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在于平衡

[复制链接]
查看1335 | 回复0 | 2004-5-29 1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医学界曾主张"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又有主张"生命在于静养"的。近些年来,我国老年医学专家在总结我国古代养生和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保健"的新理论。它根据人类在地球表面生活,通过呼吸、饮水、进食等反复调节身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使人体与地球表面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达到动态平衡。由此得出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得保持身体内外的平衡。
首先要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就是说要"人天合一",要与自然相和谐,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天热了要防暑降温;天冷了要保暖防冻。从大的方面更要注意生态平衡。人类若是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疾病也已经相当普遍。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兴起回归自然的简单生活方式,便是寻求生态平衡的具体体现。人类要多在户外进行活动,登山、野游、饮用天然纯净水,多食绿色食品,使自己尽量与大自然接轨已被人们普遍重视。
从人体内部环境来说,要经常保持人体的内在平衡,要保持内平衡,又分为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所谓生理平衡就是指人体的阴阳的平衡,《黄帝内经》上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就是说阴阳平衡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而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所谓生理平衡则包括:
1:饮食结构的平衡:人体内的元素失衡会引起很多疾病,而人本所需之元素皆来源于饮食,所以在饮食的摄入方面要注意平衡,谷类、果蔬与肉食要合理搭配,过量偏食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按照现代营养学家的观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辅以适量的肉类;坚持饮食的多样化,不偏食,不过饱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
2:劳逸、动静的平衡:人一定要参加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体力劳动者多进行健脑活动;脑力劳动者多进行健身运动。该动就动,该静就静,动静结合,求得平衡是达到健身的最好办法。
3:心理平衡:人的心理平衡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所谓心理平衡即是在人的精神方面要保持平衡,如果精神失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不平衡",就会导致人生病,这就是所说的情志致病。还可以这样说,心理平衡是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心理平衡了人的生理才能达到平衡。你如果只注重生理上的平衡而忽视了心理的平衡,最后还会因心理的不平衡引起生理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人的情志是极容易引起心理的不平衡的。例如你气愤难平(就会伤肝)你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肝脾不和而致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胁肋窜疼,再加上其他因素你还会得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胃炎胃溃疡等生理上的病症。所以说,保持机体平衡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李益民01-1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