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复制链接]
查看1691 | 回复10 | 2004-5-20 22: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对于中医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中医很神奇,只要将三根手指,往患者的手
腕处一搁,凝神指下,便能洞悉所有的疾病。其实「脉诊」只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式之一,在
中医诊断学里,诊断的方法应该是运用:「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
。所谓「望诊」是以眼睛观察患者的神情、形态、气色,甚至舌苔的颜色、舌质的软、坚、色
泽…等;「闻诊」是以耳朵细听患者表现出来的声音,例如咳嗽时有无痰音、呼吸时的气粗、
气浅;「问诊」是诊断时,以语言询问患者的寒热、出汗情况、周身状况、家族病史,过去病
史,饮食,大小二便……「切诊」是以手指置于患者动脉处,感觉脉博跳动的情况,以前古人
切诊的方式并非像目前一样,只限于手腕部位,而是「三部九候」,有九个诊脉部位,例如头
部、颈部、鼠蹊部、脚背…等处的动脉,一直到了有位叫「扁鹊」的名医时,他觉得如此诊脉
方式过于烦杂,故将其简化,创立了「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的诊脉方式,「寸口」部位也就是
目前我们诊脉时的手腕部位。
  四诊,诊断的意义,是指收集患者患疾病的资料,并加以整合分析、归纳、命名,以便决
定治疗方针、预期结果、评估疗效,因此诊断是医疗过程的基础,诊断方式越客观越好。而资
料的收集,如何收集,在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环节,以现代医学来谈,虽然科技十分发达,目
前仍无法只靠一部机器,或一种方式即能判读所有的疾病。而中医的诊断学,在《黄帝内经》
这本书里,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式,必须相互参考,互相配合
,才能得出结论。决不可单以切脉就下论断。只有四诊合参,才能正确地诊断疾病。医学原属
生命科学,与人体性命息息相关,决非「猜谜大会」。
  因此,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患者尽量与医师配合,提供医师所须要的全部正确资料,以期
做出正确的诊断依据;中医学,是一门与生命有关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有章可循的平凡
学科,不能搞神乎其神,更不能神话中医。
清热解毒 | 2004-5-22 17: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同意!
其言 | 2004-5-30 18: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脉学为四诊之首,然常心中了了,指下难明。非一日之功,当集数年之临床,方可有得于心。
zjmlch | 2004-6-12 22: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扁鹊最擅长的应该是望诊,望诊知常态,切脉知现在
zjmlch | 2004-6-12 2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望诊才为首,望而知之病为之神,望诊知常态,切脉看现在
zjmlch | 2004-6-12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望诊才为首,望而知之病为之神,望诊知常态,切脉看现在。
赤小豆 | 2004-6-14 14: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脉诊最假”
金谷子 | 2004-6-17 2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切为巧术,四诊之末。
高明之,易沦为虚谈;
末技之,则失一诊术。
唯中 | 2004-8-15 23: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下面引用由赤小豆2004/06/14 02:05pm 发表的内容:
“脉诊最假”
我们这里有位老医,60年代中医学院毕业,现已从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岗位上退休,就是持此观点,结果医绩平平,刚退休,几乎已无人知其曾是老中医,可悲啊!
yang2cf | 2004-9-3 2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 医 的 切 脉

诊病重要的是整体观,天人合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