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下)
[复制链接]
787
|
2
|
2004-8-30 12: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下)
日期:2004-06-20 作者:经济时报 阅读:28
标题 作者 内容
五、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振兴中医药
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为基本框架,是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最佳选择。因此,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面振兴中医药,应当实施六大振兴工程。
一是中医药人才工程。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应该重视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但时间已过25年,中医药学后继乏人状况更加严重,许多老中医不得不发出“抢救中医”的强烈呼吁。
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
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古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深造,当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只有如此,学生毕业时,才具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其次,将传统中医药教育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基本分开。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医学模式,中医和西医均有成熟、系统的教育方式与经验,“中西医结合”则尚待探索。中医教育应是独立的,应与西医教育基本分开,也应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分开。后者既可建立专门院校,也可作为中医、西医院校附属的独立科系。
第三,加大中医药院校投资建设。从中医药学校到大学,再到综合大学的中医院系,都要逐步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要在中医院校普遍开办附属中医小学、中学,让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中医药理念熏陶,从娃娃抓起。
第四,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当前,民间中医药已成发展趋势。据统计,2001年全国私人卫生机构近14万所,超过20万人;私人诊所中,中医医生占48%,中医治疗为主占47.3%,中西医结合占16%。要研究传统中医特殊成才规律,结合现代执业医师资格要求,制定专门的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使有真本事的民间中医公开化、正常化、合法化。同时,整顿和规范民间中医市场,依法打击各种鱼目混珠的江湖骗子。
第五,对中青年中医师进行经典温课活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施四大经典温课活动,再教育了不少中医,明显提高了临床水平,他们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这一经验应当加以推广。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改革中医药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中医药师资格审查制度,增加财政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为造就千百万中医药人才创造体制和物质条件。
二是中医药科研工程。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
其一,学习和继承中医药理论与经验。不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真正中医药科研无从谈起。要像学习和研究现代自然科学那样,中医药科研人员首先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医术秘方,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
其二,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方向。中医药学是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非单纯医学。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其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新中药。以《药典》成方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开发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中成药;同时,在总结普效性中药配方的基础上开发新中成药。把以化学生物方法为主的草药成分研究列入西药范畴。要建立中药药品系列标准规范,使之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
其四,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治疗方法,到新中药新验方和中医医疗器械器具研制,再到中医药临床效果检验,都要按照中医药规律特点来建立科研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体系。它可以学习与借鉴西医成果,但须独立于西医。
其五,建立真正的中医科研与临床基地。采取措施逐步将现行中医院建成真正的中医院。从看病诊疾、处方用药,到治疗行程、临床验效,全过程均以传统中医为主。实施品牌战略,把名院、名科、名医的文章做大。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建独立医院,也可在中西医院设附属性独立科室。
三是中药产业发展工程。近年来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10—20%。我国中药产业也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应抓住机遇,推动中药产业上大台阶。
一要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充分保护和合理采集天然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中药饮片是按中医理论炮制的,是中医的处方用药和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好坏决定着疗效。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保证其纯正药性。饮片是中医药不同于其他医学药品的一大特色,炮制技术与标准均属国家机密,不能轻示于人,应当禁止外资进入中药饮片生产。
二要扶持中成药生产。通过财税等措施支持新中成药开发与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中成药生产资源整合力度,调整企业结构,尽快改变中成药生产散乱差状况。加快新中药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中成药大公司,把建立名厂、名店、名药的文章做大。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其消费市场。
三要整顿规范中药市场。坚决打击中药市场的假冒伪劣行为,规范各类中药商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医疗器械器具标准,加强检测检验,维护正常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是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支持中医国外行医。还要“请进来”,为国外培养中医药人才,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要保护珍稀中药材,协调中药企业出口行为,规范中药出口秩序,维护中药良好形象,重树我中药大国声威。
四是乡村中医药工程。我国过去公共医疗卫生覆盖面能达85%,主要得益于中央关于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针和推行的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现已不复存在,合作医疗受致命打击,农村公共卫生网几近消失。目前,农民缺医少药、无钱就医、因病致贫返贫、因病倾家荡产的状况非常严重。据调查,农民患者有37%是应就诊而未就诊,65%是应住院而未住院,因病致贫、返贫占农村贫困户的一半。
根本上解决9亿农民医疗问题,一须逐步建立起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的步骤。中央最近决定重新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已着手进行试点,要加快试点进程。二须建立起与合作医疗相适应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目前,赤脚医生均转为个体医生,乡镇卫生院的普遍状况是资金匮乏、设备落后、药品不足、医生人数少技能差。全国4万所乡镇卫生院,1/3运行尚可,1/3勉强维持,1/3处于崩溃边缘。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医疗服务方式上必须发挥中医药的重大作用,在农村建立起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并行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为此,必须实施乡村中医药工程。一要像过去培养赤脚医生一样,为农村大量培养初级中级中医药人才。二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三要在政策上扶持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四要采取税收优惠和信贷贴息等办法,为农村低价提供中药、普通西药和医疗器械器具。五要组织中医讲师团,到农村普及以中医药为主的初级医学知识。六要建立一项制度,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工作之前,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年。
五是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中医药从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到临床实践等各个主要方面,均与西医有很大差别,其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也与西医药明显不同。长期以来中医日益西医化,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实行中西医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并基本按西医管理方式来管理中医。这种体制必须改革。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客观规律,完全按中医药自身特点确立行政管理方式和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将中医药行政管理独立出来,从上到下建立自成系统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
为此,建议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改为国务院直属,或单独成立中医药部。这是保证中医药行政管理独立性,使其能真正按中医药规律特点管理中医药的制度与组织基础。这有利于真正落实《宪法》关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重的要求,有利于真正推进中西医的并驾齐驱,有利于中西医的相互竞争与共同发展。
同时,要增加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经费投入。既要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比例,也要提高中医药行政事业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事业经费中的比例。这是真正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条件保障。
六是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或学科的存亡。日本明治维新后从法律上否定了中医,时至今日,日本也没有中医。这是个大教训。我国虽将“发展传统医药”列入《宪法》,但要在具体的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上落实宪法,还须下大功夫。
一要组织中医药专家和法律、经济及行政管理专家,对涉及中医药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凡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之规定,或是修订,或是废止。二要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尽快制定中医药法。三要研究制定保护特种中医药的专门政策法规,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四要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政策制定中,在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一视同仁原则的同时,在一些方面应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扶持。
可以肯定,全面振兴中医药,使其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必将为中国人民“2020人人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必将使中医药重建国际声威,使中医药走向全世界,惠及全人类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phenix
|
2004-9-3 15: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下)
发展中医,最重要的还是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
还要从制度上认可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ongkang3214
|
2014-4-24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