”这三字是音乐教育家陈功雄博士研究实践四十多年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目的。 首先这三字念成爱和乐(音乐的乐)时,就是陈博士的教育方法。 左脑是语言的脑,以「“爱”的语言」来强化左脑;右脑是音乐的脑,以「美好的“乐”」来活化右脑。根据「大脑科学」的研究,左脑与右脑的频率相异。左脑的脑波是每秒钟振动14~30次的紧张「β」波;而右脑只能承受每秒钟振动8~13次的轻松「α」波。左脑是语言的脑,开口说话就要动用左脑,右脑反而关闭;因此,不开口则已,要开口就要说「好话」(正面鼓励、赞美的话),使人听了会开心的「"爱"的语言」。 人以右脑沟通心灵,也以右脑与宇宙沟通;所以“开心”等于开右脑。 左脑也是逻辑数学、理解分析的脑,当我在学习“语、英、数、理、化、史、地....”时,右脑反而关得紧紧的;因此,以陈博士研究并实践四十多年的「与宇宙、生命同步的“美”」来开启右脑、活化右脑。由于右脑里存有人类五百万年共同累积的智慧结晶,右脑的能力及能量至少超过左脑十万倍,右脑的记忆力与想象力至少比左脑多出一百万倍;因此,只要开启右脑、活化右脑,而左脑的“文、英、数、理、化、史、地....”成绩自然大为提高。 其实,开启右脑、活化右脑,不但功课好,规矩也会更好。由于右脑是通心灵,学生(孩子)都有一颗柔软的心,个个可以「成材」、可以「成人」!
http://www.emusic.org.cn/about.htm
   因缘附注:首先,请您绝对不要误会:我绝不是,爱与乐的货品推销员,绝不是因为,要推销这些货品,我才与您谈话!其实,我妹妹,当她播放,西洋古典音乐之时,我就必定,会将传统古典情境的音乐,播放出来,来掩盖过她的声音,我向她抗议,她也向我抗议! 之所以会接触这种讯习,是我过去,参加王教授主办的读经师资研习会,才得以接触,其实,您只要报名参加一次,就能当老师,每个人都可以。不过,它都是西洋,最优美的古典音乐!   我看了这种说法,【人以右脑沟通心灵,也以右脑与宇宙沟;所以“开心”等于开右脑。 左脑也是逻辑数学、理解分析的脑,当我在学习“语、英、数、理、化、史、地....”时,右脑反而关得紧紧的;因此,以陈博士研究并实践四十多年的「与宇宙、生命同步的“美乐”」来开启右脑、活化右脑。由于右脑里存有人类五百万年共同累积的智慧结晶,右脑的能力及能量至少超过左脑十万倍,右脑的记忆力与想象力至少比左脑多出一百万倍;因此,只要开启右脑、活化右脑,而左脑的“文、英、数、理、化、....”成绩自然大为提升…】一看,这对您有益,让我不禁有点心动,我虽然没有买它,但我还是,介绍给您,仅供您参考之!
有关它的总网站是:
http://www.emusic.org.cn/index.htm
糖糖 | 2004-9-26 14: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9/26 02:43pm 第 1 次编辑]

    其实,从您的学医系列中,我了解,您对易经的重视,请问您,您是怎样的机缘,突然,从史,至易数术?
     
      向您推荐:上海易经学院网
      http://www.qsyz.net/021vip/           
   
      我并向您推荐此网‧玄学经典
      http://www.wonderwis.com/classic/28000003-00.htm
      在《玄学经典‧易经单元》中,有一书为《皇极经世》,别人介绍:此书很好,因此,我将它,推荐给您!
        http://www.wonderwis.com/classic/iching/28003003-11.htm
        http://www.wonderwis.com/classic/iching/28003003-12.htm
        其次,还有他的《渔樵问对》
        http://www.wonderwis.com/classic/iching/28003003-14.htm

        我向您推荐此网站,请您去看《希尧易站‧绍康节易数》
        http://xyyz.512j.com/
      这是我以前,在为您搜寻《河洛精蕴》此书之时,无意中看见,当时,我没对它多加注意,现在,我将它给您,这个网站中,有好老师,您不去上网看看,我就觉得:很可惜!
       请您必定要看, 希尧易站之《皇极经世》专栏
       http://xyyz.512j.com/
      听我说,此两个网站的主办人希尧子,是绍康节的第三十四代传人,您能在此网站上,找到他,而此网站的内容,我感觉很不错,您快去看看!
         http://www.1xf.net/?sid=jocehVk2
     希尧子先生介绍:邵嗣成,生于邵康节先生诞辰亥年,过了九九八十一个亥年,系邵康节大师34代子孙,自幼学易,得心易铁板真传,为纪念陈抟祖师,和邵康节祖师,自号希尧子。自03年开办希尧易站,广结良缘,曾免费测命,因书信过多,心不足而止。现主编此站易学坊会刊《四海撷贝》,当此站顾问和希尧易站站长。详情请见,社区或希尧易站!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之!
糖糖 | 2004-9-26 14: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表面上,「大慈大悲之心」有「慈悲」的顺序!但是,细读此文,会发觉:其实,「苍生大医」,是以「大悲为上首」,而开展出种种的心境、举止!  当一个人,遭遇到很深的痛苦,有着「恨不得马上就离苦得乐」的强烈渴求时,此人可能会推知,其它跟此人ㄧ样受苦的人,是不是有跟自己一致的体验,这时候,就会对的一致的受苦之人,产生了亲爱之情,易这时,因「悲」心而生起的「慈」心,就会出现了! 而此文所谓的「苍生大医」,首先,是个【自己对深重的苦难,有着很为深刻的体验,了解天下人受苦,这种「恨不得马上就离苦得乐」的强烈渴求时,因此,会对天下的受苦之人,抱着极为深切的「慈悲心」】的人,否则,不会在心中,发下「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此的重誓! 面对眼前「疾厄求救者」,因为「苍生大医」的「悲心极为深切」、且将「悲心」放在自己的信念之首──「大悲为上首」,面对眼前「疾厄求救者」,所以,对激起的「救苦之心」,抱持极为热忱、极为专注投入的人,甚至到了,「过分狂热」的境界! 而在「苍生大医」在治病中,心中就只惦挂着,自己眼前的「别人痛苦」,看见「别人的痛苦」而生起的「深切悲心」,因此,「苍生大医」除了感到「别人受痛苦」之外,心中就别无它物,当然,别人的出身等等为何,「苍生大医」都不问! 不但,留意不了,且顾不了,自身的安危了!甚至是,连自身的安危,都不管了!更甚至是,可能连「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都感受不到,就只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的存心,与这种因为「悲心极为深切」,而生起之「无畏」的精神、举动:一心赴救」。「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愚智,普视一等,皆如至亲;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还有,「苍生大医」对眼前的「疾厄求救者」,因──「大悲为上首」,因「悲心的极为深切」,而生起的「慈」心,所以,对眼前的「疾厄求救者」产生了「深爱之情」,这就是本文所说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愚智,普视一等,皆如至亲」;「记得家姊在某一晚上得病,我听到姊姊痛苦的呻吟声,心灵也感到非常的苦痛。因不放心姊姊的病,心急不安,不能入眠;可是越是心急,越觉夜长,干急的等天亮了,好去请医生。而父母见自己的儿女得病,心里总有深重的关心,而且着急得很。」全文摘录于《修学大悲法门》一文。因为对眼前的「疾厄求救者」,「苍生大医」所生的「慈爱之深、悲心之切」,因此,不自主,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深心凄怆」,如果您曾爱过一个人很深,就会体验到,这种「感受牵系」之爱! 因此,「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结合上文所说的,「苍生大医」会出现,这样的举止,便非常自然了!「苍生大医」,存心如此是这般,但是,要达到这种境地,并不容易:因为,离苦得乐、保护自我,是每一个人的强烈需求及本能,要有这种境地,而心中无悔无瞋,它:首先,自己要对苦难,有着极深刻的体验,而导致的「极为深切的悲心」──「大悲为上首」,因此,所生:对「疾厄求救者」有着极高度的热忱及责任感、以及无畏精神之外,还需要有「先考虑别人,再顾自己」的心中顺序,具有很深的忍力,以及因坚定的心愿,所生的「经过身体不适、自我期许的重压,却不放弃」的定力,为了救苦,而不惜奋不顾身、出生入死,更不要说,是为了「普救含灵之苦」的「誓愿」,生出对「精」湛医术的追求!表面上,这些修养都不一致,但是,都是,从一个「因救苦之誓愿」的「诚心」而生,所以,「大医精诚」之所取的「诚」字,可以说,描写、刻画的名副其实!
      請您老实告诉我,您真要,当「苍生大医」吗?这绝对不是ㄧ般人,而是「医圣」的境界!

糖糖 | 2004-9-26 14: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以前,当您说:「天下无病,我无忧矣!」当时,我告诉您:「您的忧心,可能为永无穷尽!」您只要看过,《普贤行愿品》前面,就会有ㄧ段话重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无有穷尽。」就会了解,我此话的出典!我有一书,要推荐给您:《重读佛陀》,为陈兵教授着,此书为佛法的总叙,书中至少,将佛教所说的苦,说得比我写给您,更为详尽!据佛法说:苦,至少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愿憎会、五蕴盛,就是因为,只要有人,就会有,这些的苦痛,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因此,「您的忧心,可能为永无穷尽!」就是因为,有生,才会有,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愿憎会、五蕴炙盛,因此,了脱生死,就是佛法的核心! 其实,我也与您ㄧ致,是属热爱生命,对这种,出离生死的教义核心,甚至,会抱着很反感、嗔怒的态度,之所以,我不愿严词批判,是因为,修慈心的立场,如果,我修慈心,导致我不能,对与我,悖反人生观的人,尊重此人的选择,我的慈心,又修至何处?其次,对ㄧ个「无量苦逼身」的人来说,学佛,很可能,就是此人的最佳选择,我该为此人,得到出离苦痛的机会,而感欣喜,甚至,我感谢,有佛法流布于世,让此人,得到出离苦痛的机会!以前,我在佛网上,发表过《大医精诚》的文章,第二天,版主就质问我:「这跟佛法有何关联?如果妳说不出,我就要将它删除!」我的回答是:「有慈悲心的人,未必是佛教徒,但是,学佛,若是都没有慈悲心,依我看,再怎样学佛,都难以成就!当今的佛教界,称释迦佛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既然,释迦佛为佛教的本师,就请问,释迦佛,为何当初,要创立佛教?」
     而固有文化,觉得「生」是乐,不是「 苦」,也和《易经》、《老子》、《庄子》等书中所见到者不ㄧ。《易经.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易经.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醇,男女构精,万物生。」;这些都是视男女构精为万物化生之始,以「生」为天地之大德。《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老子》此二章,说「生」来自高贵之「道体」,道家既以生来自高贵之道体,那么象征生之始的婴儿,也就代表了喜悦,代表了道德尚未亏损的象征,《老子.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二十八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又,《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生命」是醇和之气所生。以上是老子对生的观感。庄子虽齐生死等,但亦不以「生」为苦。《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为神奇,神奇复为臭腐;故曰:关天下一气耳。」《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实)死。」《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ㄧ形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视死生为气之聚散,关天地一气,并无真正之生死可言;《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为庄子对死生的态度,不忻生而恶死,安时而处顺;但《庄子.秋水篇》中以神龟为喻,则看好死不如恶活,显然是乐生,不以「生」为苦。可见都以「生」为喜悦,而非苦。 《易经》分上下经,上经以〈干〉、〈坤〉二卦为首,象征天地阴阳交感而创造万物;下经始于〈咸〉、〈恒〉,象征男女两性交感,结婚媾,共创家业。《易经.序卦传》说:「有天地,才有万物;有万物,才有男女;有男女,才有夫妇」说男女夫妇,为五伦之始因。《诗经》以〈关睢〉为首篇,亦说夫妇之结合,为家庭及修身之始。道家说:我命在我不在天。固有文化,都视生的产生为物种的延续,为个人及家的转机,「生机」一词之刻意将「机」字与「生」字连起,可见一斑。正因为「生」是可喜可爱,因而不仅人之生,甚至鸟兽之生,一花一草等物之「生」,也都充满了喜悦,能让人久久流连;而「生」由「淫」而来,因而连带的「淫」在固有文化中,便成为庄严慎重的事!道家看禁绝男女情欲,是违反自然,违反天道常法。道经《太平经.卷三十五》云:「夫贞男乃不施,贞女乃不生也。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二人共断天地之理,贪小虚伪之名,反无世人,失其实核,此天下之大害也。汝向不得父母传生,汝于何得有汝乎?而反断绝之,此乃天地共恶之,名为绝理之人也。…」关于房中术的书籍,在著述中,其中较著者有:葛洪《抱朴子.遐览篇》所载《太清经》,《洞玄子》、《玉房指要》,白行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陈抟《房术玄机中萃纂要》,朱权《房中炼己捷要》,邓希贤注《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邓希贤着《修真演义》等等。上述这些书,都足见道家重视情欲之宣泄。此段谈及性欲ㄧ事,而我现在绝对没有,跟您进行,性欲的意愿,更没有鼓舞您,如此行事!所以,请您千万别误会!我只是与您提及,固有文化等等!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养生以求延生、长生。道经中这类的话,甚为常见《黄帝阴符经.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仙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真气还元铭》云:「天法象我,我法象天;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道藏.方法类.重字号》)张伯端《悟真篇.卷中》云:「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以天。」这种强调人力能胜天的观念,促进了丹道的进展。您听我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在气交,法乎天地,关乎阴阳」。这段话,证实了,我对您的强烈预感:「您与道家的因缘,最为深切 ,您将注意,放在道家上,比您学佛,会远远的更有成就!」「自固有文化至丹道的进展」,是萧登福的文章,放在网页上!是经过我选录,而复制给您!此网页内容,为萧登福先生所提供,我很感谢他,但是,我之所以不告诉您,它的网页网址,是因为:此网页,批判佛教太多了!
糖糖 | 2004-9-26 14: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善医者,医生理之躯,医心理之神,医人格之魂,医人性之根。缘此,则必须由医身而医心,奋发其志,谆谆以诲人,启迪其慧根,才是真医之德。 望诸君记吾此言,方不枉我之苦心。」此段话让我很感动,眼眶之中,都有泪意之感,因此,我会愿意,去跟您谈谈ㄧ些,至少是,佛法心理学的唯识学:  纵观古今,每个人,出生看起来都差不多,但长大却有天壤之别,关键在:个人特质的自觉,及自缘、外缘的不一所致耳!正如佛典《成唯识论》说「触、作意、受、想、思」为人的五遍行:外界的「触」为接触的事物,「作意」是指,当人在接触事物,所注意的焦点,「受」是指,在人的注意焦点的影响下,人所生的感受,「想」是指,在人的感受影响下,形成了思慮的内容、运作,「思」是指,平常生活所接触、注意焦点、思慮内容、渐渐累积的心意;此五者彼此牵连。《成唯识论》又说;「云何为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云何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记之,不忘为性,定依为业」,「云何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云何为慧?于所观境,捡择为性,断疑为业」《成唯识论》,只要是人,就多多少少,会有这段人生经过。【正如佛典《成唯识论》──这段人生经过,此段摘录自郑石岩教授,寻找着力点、换个想法更好,此二书】。

糖糖 | 2004-9-26 14: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穿插:其实,我与家人谈话中,我都没有,把您的名字说出去,亲戚中,更是没有提及您,当我被逼急之时,就只是说:「有人要当中医师,因此,我必须让他,得以救人!」
糖糖 | 2004-9-26 14: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我上旧版不久,就有ㄧ封,让我很悲愤的信,给了我!发言人,就是那个,以前批评,没有人,喜欢读我帖子的人,当此人,发出此言不久,我告诉此人,我当时的真实情况,此人道歉了,并删除自己的帖子,但是,此人又陆续写留言给我,主题不外是:「叫我多学习,少说话!」您说,当我将ㄧ致的帖子,发进不ㄧ的此网论坛,别人就越有意见!因此,我就几乎,都不再这样!可是,此人还是不断对我说:叫我多学习,少说话!上一次,此人要我提供,我的uc,要跟我谈,我对此人说:对不起,我真的没有!其实,就算我有,我也警觉:来意不善!我也不愿再理此人,没料到,当我打开,我的收件函,此人又说:「我以前,看过妳的遭遇,对妳有所了解,但是,妳还是多学习,少说话,受不了!」我很生气,就对此人说:「要我多学习,请将您的学医系列,先公开,让我得以看见,您的学医境界!受不了?我又不是写给您!就请您说动版主:糖糖,又不是在专心学医,因此,就不要让糖糖,再上此网发帖了!如果您有办法,说动版主,我就不可能再发帖!」现在,此网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定?〈1〉不准许别人,几乎天天发帖!〈2〉发帖内容,只准谈医学,不准谈其它!如果现在,有这样的规定,那我乖乖道歉!现在,我都有点怀疑了:我以前,这样提供您,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