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感冒的中医证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感冒的中医证治
[复制链接]
1504
|
0
|
2004-5-31 0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感冒是感受风邪所引起的外感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多见,临床常见症状为头痛,身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伴有喷嚏,咳嗽等为特征。病症轻者为普通感冒,通称伤风或冒风;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症状严重,称为重感冒;而在一个时期内广为流行又证多相似者,则属于时行感冒。也叫流行性感冒。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是从外来邪气的不同和机体对邪气反应所出现的症状出发的。一般情况下,春天多风邪,夏天多暑湿,秋天多燥热,冬天多寒邪。通常风寒、风热两者多见。四时之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杂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外邪入侵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还在于人的正气强弱和邪气的轻重。当人体正气强盛时,虽有外邪入侵也未必发病;反过来当人体正气不足时,虽邪气不盛也能引起发病。发病后表现为风寒邪重而出现发热轻恶寒重,头痛身痛,喷嚏咳嗽,无汗而喘,鼻塞声重,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者为风寒表症;若发病后表现为发热显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痰黄粘,咽喉肿疼。鼻塞流黄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象浮数者为风热表症。必须分清属于何种类型,不能随便服药,若不甚服用了相反的药,不但治不好感冒,还会加重病情。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不可忽视!
在治疗感冒时,中医的原则是:病邪在表,当驱邪外出,《黄帝内经》一书中说"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当用解表之法,如治不得法,邪不能从外解而入里,就会变生他证。《黄帝内经》一书中还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这就是说,不能等病邪入里,一定要邪在表时就驱邪外出。根据这一原则,在分清寒热的情况下,中医治疗感冒所立之法和处方如下:风寒证使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方用麻黄6克 桂枝6克 杏仁10克 甘草3克四味药水煎服,药后取汗即愈;
风热证使用辛凉解表的银翘汤,方用连壳15克 金银花15克 桔梗10克 薄荷10克 竹叶10克 甘草6克 荆芥10克淡豆鼓10克 牛蒡子15克水煎服,一剂即可收效。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证型,因专业性太强,此处就不详细介绍
了。大家在参考时如不能使用汤剂,还可用中成药代之,麻黄汤证可用"九味羌活丸"代之,银壳汤可用"强力银壳片"代之。虽不尽相同,但总比随便买药要好。
李益民1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走进中医
肿瘤治疗中心
上官腾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