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大调手疗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大调手疗法
[复制链接]
1523
|
1
|
2004-6-28 13: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大调手疗法
大调手疗法是一套以上肢运动为主的自我保健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舒筋活血之功,从而调整脏腑机能,以防治疾病。
本疗法根据古代导引功法整编而成,近年来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基本内容】
本疗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站式,两足分开,略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下垂体侧,手掌向内,食指舒伸,头微前倾,眼微闭,唇微合,舌抵上腭,凝神调吸后,左右旋转眼球数圈,叩齿、漱津适度,然后按如下顺序操练。
一、两手按下指相连:两手从体侧向腹部合拢,掌心向上,指端相对,如端物状,向胸部移到膻中穴,覆手下按,如按弹性物般向下腿到丹田,上下反复3次后,两手置于胸前。
二、撒手抛开两肋边:接上式,两手掌向上,下落到体侧,掌心向内,上移到胁肋,形如按摩。
三、两手上托擎天柱:接上式,两手掌向内,从两肋向头部耳际上移到头顶,手掌向上,指端相对,如托重物上举,头微后仰,眼视手托之“物”。
四、翻掌如推太行山:接上式,两手下落到胸前,手掌向外,伸臂前推,然后缩臂,双手仍置于胸前。
五、两手握拳击小腹:接上式,直身,双手握拳从胸前向两侧环绕到腹前,以拳心轻击小腹3次。
六、背后圈前挂胸间:接上式,两拳自腹部下移,分向两侧舒伸,由拳渐展掌,自下向上环绕,在握拳到胸前,肘向上,拳向下。
七、两手携石叩肩井:接上式,肘向下,拳上举,两臂伸直,臂渐渐下落,拳叩两肩。
八、虎背熊腰面朝天:接上式,两拳从两肩下降到腰部,向两下方舒伸,向外环绕到背后腰际,顶住腰眼,身躯尽量后倾,面向上视天,略停后,身直立,屈肘于两胁,两拳伸开。
九、两足提闸似放水:接上式,两手从胸前随上身前俯耳垂臂下伸到足前,手渐握,如抓重物上提,身随之舒直,两目下视或意守涌泉。
十、摇肩晃膀舒自然:接上式,两拳伸开,两手对搓,浴面、揉目;转动两肩胛,扭腰晃膀,两手在胸前,手指向下,松软欲坠;两足原地轻轻弹跳,肌肉上紧下松,3---5分钟后收功。
以上各式在操作过程中须鼻吸口呼,力求深、长、匀、慢,气随意行,手随气动;意、气、力三者协调若一。每日可操练1---3次。
【临床应用】
本疗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病的防治,尤适用上肢关节、肌肉疾病,如肩周炎、网球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或头面部疾病及胸腹内脏虚损,如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无病者也可以以次保健养身。
【注意事项】
1.本疗法操练时要动作轻松自然,不可用拙力。
2.本疗法不宜于饱后即练,至少要半小时后。
3.高血压、心脏疾患者慎用本疗法。身体虚衰而不能站立者不可勉强应用本法。
4.凡急性病和严重器质性病变需配合其他疗法。
【按语】
本疗法简便易行,只要有立身之地即可进行,许多慢性病久经药治未效,而用本疗法后往往可以获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hzwt
|
2014-4-20 22: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时间已匆匆,人生往往活在后悔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三天不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