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会看一些医学书籍的,这也是对知识长进有很大好处的,对医疗保健也有裨益,但是有些人将书本上或网络上的症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如果相似或相同, 则怀疑自己一定是患上了某病!这是非常错误的。
医学逻辑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逻辑思维不同于普通的哲学逻辑,也不等同于数学上的等号.
医学逻辑的一般规律为:
由于某一种疾病,可能会表现典型,可能会表现不典型,所以,可以有某症状,可以没有某症状;
同时,由于某一症状,却会有很多相同相似的表现,但可以由很多种疾病引起,而非是症状与疾病一一对应,
所以, 有了某种症状,并不表明你一定就是某病.
同理, 有了某病,也不一定非得有某症状才可.
因此,我不主张对医学基础知识了解甚少的人去直接读<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书籍.
因为,医生在读时,会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知识,而非医药专业人士在阅读时,却会产生”绝对化”的想法。
由于人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假定某一病症包括最典型的症状即使有十项,那么,某人A可能只有三项典型症状,但却被医生诊断为此病;另一人B虽然有五项症状与此病症相符,却被诊断为另一疾病。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非常常见。所以,非医学专业人员在读医学专业书籍时,常会令医生痛。
(有人说,最怕半瓶醋了,你要说他/她不懂医吧,他/她还一套一套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词汇;你说他/她懂医吧,他/她所提的问题非常的不专业,逻辑关系也混乱,绝对化理解医学术语倾向严重)。
经过正规全日制训练的医生,虽然与非专业人员同样是在阅读西医的《内科学》时,结果是不一样的。
因为,非专业人员,读到一段话,他所想到的,所了解的,只能是这段话;但是,医生,尤其是敬业的医生,在读同样的一段话时,脑海中就会联系到他所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等等相关内容。如果其具有较多的临床经验时,他同时会联想到自己曾诊治过的病患。
所以,我劝一些非专业人员,宁可多与医生交谈,不要成天去专研医学教材。我也反对,在没有明师指导下,非专业人员久病想当医生,想通过自学成材,甚至想速成的成为医生的想法。要知道,专业医师是经过最少三年以上的全日制学习再加上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才取得医生资格的,不是看几天书就能够成为医生的。
曾有几位网友想跟我学医,我都没有慷慨地把他们收为徒弟,就是因为我怕误人子弟,造成误解,误人病情。希望这些人不要见怪;如果一定要向我学习医学,成为真正的医生,我劝各位或者找当地的名医;或者到医院进修;或者亲自到我这里来实实在在地学上几年吧。
李益民医生
20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